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819)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南王想要禁止,可是又不敢禁止,他没有这个权力。

其实又与明末老奴一样的套路。

先对付百姓,让大户们不愿意冒险反抗,等对付完百姓,再来对付大户们。

北部的百姓越来越少,大户们手里的隐户和奴隶虽然增加了,可是相比较大明商行从南部吸收的工人数量不能相提并论。

这些不要工钱,从早干到晚的工人们,百倍的为商人们带来利润,而大户们的土地生产的粮食,只能维持他们自己利益,双方的发展速度不可同日而语。

要不了十年,地方勋臣阶级就会破产,自己无法维持下去,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完整与干净的咸镜都司和平安都司,以及偌大的黄海道。

土地上的百姓还是那些百姓,只不过他们这些百姓去一次南方,再从南方回到北方,变成了“工人”。

至于这个过程里,百姓们家家破产,死了不知多少人,并不在商人们的考虑中,风险转嫁给了高丽南方,也让朱高炽明白了,为何高丽的流民爆发在全罗道。

老奴用的是刀子,商人们用的是资本套路。

太坏了。

朱高炽忍不住扫了眼姜宾知。

国内社会经济发达,文明昌足,运输交通便利,大量人口的视线增长,对社会认知水平更深,再此人口大基数上,诞生了更多的“聪明”人,他们想出的主意,比原来体量所诞生的“聪明”人,更要刁钻和毒辣。

贾诩啊。

汉朝的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体量,以及技术水平下,能培养出一个贾诩,如今的大明,像贾诩这类的“聪明”人,可以培养出一百个、一千个。

不光是杨士奇这样的传统人才有了变化,成长于新时代的姜宾知,坏起来同样让人防不胜防。

明白了高丽的形势,朱高炽不置可否。

西部七省、南洋、高丽、倭国、海外,大明需要不断地尝试新模式,才能有完整的进步,知道什么样的做法,带来是什么样的结果,总比在国内实验的好啊。

有了好处,立刻在国内复制,发现了危害,也能及时更正,不至于伤害国内的利益,和妨碍国内的发展。

犹如后世的美国。

他的细菌研究等实验都是放在海外的国家,而不是自己的国内。

……

大明在高丽的商行们,有了姜宾知的支持,以及国内军队海外驻守的安全保障,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垄断了高丽,打败了高丽原来的小作坊。

成套的棉衣、丝绸、各类瓷器、茶叶、煤油灯、廉价的纸张、笔墨、皮鞋、皮衣、自鸣钟、油伞、音乐盒……高丽的市面上全部是大明的商品。

高丽的土地上,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成船成船的运输回大明国内。

高丽的两班阶级们,以购买大明商品为荣,就算有人想要模仿开办工厂,也因为技术和成本的落后,无法与大明的商品竞争。

哪怕同样的毛笔,人们也会以使用大明的毛笔为荣,以使用自己国家的毛笔为耻。

生产一只毛笔。

从毛到杆,提供一百个工作岗位,其中九十个以上的岗位,包括研究新款毛笔等都在大明,高丽只有商铺负责销售这类,提供不到十个的岗位。

高丽的作坊全部破产关门。

高丽的有钱人,通过购买大明的商品,资本流入了大明商人的手中,而高丽并无法管控大明商人们,更不能禁止大明商人们带走资本。

高丽的百姓们,大规模的变为流民,无法提供消费能力。

高丽的田地和矿产,为大明提供廉价的能源,无数的工业原料和煤矿铜铁资源,一船一船的送到大明,让大明的生产力有了更大规模的体量。

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社会资源分配模式,以及工民联合部等制度保障下,大明的工人,普通一个月都有一元八钱的月收入。

大明的市场,国内与海外大量的供应,为之成倍的扩张,需求带来的利益,让商人们使劲一切手段扩大生产。

于是在高丽北部吞并更多的土地,寻找更多的矿区,没有约束,高丽也无法约束的大明商人们,仿佛势不可挡的力量。

那些例如提供销售的商铺这类的东家与伙计,与大明商行的联系越发紧密,他们的日子与高丽的百姓不可同日而语。

他们在家里大鱼大肉,使用大明的商品,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而街道外,满是衣不蔽体,神色麻木,一顿饭就可以换一个年轻女性的高丽百姓们。

这些富庶的精英们,他们牢牢的依附在大明商行的身上,因为他们的利益来自大明商行。

只要五角钱,在高丽什么样的年轻漂亮女性都可以娶到,任打任骂,不光会伺候人,还能干活,又能生孩子。

大明工人哪怕每个月只有一元钱的工钱,可以在高丽过上不敢想的生活。

大明商行们在国内招募到了越来越多的工人。

这些工人们成为大明商行在高丽的核心构架,各个都是班头、管事级别以上的中间层。

哪怕是五十岁的,大字不识,说话漏风,满口黄牙的老汉,只要愿意去的,都能在高丽娶到小媳妇,为他传宗接代。

与原来的金州都不同的社会环境,吸引了国内许多的百姓。

高丽南部水深火热,因为高丽南王无法扑灭流民造反,导致南部战乱规模越来越大,而北部因为中部的缓冲区,加上两个都司的军队防守,稳定的秩序下,却埋藏着极度的两级分化社会。

越麻木只有更麻木。

高丽离文明太近,反让高丽成为离文明最远的地方。

传统农业社会模式的破产,兴起的是资本商业的压榨,而以大明的体量,两者的距离,以及高丽所具备的的地理资源和人口,成为了大明资本的发泄口。

犹如决堤一般,滔天的洪水灌入了高丽,毁灭了高丽的一切。

第六百六十五章 朱高炽不给

汉城景福宫。

王宫面积和规制严格遵循与宗主国大明的宗藩关系,为亲王规制的郡王府,依明代王府之制营建,所有建筑均以丹青之色来区别于中国皇宫的黄色。

勤政殿是国王处理政务的地方,思政殿则是国王和大臣讨论国事的地方。康宁殿是国王居住的地方,交泰殿则是王后的居所。

高丽国王李芳果独坐在石亭中,手里的密信让他久久无言。

连接石亭的廊坊,壁画上充满了浓厚的儒家文化气息,王宫的宫女们不敢发出声音,李芳果也没有在意她们,与外界传闻的不一样,都说李芳果好色,其实李芳果更多的是为了传宗接代。

全罗道的乱民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威胁到了京畿道,李芳果不得不重视起来。

“太子殿下愿意派兵平乱民吗?”

李芳果突然问道。

开成府院君赵大临回道:“太子殿下虽然言语上很关心,但臣认为,以上国太子殿下的英明,大概是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

谈起朱高炽这个人,李芳果内心很复杂,又仇视又叹服,最终又无可奈何。

“高丽今日的四分五裂,流民遍地,烽烟四起,都是因他而起。”李芳果语气怪异,连赵大临也分辨不出来他的心情。

很多人把高丽的现状,归咎于高丽国王,认为李芳果的原因,才导致今日的一切。

其实大明工业化发展二十多年,立国也近五十年,高丽原本就与中国关系密切,中国但凡有变化,不久后,高丽也会跟着变。

所以高丽国内有不少的开明之士,倡导学习大明的工业化。

如果是国内局势稳定的高丽,加上与大明的关系密切,自给自足的生产力,同样也有不少的城池,以及自身的工匠,是有成功的机会的。

李芳果也支持过,一直到弟弟们的虎视眈眈,让李芳果不得不以稳固自己的权势为先,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他只能更加的依附大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