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339)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社会上也有好人和坏人,不能说因为有坏人,就一竿子打死所有的东西。

“成立的这家集团公司,将由粮票银行贷款,计划投资五百万元粮票,分期分阶段完成。”

“嘶!”

……

人们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目光。

五百万元粮票啊。

粮票银行总行长陈恒,忍不住看了财务部部长蔡文一眼,蔡文也正震惊的看着他。

两人感到了惊恐。

宝钞的前车之鉴,这超额发行的五百万元粮票流入市场,会导致多年来建立的粮票信誉体系一夜之间崩塌。

“小王爷,我反对。”陈恒当场说道。

“我支持陈行长。”

蔡文随后出声。

其余人低下头,态度表明了一切。

他们虽然不是专业人士,可到了这个层次,许多事情要比常人了解的更多。

在他们看来,陈恒和蔡文是对的。

朱高炽没有生气。

其实在场人的观点才是正常的。

逻辑。

事物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是能用自身的逻辑来理解的。

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

纽克门蒸汽机发展到瓦特蒸汽机。

人们是用常识来理解,并发展蒸汽机技术。

例如气密性。

在后世的科学发达情况下,许多的技术已经让人无法用常识来推导技术。

但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气密性问题,人们就是想出了“加盖子”的办法。

这个思路,就来自于原始认知的想法。

普通人能用自身的逻辑来理解。

例如在人们想要飞行的时候,想到了学鸟类一样安插翅膀,任何人都能理解。

但是飞行技术越来月发达,越来越深奥,逐渐就超出了人们的逻辑认知。

在经济自然发展理论之上的,更深奥的中国模式,自然就不是普通人的逻辑能理解的。

所以在前十年,无数的西方经济学家唱衰中国,提出中国经济崩溃论。

提出大量的西方经济发展的例子和理论,来举例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如何不对不对,仿佛下一步就会印证他们的说法。

整整十年。

国外国内有很大的声音,认为中国经济会崩溃。

直到这个理论,变成了中国威胁论。

说明了什么?

这个模式的成功。

并且威力之巨大,让人们感到了害怕。

发展了数百年的国家,占据了世界上大片的土地,全方位优势的情况下,在中国模式发展进入第十一个年头,他们感到了害怕。

这个模式有多厉害?

不是自己说厉害才叫厉害,而是别人说厉害才叫厉害。

别人害怕了。

厉害不厉害?

朱高炽要说服这些人,让他们不要用原始逻辑来理解自己提出的方式。

“我知道你们有许多人心中想的是宝钞,其实两者是有差别的,五百万元的粮票,不会全部流入市场,而是下沉到基建之中。”

“为什么我要说成立一家集团,而不是公司呢。”

公司这个词,很早出现了这个概念。

最早出自孔子《大同》中《列词传》:“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

庄子说:“积弊而为高,合小而为大,合并而为公之道,是谓‘公司’。”

其含义与现代公司大致相同,即公司是聚多人之财、共同运作之意。

朱高炽最后解释道:“因为这个集团,就是用来兜底发行的粮票的。”

集资,开发,卖出,获利。

这是自然经济理论。

发行,开发,使用,生产力增加。

这是社会资源分配理论。

当年唱衰中国经济发展,正是因为西方的经济学者看不到中国模式利润所在。

当然,事情道理没有这么简单,不是朱高炽向十几位高层管理者说的这么简陋。

但是朱高炽要的是执行。

这些人能贯彻他的理论就行。

换句话说。

朱高炽要在大明“开挂”了。

在后世西方经济学者眼中,中国模式的确是“作弊”的,他们国家学不来,只能硬着头皮抵抗。

第三百二十二章 作弊的北平

“开平开发基建集团总公司,总投资规模高达五百万元粮票,现面向全社会进行招商,热烈欢迎有志之士加入,共同开发开平。”

社会报上的一篇广告,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力。

五百万的字眼,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经。

但是他们不懂啊。

这是要和宝钞一样乱发吗?

开平开发基建集团总公司,包下了生活报,财大气粗的让生活报刊发了加刊。

整期的报纸,这个大举动,让养成习惯看报纸的上流社会,“认识”了开平开发基建集团总公司。

“开平开发基建集团总公司,将设立众多大项目,例如两千里铁道开发承包项目,无法探清的露天矿场开采招标项目,城市基建承包项目……”

“无数的商机,此地犹如聚宝盆,遍地金银,为了支持广大力量加入,将会打造全方位优越的商业环境,成立开平开发基建集团总公司商业部,为投资人排忧解难。”

张德辉吃力的看着报纸,他的儿子张贤才想要帮父亲念报,被张德辉拒绝了。

屋子里。

十几名家族和家族的晚辈以及生意上的掌柜,安静的等着张德辉发话。

五年里。

张德辉老了,但是他的生意规模也翻了十倍不止。

整个家族已经是北平最富裕的家族之一。

在煤炭行业有很大的力量。

当然,这个力量依托于中华重工,属于中华重工体系之外的上下游重要合作伙伴。

“真是老了啊。”张德辉放弃了研究,苦笑着感叹:“每个字都认识,偏偏看不懂。”

“您老感觉是好事还是坏事?”掌柜的问道。

“以老夫对中华重工的了解,不会做坑害别人的事情,至少不会乱来,特别是这种大张旗鼓的动作里。”

来北平经商的人为何这么多。

除了北平工业化规模带来的商机,更重要的是北平的商业环境让人放心。

“贤才。”张德辉点了长子的名字,说:“你和掌柜亲自去一趟总部,最好能见到周世丰了解下。”

张贤才犹豫了,他担心的说:“周掌柜德高望重,一般人很难见,只怕儿子见不到他。”

“你呀。”

张德辉无奈的摇摇头。

“你不多走动,关系自然就淡了,现在周世丰眼里还有老夫,你不抓紧机会多多拜访他,才真的见不到他了。”

同一天。

蒸汽机外柜的管事刚从山东回来,看到了北平最轰动的新闻,这份报纸他看了许久。

“近水楼台先得月,不能再错过机会了。”

那管事拜访了最早离开蒸汽机外柜的同事王仁,听说即将外放山西。

王仁交接了自己所有的工作。

这位从外柜做起,升到管事,然后筹办蜂窝煤商会,又升到总部工作,如今即将成为“封疆大吏”。

许多人为他送行,举办送别宴。

王仁没有同意这位原来同事的请客,因为真没有时间,但是留给了对方下午一起喝茶的机会。

只有一刻钟的时间。

“你要离开中华重工?”王仁惊讶的看着这位同事。

“我想要从商。”

“你要考虑好,你这步子比我当年要大多了,我可没有离开中华重工,只是临时出去组办蜂窝煤商会而已,没两年我就回来了。”

王仁觉得眼前的同事目光有点短浅。

金银算个什么。

在中华重工内要什么没有。

“王掌柜,现在中华重工不像以前了,今年从学校招收了两千名毕业生,都是储备干部。”

王仁明白了。

以前只要做出成绩,升迁会很快。

现在的中华重工,升迁速度慢了下来,其实并不慢,但是原本许多业务能力不行的人,不在可能升到高级岗位。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