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532)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前日北平城上空升起的巨大的孔明灯,虽然只在空中飘荡了一刻钟的时间,但是闹出来的动静可不小。

粮票银行的人刚走,结果军工联合办的人又来了,后面还不知道会有谁来。

普通人可看不到,但是这些大部门,专利司是无法拒绝的

“给他们看吧。”

管事并不在意。

专利司每日都有人来申请新的专利,而管事的专业素质还是不错的,看得出孔明灯技术有巨大的缺陷。

果然。

军工联合办的人翻阅后,露出了遗憾,看样子并没有太过动心。

但是和粮票银行不同。

军工联合办与粮票银行的立场不一样。

这一天。

在自己的书房里,埋头苦思的学者,被敲门声惊醒,不耐烦的打开门,却看到了前些时日的商人。

商人再也没有了颓废,精神饱满的拥抱住了学者。

“我们的研究可以继续下去了。”

“发生了什么事?”

学者莫名其妙的看着商人。

商人大笑道:“军工联合办找到了我,给了我一笔一千元的资金,是资金,不是贷款。”

商人大声的说道。

学者不知所以然,怎么又扯到了军工联合办呢。

“不过这笔钱可不能乱来,但是谁在乎呢,伙计,咱们的孔明灯可以继续下去了。”

经过商人语无伦次的叨叨,听了半天的学者才搞明白。

军工联合办看上了他们的技术,给了他们一千元的研发资金,让他们继续研究这项技术。

要求就是这项技术得保密,归于军工联合办。

当然了。

如果出了成果,军工联合办会给予高额奖金。

甚至成果非凡的话,军工联合办还可以支持他们办理孔明灯工厂,军工联合办会像他们下订单。

“活计,现在我们什么都不用愁了。”

商人顾不上喝茶,拉着学者笑道:“我们现在只需要把孔明灯载人技术弄出来,弄得越好,我们的前景就越大。”

学者同样顾不上。

和之前的一百元本金相比,现在的一千元资金犹如笔巨款。

学者去请了几位有名的技术人员,众人一起来研究孔明灯技术,商讨着如何改进。

而商人很有觉悟,为众人打下手,让学者们全心全意的研究孔明灯技术。

在王纯的冒险精神下。

大明三十一年春。

更大的孔明灯,以及竹筐里安装的成熟的燃具,经过各种精密算法的外形。

还有在需要下降过前的事项中,应该如何提前灭掉煤油炉,准确的控制热流。

好几名学者握着王纯的手。

“小心。”

商人也双眼通红。

王纯笑了笑。

他和一名愿意为高额报酬而冒险的工人,两人一起驾驶孔明灯。

不久。

载着两个活人的巨大孔明灯,在北平城外再一次的升起。

和前番不一样。

这次的孔明灯升空了足足一个时辰。

并且高度也不像年前那样一直的上升,而是一会儿下降、一会儿上升,控制在了一定的高度。

地面的人们担心的看着天空。

不知道上面的人如何下来。

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上下来的天人

孔明灯的升空。

两个人活了下来。

“我……我发誓这辈子再也不坐孔明灯了。”工人吓得语无伦次,双腿发颤。

太多的未知,学者和工人两人在天空上遇到了什么,地面上的人们无从所知。

但是从两个人的神色,就能看出二人的恐慌。

哪怕学者努力保持镇定,人们仍然可以发现学者也在微微颤抖,双手紧紧的握拳。

“安全了就好,安全了就好。”

商人双手合十。

只要完成了军工联合办的要求,一千元的粮票,对方是不会管他们怎么花销的。

如今还剩下几百元,等于都是赚的,还有未来军工联合办的扶持,商人已经开始幻想起未来。

“看到了神仙吗?”

“有没有看到观音菩萨。”

“天上有没有天宫。”

……

百姓们兴奋的问道,慢慢的,工人得意起来,向百姓们讲他看到的一切。

“我摸到了云。”

“什么?”人们一脸的震惊。

“你们不知道那种滋味啊。”工人自己都不知道有什么感觉,但是他内心坚定的认为是不同的。

学者努力地记着笔记,把自己在空中遇到的事和物,一一仔细的记录下来。

很快。

北平各大报纸刊登了他们伟大的壮举,通过报纸的宣传,商人和学者的名头响彻北平。

一夜之间。

人们都在谈论此事。

无数的学者登门拜访王纯,与王纯探讨学术上的研究,很多人获得了他们想要的资料。

对于天空,人们有了更多的认知。

“请问王先生,您从天上看地面,大地是圆的吗?”

马蓬瀛热切的看向王纯。

马蓬瀛通过了技术司的评定,并且技术司认为马蓬瀛是当下大明对天文最有认知的学者,给予了极高的评级。

对于其他行业有才能的人,古人并不会鄙视,至少唐宋明社会的主流观并不如此。

否则也不会有宋朝给予汉朝的发明家追封爵位。

明朝同样重视。

提起古代的发明,人们常常把清朝读书人挂在嘴边,和写在书中的奇技淫巧,代替整个古中国漫长历史的印象。

四大发明之三唐宋这一阶段的结晶。

四大发明的观点虽然是后来提出的,但要明白这是后来人的总结,并不是这些发明在当时就不存在。

隋唐时期经济的繁荣提供了物质保障,商业手工业地位的抬升为科技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基础。

宋朝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对出色的科技发明的奖励制度。

还没有专利法的年代,工匠们有了另外的渠道,推动研制技术与工具的动力。

那些科技领域有突出才能的人,通常还会被列入奇才异行名录,可以直接选拔进政府机构。

冯继升改良了火药法,朝廷赐衣物束帛。

明朝也是如此。

马蓬瀛在历史上,不但得到朱元璋的看重,也在永乐朝得到重用,并且因为马蓬瀛卓出的贡献,封了马蓬瀛的儿子为终生训导。

包括未来的万历时期,刚接触到西方的学问时,有大量的官员主动学习,对于新事物的发展充满了热情。

并没有哪个官员称之为奇技淫巧。

但是后世人们最有印象的莫过于清朝,因为清朝最接近,只不过亡了百年而已

那些不了解历史的人,把对清朝的印象,涵盖到整个中华文明,是错误的认知。

只有清朝是禁止科技的。

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统治者禁止国内与外界的交流,同时也禁止了火器。

人们以奴才为荣,早就断了腰杆,社会充满了小人之风,买官卖官更是常态。

禁止民间习天文,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

“百工技艺亦且日事淫巧,以罔重利,皆伤化糜财,渐不可长,宜重惩以法。”

这是康熙昭告天下的,出自于《清世宗实录》,包括“此也先王之制百工也,奇技淫巧必严其禁。”

清朝真正的奇技淫巧思想的由来。

这些政策数不胜数。

像天工开物这样的书,还能有机会从日本重见天日,后人才能知道这本书的存在,但是那些彻底消失的书不知道有多少呢,连名字都消失的书,恐怕不知凡几。

所以那些说中国古代对工匠是鄙视的,人们把发明认为是奇技淫巧,只能代表清朝。

在清朝。

像马蓬瀛这样研究天文的,更不用说还是个女子,下场绝对是抄家灭族。

但是明朝不一样。

今日的北平同样如此。

马蓬瀛在北平获得了优良的地位和待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