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78)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你们不要怕工厂的产能不足,等一个月后,你们回来会发现工厂翻天覆地。”

一场洗脑的大会,外柜的伙计们干劲足了起来。

谁不想当第二个徐宁。

外柜的伙计们在外头奔波,见的世面多,心思更活跃,敢想敢拼,和其余没见过世面,老实巴交的老百姓完全不一样。

焦炭的价格比木炭便宜,而且火力比木炭要好,以及更加的绵长。

加上北平府谁家不给燕王府面子?

大公子的中华重工在北平人尽皆知。

总体上很平稳,北平府各家都开始改用焦炭。

第八十八章 工农结合

焦炭炼制厂模式的成功,朱高炽有了底气去找朱棣。

“又要去军户?”

听到朱高炽要去从军户中招募人手,朱棣感到牙疼。

上回让老大去卫所摸查贫困户,主要是为了锻炼老大的能力,结果老大搞出那么大的动静,连唐云都被惊动。

一个指挥使,一个王府子弟,到了最后,结果只招募了二十余人。

“这回你准备招多少人。”

“要招两千人。”

“嘶。”

“咳咳。”

……

朱棣被自己的口水呛住了,咳的满脸通红,吓了朱高炽一跳,连忙上前拍朱棣的后背。

好一阵,朱棣左手摆了摆,阻止了朱高炽拍背的动作。

“招募这么多人?你用的了。”

“西山,石景,宛平,北平,大兴。大兴,宛平,良乡,房山。两条主线,还有几条支线,合计上百里的铁道,儿子计划在三个月内完成,所以需要许多的人手。”

朱棣摸起了下巴。

铁道能运兵。

不过呢,只百里的铁道,对军事的意义不是很大,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如果修建一千里的铁道,你能办成吗?”

朱棣忍不住问道,他想把铁道修建到草原上。

朱高炽摇了摇头。

不行么。

朱棣纳闷起来,一百里都能修,怎么一千里就不行了?

“修是能修,可草原上怎么保护铁道呢?恐怕要不了许久,铁轨就被偷完了。”

“你思考的周全。”

朱棣明白了,不是不能修,而是人不允许,想要在草原修铁路,还得继续收拾才行。

北平周边能修,因为谁敢偷铁轨?

就算有人偷。

但是能追查,能控制住。

草原则不行。

“两千人不是小数,咱先要和几位指挥使商议一番。”

“要多久?”

“三五日吧。”

朱高炽不满。

“两日吧。”

朱棣主动改口,谁让老大有本事呢。

不光能挣钱,还能解决军户的问题,朱棣忍不住叹道,自己这当老子的,还要看儿子的脸色。

第三日。

大厅内。

几人坐在太师椅上,等着燕王的到来,三个人分别是燕山左护卫,中护卫,右护卫的指挥使。

“听说大公子去了一番卫所,好大的动静,怎么才招募了二十几人?”

右护卫指挥使陈贤,大大咧咧的问向中护卫指挥使唐云。

陈贤资格老,从朱元璋起兵。

从杀伐之中熬出头,南征北战数十年,战功赫赫。

唐云笑了笑,却没怎么搭理陈贤。

张玉年龄不小,可他是前朝降人,洪武十八年才归降,而且去年才调来燕山卫。

见两人不怎么和睦,斜着身子恻向唐云。

“大公子名声鹊起,我还没有私下接触过,听说你和大公子同行了一路,有什么体会?”

陈贤端起茶杯品了两口,什么话也不说,仿佛毫不在意,眼睛一眨不眨。

“大公子性格温和,言语有礼,行动中在意士卒,爱护百姓,有王爷之风。”

“那就好。”张玉满意的笑道。

此时。

朱棣走了进来。

“燕王。”

三人连忙起身相迎。

“诸位都坐,咱们都是自己人,这里没有外人,不用在意虚礼,随意才好。”

虽然燕王这么说,几人还是非常的恭敬。

几人中,就算张玉是前朝降将,可也是随当今圣人奋战多年,谁也不是没脾气的。

随着三司的崛起,五军都督府也在健全。

燕王的权力逐渐变小,人尽皆知。

可不提北平诸卫,只燕山左中右三卫向来唯燕王马首是瞻,除了是燕王的护卫,更多的是燕王的威望日隆。

因为燕王能打胜仗。

多次带领大军北伐大胜而归,整个北平诸位都是他的部下,谁不敬重他。

而燕王又爱护部下,常常赏赐将领。

自然而然。

燕王的威信,在整个北平卫所非常的高。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都愿意听燕王的指挥。

圣人在应天府夸燕王,当众说燕王是北境诸王之首,这句话可不是空话。

秦王和晋王的亲卫规模都比燕王大。

但是两人的才能不如燕王,功绩更不如燕王,在当地的诸卫所中,威望也就远远不如燕王。

也是北平的三司,不敢学西安官员顶撞秦王,在北平当面顶撞燕王的原因。

事情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并不是朱棣有三头六臂。

“今日请三位来,是咱有个想法,要和诸位探讨一番,如果诸位觉得可行,那咱就开始做。”

“王爷要做什么,标下都支持。”老将唐云一口应道。

朱棣满意的点点头。

“前段时日,咱家不成器的老大,跑去叨扰了你,也烦扰了中护卫不少的卫所。”

“回来后呢,咱骂了他,不过他有些事说的有理,关于军户有了不少的穷困户。”

“在座的诸位戎马一生,军事上的道理,比咱懂的通透,士卒要保持朴素之风,但是风气是风气,不是说士卒要过苦日子,更不是日子都过不下去。”

“日子都过不下去,谁愿意卖命打仗?”

“还有一事。”

“如今战事消停,用不着家家服役,导致闲人多,而家里日子又维持不下去,是很大的隐患。”

朱棣越说脸色越难看,他是看到过这个问题的,但是没有重视,除了没有办法解决之外,也有见多了也就习惯了。

习惯了,自然也就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大问题。

直到老大屡次提起这个问题,并说有办法解决,朱棣才细思,越想越觉得这个问题非常严重。

“燕王说得好啊,属下以前就有困惑,可这都是没办法的事,属下就一直埋在心里。”

“燕王今日竟然主动提起,请容属下也要说一件事。”

燕山右护卫指挥使陈贤非常激动。

他早就看到了问题,可又能如何呢,没想到燕王今日提出了这个问题。

既然提出问题,肯定就会要解决问题。

为了引起其余人的重视,他连忙补充道:“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年打仗,士兵们一年不如一年有精神气。”

“想当年我跟着圣上打天下,一声令下,麾下的儿郎勇猛如虎,势不可挡,南北没有一合之敌,多少次以寡敌众获得大胜。”

“如今却一年不如一年。”

“比如去年北征,如果不是燕王的计策,恐怕我们也得跟西路一样无功而返。”

“更有的将领,非要成倍的兵力才敢出战,不是他们怯战,而是知道士兵的战力不如以往。”

“战力为什么下滑,用不着我解释吧。”

大厅陷入了沉静。

燕王是军中后起之秀,他成长的快,几位老将没人小觑他,所以四人都是知兵的人。

卫所制度不是万全之法。

从卫所建立之初,就有稀少的士兵逃亡,洪武三年,逃亡士卒高达四万七千九百余。

这时候还可以用畏战来解释。

但是到了今年的洪武二十五年,谁也不清楚有多少逃亡。

畏战也不再是士兵逃亡的主因。

而是军户人均土地越来越少,士兵越来越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