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408)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颜钝平静的问道:“大局是什么呢?”

戴德彝静静的看着颜钝,颜钝也安静的看着戴德彝。

他们都是国子监出身。

都是三十来岁的,朱元璋打造的中坚层官员。

是朱元璋打算的自己死后,他为大明留下的一批年富力强,具备深厚管理国家经验的官员。

这是他老年的布局,从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死后就开始的。

这批官员还没有真正走上前台,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在洪武二十九年,多在三十岁到三十五岁之间。

未来强盛辉煌,民生富足的永乐盛世,不只是朱棣打造的,还有许多的官员在地方,无数勤劳的老百姓们共同构建的盛世。

在那时候。

就连出生的残疾人也会被地方上的官员专门检查。

如果是眼疾,则会安排只需要出力的工作,如果还能有劳动力,则会安排他们能做的工作。

务必让他们从小学习,掌握未来生存的本领。

如果实在是没有劳动力的残疾人,则会命他们的父亲养在家里,如果没有至亲则会命令他们的亲族。

如果亲族也没有,就会养在大明在各地城市修建的机构中,在机构里养猪养鸡鸭闭门不出了却残生。

这些残疾人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根据官府对他们从小的安排和学习本领,渡过官府为他们安排的一生。

这批官员有像张琏那样贪生怕死的,也有像张吉甫这样随波逐流的官员。

当然地方上也有更多像苏观这些投靠权势的官员。

但也有像颜钝这样的官员。

“什么是大局?”颜钝再一次质问戴德彝。

戴德彝说不出话来。

在没有看到北平之前,他可以说出许多的大道理来回答颜钝,但是现在的戴德彝说不出口。

“我的大局就是百姓,百姓生活安康,就是我的大局。”颜钝大声的说道。

“上任北平的三年,本部台只做了一件事。”

“带领百姓们开垦田亩。”

“开垦了一百万亩,再开垦了一百万亩,我没有别的本事,只会干这一件事。”

朱棣的心愿是国富民安,并在他当皇帝后下诏昭告天下,但也有很多读书人也是这样的心愿。

在五百年后。

同样有无数的读书人前仆后继为了民族而奋斗。

戴德彝嘴角翘起无声的笑了笑,没有继续多说什么,最后离开了布政司衙门。

他终于知道高勉,叶希贤真正失败的原因了。

他们以为他们只跟王府斗争,想当然的以为自己有文官的支持。

其实啊。

他们连敌人有哪些都没有摸清楚。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这才是胜利之道。

第三百七十八章 昭告天下的新军

“朱能说只要三营,但是根据目前得知的最新消息,哈刺兀海聚拢了至少三万兵力。”

开平的舆图悬挂在墙壁上。

北平都司指挥使陈亨提出了担忧。

熟部的存在有利有弊。

他们能从熟部得知哈刺兀海的消息,哈刺兀海同样也能从熟部打探到他们的消息。

这是熟部自身立场导致的。

哈刺兀海赢了,他们不会损失什么,大明赢了,他们同样不会损失什么。

反而因为两者的冲突,他们的地位还突出了些,谁赢他们帮谁。

朱高炽思前想后,允许了这种现象的存在。

“那么朱能能否打赢这场战争?”

朱高炽直接询问最关心的事情。

什么发展成果都是虚的。

只有经过战争的考验才是实的。

能打胜仗什么都好说。

而不能打胜仗,哪怕文明与科技程度吊打全世界,那也只能是跟宋朝一样的下场。

“八成。”陈亨给了个准话。

他知道自己不应该说的这么武断,但是他想要给小王爷信心。

这是王爷不在北平,小王爷第一次组织的战争,关乎小王爷的威信和北平的局势。

现在拳头已经伸出去了,就不要顾忌太多,反而想得太多得不偿失。

听到陈亨的话,朱高炽不再过问。

朱能的才能是值得信任的。

新军的战斗力是全北平各方面集结起来的结晶。

如果这都不能胜,那朱高炽就乖乖的放下一切主导权。

“燕山三卫的精锐,以及许多卫所的精锐,多数调去了新军,所以我坚信新军一定能胜。”

唐云老将继续说道,“一万余新军,必定能打败数倍的敌人。”

见他们都这么说,朱高炽再无二话。

“如果朱能带领的新军三营万一失败,那么第二道防线依托开平诸卫,主力则调动石匣营,抽调燕山三卫北上。”

陈亨在舆图前补充介绍。

虽然所有人都对新军有信心,但是未算胜,先算败。

如果新军失败,如何保护北平,是需要拿出来商讨的,北平都司陈亨,还有唐云等人皆在。

朱高炽盯着舆图。

一万打三万。

其实北平可以凑出更多的军队,但是这不符合他的目的。

现在是考验新军的时刻。

有诸多老将在,这个时候都不敢拿出来使用,何时才能拿出来?

只有证明了新军的模式是对的,朱高炽才能坚定不移的推动新军道路走下去。

淘汰多余的军户,解放人们的生产力,才符合工业化的需求。

见小王爷不说话,唐云以为朱高炽还在担忧,他的内心能理解。

毕竟是第一次。

“朱能有句话说得好,人太多了,容易把人吓走,敌人可是聪明的很,见没有胜算的时候,可不会乖乖的打硬仗。”

“他们分开了,我进他退,我退他进,这才是最让人头痛的局面,就算胜了也无法全胜。”

“陈指挥的布置很完善,哪怕新军失败,也能保开平的安全,小王爷不必过分忧虑。”

朱高炽收回了视线,看向周世丰。

“北平商业有没有受到影响?”

“虽然目前的局面,商团都还保持了稳定,但还是有不少的声音的,如果闹得动静太大,会不会打破这个平衡?”

朱棣的离去,多少动摇了些许人心,加上对战争的未知。

说来说去,北平需要一场大胜。

只要有一场大胜,那许多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人们的心就会安定下来。

“告诉商团,此次大胜后,漠北草原上将放开限制,施行商家利益至上原则。”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不再有最低工资标准,不再有假期限制,不再有安全生产标准限制等等诸多限制。

周世丰反而犹豫了起来,“会不会造成对北平商业模式的不公平竞争?”

商人并不怕提高工人工资,也不怕多给工人放假,用大量资金来维护生产标准等等,商人们也能接受。

但是前提是有个公平的环境。

总不能他这边用两倍的成本来生产,而另外的地方只用一倍的成本来生产。

不解决这个问题,商人们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想尽各种办法压榨成本。

“总部厂区出个章程,塞北的订单要和塞南与内地的订单分开,通过上下游从产业链,杜绝不公平竞争现象。”

朱高炽说道。

在当下大明塞外的划分中,塞北就是后世蒙古国,俄罗斯境内,以及哈萨克斯坦境内等地区。

塞南则是内蒙古。

塞南和内地用统一的订单,塞北将会使用另外的订单。

“塞北的矿产资源有价值,可以打包卖给商团,中华重工不插手他们的管理方式,但是在销路上,有归入中华重工体系和上下游产业链的监管”

“在塞北的铁路修建权,运营权,同样可以由商团承包,至于是二十年或者三十年,由调研司制定章程。”

“相信这份大礼,足够让他们安心。”

周世丰连连点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