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345)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遇山开山,遇水搭桥,全体铁道同仁,日夜奋战不止,全力完成总部目标。”

“不辜负王爷、小王爷的期盼,铁道工程部今日的成就,毫无疑问是伟大的,成果是喜人的。”

“但是铁道工人的脚步永远不会止步,不会满足当下,下一阶段的铁道计划,将会更为庞大,为工业化建设铺平道路。”

“陕西地大物博,土地面积是北平的近四倍,山西的三倍,也是下一阶段铁道工程部要打的硬仗。”

“开平以北的铁道是当下最急需,关注力量最多的铁道段,此处三条合计两千里的铁道,也将是铁道工程部最紧急的战场。”

……

陕西布政司,加上陕西行都司,范围包括后世的甘肃宁夏,虽然人口远不如山西,但是面积要大得多。

也是朱元璋分封第一个藩王到此地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朱高炽的要求,陕西也是当下最紧要投入的地方,等级要高于山西。

因为山西还有个晋王。

用了整整一个时辰,交接仪式才算正式落地。

在下午。

一座酒楼承办了宴席。

随着新的需求诞生,并且这种行为越来越多,酒楼也相应的发展,开始提供大的场地。

参加宴席的有三百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外来人士。

在场地的尾部。

大圆桌上坐了八个人。

这八个人互相都认识,有同样的身份,原中华重工蒸汽机外柜学徒,甚至管事。

“走走走,那桌现在没人。”

桌子上的食物没有人在意,吃饭的人都盯着别处。

有人端起酒杯匆忙站了起来,往中间区域的方向走去。

前方是大佬们所在的地区,以及重要的客人,例如官员,或者张德辉这些大商人。

中部地区则是铁道部内部的管事层,以及重要合作伙伴方。

尾部则是铁道内部班头级别,以及他们这些小的合作伙伴方,甚至谈不上合作。

八人举着酒杯,来到此处向别人敬酒。

通过双方的交谈。

原来这八人从事的是装饰行业,在铁道总部厂区建设过程中,承包了不少的小项目。

例如墙面粉刷,铺设地面,安置门窗,安装灯具,提供桌椅等设备和工程项目。

蒸汽机是中华重工第一家工厂,蒸汽机外柜部门第一个诞生,培养了许多具备开拓视野的人才。

随着中华重工工厂的兴起,蒸汽机外柜的工作人员有了更多的方向。

就像计算机行业刚兴起的时候。

那些最早投入到计算机行业的人,无疑被风口吹起,最先一批吃到行业扩张红利。

蒸汽机外柜工作人员就是这种形势。

有张薄这等打破限制,如今北平名头最火的商人,也有中华重工元老级别的徐宁。

这些人都来自蒸汽机外柜。

大部分人水涨船高,还有小部分人离开了部门,借助这些年的关系,成为了中华重工无数下游产业链的一环。

张薄是这个环境下培育出的“怪物”。

更多的人可没张薄这种天马行空,胆子大到没边的魄力,主要还是跟着中华重工混饭吃,也算是补足中华重工的生态链。

“我现在后悔的很,当年不该迷了眼,怎么就决定了离开了中华重工呢。”

那人向原来的同事敬酒。

“你可别胡说了,我跟你一起做事了三年,还不了解你啊,从你竞争厂长失败,我就知道你迟早要离开。”

管事拍着那人的肩膀。

“哈哈,还是你了解我,我这个人欲望重,也受不得规矩,外面诱惑太多了。”

“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你现在活的多滋润。”

“什么都好,就担心哪天中华重工变了发展方向,我们这批人跟不上趟。”

“放心吧,咱们总部的发展形势,外面的人不懂,你还能不知道么,小王爷对下游产业是支持的。”

“行,来向你敬酒的人多,我就不惹后面等着的人心里骂,这杯酒我干了,你随意。”

摆放了四十张台面的宴会大厅。

明亮的玻璃窗,拉开了落地窗帘,让傍晚的余晖洒入室内,酒楼的伙计们点燃了烛台。

还有的伙计用细钎子取下灯笼,然后再高高挂起。

红色的灯光,黄色的灯光,白色的灯光,照耀的大厅犹如白日。

现在的中华重工规矩严,风气正。

桌面上的菜肴精美但不奢侈,讲究味美且不浪费。

避免了浪费食物。

更没有陪酒女的出现,是中华重工明文禁止,任何中华重工人员,不得有陪酒女作陪。

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严惩不贷。

因为伴随色的出现,必然就是腐败。

第三百二十七章 教书人在学校的迷茫

同一天的傍晚。

北平城外的棚户区。

点亮的油灯,让简易房屋显得昏暗。

方桌上有一盘花生,一盘豆角,一盘冬瓜肉汤,一盘酱菜,几个老汉喝着小酒。

远处的北平城,东边的天空显出各种颜色。

不夜城啊。

那里只街道上的灯光都要比这棚户里要明亮不少,更不用说犹如白昼的各个酒楼。

在城内的河道,一艘艘挂着灯笼的游船缓缓的流动,两岸上人来人往。

有唱戏的,有卖各色小吃的,有说书的,有耍杂技的,有讲三国的,也有讲新话本的。

还有把竹蜻蜓飞到天上,吸引了许多孩童的摊子。

用糖捏着各色神话人物。

……

官府管的越来越少,民间的活力越来越强。

但是街道上仍然有不少穿着差服的差人。

原来向官府服役的差役,不但需要自带干粮,还要免费干活,现在不同了,他们有了补贴。

那些长期差役自然是不同的,他们的位置普通人买都买不到,但更多的普通差役是痛苦的。

现在他们有了钱挣,并不因为要到街上巡逻而感到多事。

不过城市里的热闹,毕竟只属于少部分人。

棚户区的人们,多在为生存忙碌,平日里没有闲工夫去城中游玩,只有节日中,才会一家老小去城里花销。

“你真决定不去下水了?”

下水村原本是很普通的村子。

有下水村,必然就有上水村,因为是大兴和北平铁道的途径地,成为了团建房所在地区。

几处团建房区都在类似的地段。

“已经决定了,明天就去别人的作坊干活。”那老汉说道。

他们的交谈有山东口音。

“我们都是一个地方来的,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也不跟我们商量商量。”

“有什么好商量的,我看啊,你们也早日加入别人的作坊吧。”

“我不去,凭自己手艺吃饭,为啥要跟别人去当长工,挣得还比别人多。”

“这里的活虽然多的不可思议,但总有干完的那天,难道那时候又回去老家吗。”

那老汉摇摇头。

“这里干完了,就去下一处嘛,北平难道还缺活。”

“我家小子去学校读书了,我也不想到处跑,婆娘也想要稳定下来,不想过以前的日子。”

从外地涌入了许多的人口。

这些人口中有部分具备手艺的人,例如这批人,都是传统的木匠,为百姓打造家具。

北平的建筑业发展,带动了许多的行业。

他们这些在老家没有活干的木匠,成为了抢手货,不光是百姓们请他们打造家具,还有不少装饰公司聘请他们。

面对不同的选择,有的人自己单干,有的人选择加入。

没有好与坏。

只要社会经济发展不停的前进,他们都能按照自己想要的来生活,并没有冲突。

选择。

人们常说古代的制度,把人口限制在了土地。

可是农业社会,百姓离开土地能做什么呢?

他们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也没有无数的工厂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