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585)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大漠与中原竞争的失败者,促成了源源不断的西征,然后从西方满血复活,而中亚西亚与西方竞争的失败者,却没有东征成功过。

朱棣突然明白。

哈密和亦力把里虽然很大,可实际需要控制的地区并不大,只要能控制中间狭长的平原地区,因为不多的河流就在这里,而且河流都是内河,周边无边无际的盆地和沙漠就能归入治下。

想清楚了原委,朱棣没有急着西行,而是做起了规划。

塔里木大沙漠是无人区,从沙漠里出来,能活人的地方就是西海。

西海就是后世的博斯腾湖,是后世中国境内最大的淡水湖。

而博斯腾湖又属于封闭的山间盆地——焉耆盆地,只需要修建一处关卡。

因此朱棣要求在西海修建一处关卡。

扩建土鲁番,委鲁母,别失八里三大城,在三地开垦荒田,从内地迁移五万户军户。

朱棣的计划很快送回了京城。

此时。

朱高炽正在与工部尚书和金纯,工业计划部,经济调控部,军工联合办,中华重工总部大掌柜高珍等,在文华殿商议湖广之事。

高珍有些急了。

皇太孙要求在湖广武昌府建立大明冶铁中心,而冶铁行业可谓是中华重工的核心根基之一。

工部尚书金纯支持皇太孙的计划。

北平的条料运输成本高,只有湖广行省四通八达,属于大明腹地的中间地带。

钢铁行业的产量,随着铁道的大修建,每年都在节节上升,无论是出于产能需求,还是运输需求,湖广都更为合适。

铁道通车,水运发达。

辐射整个腹地。

“产能行业的分化,有利于全国经济的发展。”朱高炽并不是随意安排的。

大一统国家的好处,让产能分部经济循环,能得到最大的释放,带来的就是更大的经济循环圈。

在湖广建立大明的冶铁中心,促进陕西冶铁业,福建冶铁业,构建大明的工业钢铁骨架。

北平的冶铁行业,朱高炽早就计划要分割出来,保留密云的铁矿行业。

高珍内心虽然抗拒,可他面前的是中华重工的创始人,大明的皇太孙。

就算有一万个不愿意,他也无法拒绝。

这就是朱高炽的威望。

他可以轻易的按照心中的蓝图构建,而下面的人无法反对,换个人可就没有这么轻易了。

“密云分区的冶铁行业目前保持不变,由中华重工组织精干的工人队伍,支援湖广地区建设冶铁行业,吸收当地的冶铁工人,以及扩招新工人,打造出规模达到三十万冶铁工人的冶铁中心。”

湖广地区在明中期得到开发。

有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取代了宋朝形成的江苏熟,天下足的农业格局。

不过朱高炽并不打算大开发湖广的农业,只会小规模的开发当地的土地。

资源就是一切,包括土地资源。

有了资源,可以解决很多矛盾和问题。

湖广行省是后世的湖北与湖南,朱高炽不打算拆分,通过对外移民,并且保留腹地土地资源。

留给一百年后的子孙后代,相信那时候的大明,人口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了湖广的土地,加上对外的移民,继续坚持个一百年不成问题。

两百年的向上发展期。

已经足够支撑中华文明能达到的高度,奠定了世界格局。

而如果还是发生了无法掌握的意外,朱高炽也无能为力了,至少他已经打造好了根基。

在朱高炽的蓝图中。

腹地湖广将会是大明工业需要的钢铁的供应地,陕西冶铁行业,则会成为北方对外开拓的钢铁供应地,福建冶铁行业,又成为海外开拓的钢铁供应地。

同时陕西行省和福建行省,也成为大明钢铁需求额外的补充力量。

天津化肥行业的发展,以及大片井制度下,农业不但得到了增收,还有了更先进效率的农业机器使用。

在粮食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烂在仓库里是极大的浪费。

用吃不完的粮食,养活更多的工人。

产能不够人头来凑。

当湖广冶铁中心的蓝图落成,大明的工业发展瓶颈,会得到大的突破。

修建铁道的工人,才可以扩张到一百四十万。

如今不是分配不出来人,而是冶铁行业的产量跟不上。

第五百二十二章 大学生的城府

北平大图书馆。

大门口是石砖的街道,远处,地面铺设的铁轨,一辆蒸汽机公车到站,从公车上走下来一个少年。

人们的视线立刻吸引了过去,只见那名少年穿着特异的黑色长衫,胸口还悬挂燕子圆标图案。

与众不同的打扮,正是北平大学的第一届大学生。

人们眼里露出尊敬,羡慕。

少年很沉稳,没有少年本该有的张扬,没有在意人们的视线,平静的迈上台阶,走进图书馆的玻璃大门。

图书馆大楼,材料使用钢筋水泥结构,地板是打磨光滑的水泥地面,最大程度的减低火灾的风险,这里禁止明火,除了灯罩里的煤油灯。

图书馆藏书四万一千零七十九部,四十四万九千一百一十七卷。

其中西汉以前的书籍,一千零三十三部,一万三千零二十九卷。

东汉时期的书籍,一千一百部,两千九百卷。

三国时期的书籍,一千一百二十二部,四千五百六十二卷。

……

隋唐时期的书籍,一万零三十六部,十七万三千三百二十四卷。

宋朝时期的书籍,一万一千五百一十九部,十二万四千九百一十九卷。

当初负责创办图书馆的赵胜,朱高炽的文书,济阳千户之子,曾经自信的说过,自古以来的书籍都已吸收。

不过很快引起北平学者的质疑。

有人举出唐朝皇帝的藏书大约有五千到六千种,合计八点九万卷书,这只是皇室藏书,没有包括世家贵族的藏书。

因此认为赵胜所言不实,北平大图书馆并没有收纳完天下书籍。

后世西方的学者,曾经宣扬过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藏书有四十九万卷之多。

竟然比北平大图书馆的书卷还要多。

但是中国才有活字印刷书,而同时期的西方并没有,用什么去印呢?

而且西方的造纸术也很落后,中国有先民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开始了大规模的推广。

而西方要等唐朝时,大食与高仙芝爆发怛罗斯战役,战败的唐朝士兵俘虏中,有懂得造纸的工匠。

首先在撒马尔罕建立了中东第一个造纸作坊,794年,巴格达出现中东第二个造纸作坊,中国的造纸术由此传到阿拉伯地区。

十二世纪初传入西班牙,十三世纪传入意大利,十四世纪传入法国、德国。

亚历山大用什么去印刷,又去哪里造纸,来藏书四十九万卷呢。

西方造假之风可见有多严重。

少年习惯了大图书馆,交上了他北平大学的名帖,可以阅读北平大图书馆所有科目的书,不受任何限制。

大图书馆没有蒸汽机上下机,需要人们从楼梯上楼。

少年来到了三层,根据图录,找到了一些关于算数方面的书籍,根据教谕留下的作业,他们要独立算出,武昌长江铁道大桥的长度面积,土方使用量,桥墩承重力等等。

作为天之骄子,靠着自己天赋进入大学的骄子们,内心非常的高傲,都想要试试自己的能力。

一个人尝试完成整个铁道工程部下,工程探测计划部与规划计划部的工作量。

图书馆有长桌长椅。

三楼已经有限制,不是任何人可以上三楼,所以此处的家具比较精美。

明亮的玻璃窗下,视线非常的好。

从中午一直看到傍晚。

一二楼是不提供煤油台灯的,但是三楼可以,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上前询问,是否需要提供煤油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