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409)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金州模式的厉害和利益,让有些和中华重工长久合作的资深商团羡慕不已。

如果金州模式不是北平内部消化的话,没有商团可以竞争的过金州模式。

唯独中华重工的分配模式,才比金州模式底蕴更丰厚些。

……

开平北部。

傍晚。

营地肃杀之气熏天,到处是明亮的篝火。

九千名军人席地而坐,围成方形,高台建立在中间,朱能穿戴盔甲立在台上。

朱高炽让朱能带领大军,并不只是因为朱能在历史中的名声。

这些年来。

朱能管理军籍工人,从铁道工程启动的时候,他已经加入了中华重工体系。

下面的军人,许多人都认得朱能。

朱能负责军籍工人的操练之事,他的威望也足够支撑他带领大军。

朱能在中华重工学习了很多知识。

他自身就是舍人出身,上过战场受过伤。

无论是旧式军队的战法,还是新式军队摸索的战术,朱能无疑是两者最精通的人。

可能有指挥旧式军事才能超过朱能的人,但在如何使用新军上,加上对旧式军队的了解,朱能无疑是北平第一人。

朱能成长了很多,在中华重工是个比较温和的人,没有像不认识他的士兵想象中的严厉。

他面色平和,原地转了一圈,看了每处的士兵。

“你们是精兵。”

“北平最精锐的军队。”

“此次上战场以寡敌众,如果你们牺牲了,抚恤金为五十四两银子。”

“原来当卫所兵的时候,因为有田和免税,所以抚恤金更低,虽然现在提高了非常多,但总有个数字。”

“五十四两。”

“这五十四两银子,是我们的买命钱。”

五十四两银子到底多不多?

对于当下的北平。

“说实在话。”

“这五十四两银子的抚恤金,也不过是当下北平工人们几年的工钱,商行之间的一次宴会花销,就远远超过这五十四两银子。”

士兵们精神抖擞,本来士气高昂,突然听到朱能说的这些话,不知不觉间更加的安静。

他们不知道朱能要说什么,好奇的看着朱能。

“在北平有贪官啊。”

“包括我们中华重工内部,甚至军工联合办,也有中饱私囊的人。”

“他们伸一次手就有许多个五十四两银子。”

“可就这五十四两银子,你们多少人的父母,妻儿,兄弟在家中担心流泪。”

朱能大声的说道。

“是我们的命只值五十四两银子吗?”

士兵们坐在荒地上。

他们鸦雀无声的看着台上的朱能,他们的将军。

“不是。”

朱能激动的举起右手,狠狠的挥下。

“我们军人的生命同样是无价的,多少钱也买不起。”

“我们打仗是为了我们的家人,为了地方上的百姓,为了大明而打仗。”

“为了我们的家人,为了我们的百姓,为了我们的大明。”

朱能用尽全身的力气嘶吼道:“此战必胜!”

“必胜!”

“必胜!”

士兵们脸上的困惑再也没有了,都明白了朱能的心思,他们也愿意付出。

这是军魂。

跟岳家军戚家军一样打造出来的军魂。

是北平全社会多年来堆积出来的。

晚上。

北平最贵的酒,每个士兵都能倒上一杯,士兵们纷纷互相碰杯。

“为了大明。”

“为了大明。”

士兵们拥抱在一起,笑着一饮而尽。

他们长久以来的吃苦,高强度的操练,吃喝睡都在一起,一起受罚一起比赛一起活动,让他们更加的团结起来。

他们简短的话语,脸上并没有露出忐忑。

起码在人前,他们表现的无所畏惧。

第二日一早。

他们开拔离营。

数万敌骑得知只有不到一万的马步军,主动选择不避开这支军队,而是一窝蜂的包围了过来。

在开平北部地区以北的五十里外。

这支南下准备劫掠的狼群,与大明的忠诚卫士相遇。

重炮。

车轮炮。

新式碗口炮。

手榴弹。

车厢阵。

鸟铳。

三眼火铳。

刺刀。

精锐战马。

这场战争在对方没有选择游击战,而是野战的局面下,实在是没有什么看头,仿佛寻常的军火射击演习。

对面凑出来的几百名最精锐,压箱底的宝贝重骑兵,还没有冲倒阵前就已经血肉横飞。

错误的选择下,他们迎来了最惨痛的失败。

最后联军剩余的万余人崩溃四散,逃回了塞北各自的部落,彻底失去了对抗的勇气。

这一战。

新军的威名传天下。

自身战死一百五十八人,伤两百二十六人。

杀敌四千余,伤敌三千余,俘虏和缴获马匹牛羊刀枪弓矢未算。

这场战争昭告了天下。

不要和这支军队在空旷的野外选择硬碰硬。

同时。

传开的战报。

让许多的人不敢相信。

第三百七十九章 中年人的解脱

洪武二十九年。

十月。

北平的中秋庆早已过去,但民间仍然还惯性的保留着余味。

上水城区。

老北平城与附属大兴县之间。

正街宽广,在居民楼与居民楼之间有许多的巷子,某深处的巷子,周围有五幢两层小楼房。

他们的院子正好互相对着,形成一条半封闭的小巷子。

在巷子上,一张旧床榻摆在道路一旁,几名男人盘腿坐在上面,围着矮炕桌喝酒。

一盘花生米,盘子中堆得满满的,四个男人皆穿着中华重工的工服,用筷子夹一颗送入口中。

“嘶。”

一名男子放下酒盅,脸上皱成一团,然后发出惬意的声音,透露出满足的味道。

“女孩子上什么学,最后还不是嫁人。”

“家里的女娃吵着要上学呢。”

“胡闹不是。”

他们在工厂辛苦的工作了一天。

此时,天色已经昏暗了下来,他们趁着月色,这些邻居们已经迫不及待的聚到了一起。

在工厂里,他们是工友,虽然不在一个厂子。

在家里,他们是邻居。

他们相处的时间比任何人都要长久,有共同的话题,稳定的生活,是家里的顶梁柱,比任何时候都要有自信。

“吱呀。”

院子门打开的声音传来,走出一名少年,看到了榻上的几名长辈,连忙弯腰行礼。

“刘伯,父亲,周叔,陈叔。”

少年恭敬的尊称道。

“嗯。”

少年的父亲不置可否的应了声,看也不看少年一眼,其余的几名长辈露出笑容。

“赶紧去吧,他们都在你周叔家。”

“是。”

少年笑着去了隔壁的家里。

不一会。

隔壁就传来了少年们的玩笑声,让安宁的巷子显得吵闹了起来,嫌弃的大人们露出不满的神情。

“诶,这些孩子。”

“真让人担心啊。”

“这几年日子越过越好,孩子们恐怕忘记小时候的苦了,我看啊,让他们去田里干活,连扁担都挑不起,以后可怎么办哦。”

“别说孩子,你家院门要上油了,每天开关吱吱响,听得受不了。”有人向少年的父亲抱怨。

“过两日休假吧,去供销社买点滑油回来,这东西比寻常油好使。”少年的父亲端起酒盅喝了一口。

几名男人在闲聊的时候,其中一处的院内,几名妇人正在摘菜洗菜,满院子的蔬菜,一旁是一口口的小坛子。

妇人们正在制作北平有名的酱菜,等制作好了,会成为家里日常的小菜。

妇人们的身边,有女孩子们帮忙干活,女孩子们还帮忙看着一名婴儿。

婴儿躺在摇篮里,上面挂着拨浪鼓,女孩子时不时去摇一摇,很快就逗笑摇篮里的婴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