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865)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从应天府到浙江。

嘉兴、杭州、绍兴……

兴起的毛纺业,最终也和棉纺业一样,各地的城镇开始出现类似的大工厂,城镇规模像扬州一样迅速扩张。有些镇子附近的人口几乎全部从事毛纺业。

丝绸业、棉纺业、毛纺业等等,被浙江行省占据了高达七成的份额,无数的商人在这里购买货物,而无数的原料运输到此地。

高丽的黄麻等原料产品,一批船一批船的运输到各个港口,北方的羊毛、西北的棉花成列运输到此,火车和轮船又把浙江的商品带回各地。

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当地有大量的女工。

工厂主更喜欢雇佣妇女,因为妇女更好管理,因为工民联合部的原因,他们给予女工的工钱并不比男工少,但是妇女纤细的手指更善于处理很细的棉线。

不过因为传统的原因,人们对于已婚妇女去工厂工作还不太接受。但是人们也逐渐接受,认为工作是妇女未婚阶段的事情,年龄大了还在工作的妇女则是人们嘲笑和怜悯的对象。

但随着传统丝绸业的改变,大量的家庭作坊失去订单,而田亩的破产,又逐渐打破了传统,家家的妇孺都加入了工厂之中。

经济地位的改变,当地的女性地位也大大的增加,甚至有了女子蹴鞠队。有些男子因为短时间内找不到工作,所以看顾起婴儿。

“工人们依附工厂,与当年佃户们依附地主一样,所以社会资源分配模式,遗产税的征收,就是避免工厂主们垄断社会资源的主要原因。”

杨溥向朱瞻基讲解道。

朱瞻基也明白了,为何父亲说商人们的地位提升是不可避免的。

第六百八十五章 朱高炽的无奈

大明浙江行省总人口达到两千六百余万,如果应天府除去京城人口的话,那么浙江行省的总人口是大明的第一省份。

两千六百万的人口,代表了这片地区巨大的消费市场。

高度的农业和经济环境,已经与历史上的发展一样,仍然是大明的赋税重地,超过了许多省份的之和,整个西部七省的税赋,也不如五分之一个浙江行省。

犹如巨大的无底洞,在朝廷努力把人口外迁的同时,浙江行省又在无止境的吸入周边人口,与之相对的是江西行省,数十年来,人口从九百万只增长到了一千二百多万。

随着朱瞻基巡视的人员来自于很多的部门,其中也有调研司。

“工业化的环境,工作时常的变化,对已婚的妇女其实非常的不利,一方面是家庭孩子的增加,一方面是家庭经济的压力,迫使许多的孩子无法顺利的读书,很早就加入了工厂。”

“虽然太子殿下很早就制定了许多的方案,但是目前看起来并无法兼顾全面,随着大明工局进入发展瓶颈,与之相对的民间商行发展迅速,最穷的家庭喜欢把孩子送去外面工作,已经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最小年龄孩子的出生,意味着大孩子必须出去工作,即使收入很高的家庭也渴望让孩子出去工作,煤矿行业没有归入大明工局,而矿工行业的工钱高,矿工家庭的孩子们可以在矿上挣很多的钱。”

“根据调研,当地矿区的采煤工每月可以挣一元八角钱,而他十二岁的儿子,去矿场当拖煤工,每月可以挣差不多一元三角钱,两父子都在本地的矿场工作,母亲在家里照顾四个更小的弟弟妹妹。”

“当地官府并不能阻止,因为不用他们的孩子,矿场主手下的矿工们会非常的不满,非常的生气,会认为矿场主不讲情面,所以为了安抚手下的矿工们,矿场主也需要更多的人力,所以矿区有许多十几岁的少年,主要来自矿工家庭。”

“甚至有十岁以下的儿童,为了顺利加入工厂,他们的父母为让他们说谎夸大自己的年龄,矿场主和当地的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阻碍孩子们加入工作和挣钱,在当地的社会舆论与当事人的心里是不道德的。”

……

宁波府。

鄞县。

万通制衣厂。

工人们把裁剪好的布片摆好,然后左手转着手柄,右手固定两片布料,裁衣机器的针头上下工作,新工艺的制作方法,对工人们的要求不低。

他们要懂得如何操作机器,以及更多的手法,但是制衣厂的工钱不低,为了弥补技术工人的欠缺,制衣厂招收大量的学徒。

合格的裁衣工人每个月高达一元七角钱,学徒每个月一元钱。

每户不到十亩的传统农业环境,低廉的粮食价格,让农民们无法靠着农业的产能追赶上经济发展水平,而小作坊的破产,最终让当地大量的人口加入了工厂。

许多的地主阶级摇身一变,开办起了工厂。

人们都知道开办工厂的好处,可是开办工厂的资金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是永远也达不到的地步,只有靠着胆大和机运才有可能,更多的人只能埋头苦干。

只高昂的人工就是一笔不菲的资金,更不提机器和工厂的成本。

一名四十余岁的汉子,领着自己的儿子来到工头面前,笑呵呵的求情,工头打量了十来岁的少年几眼,少年在家里已经被父亲耳提面命非常的老实。

工头没有多言,给了汉子几分薄面,非常痛快的让少年成为了学徒。

汉子是搬运工,与儿子分别前,要求儿子听话勤快,因为对陌生环境的忧虑,以及往日对工厂的幻想,让少年紧张的盯着父亲。

少年最后跟随班头离开,这就是大人干活的地方,以后自己也是大人了。

班头随意的找到一个工人,把少年交给对方,说是谁谁谁的娃,以后跟他打下手,那人打量了少年几眼,同样没有太多的话语。

工厂每日都会有新人,多半是工人们的子弟,大家习以为常。

工民联合部已经是大明最出名的部门,从朝廷到地方都有公衙,加上税课司,巡检司,属于工厂们头上的“三座大山”。

哪怕是民间商行的工厂,他们也不敢违背底线。

虽然在午休和吃饭时间上“偷工减料”,总体上仍然遵守了制度。

中午跟随师傅去食堂吃了饭,十六岁的赵长赫时不时的四处张望,结果并没有看到父亲,等吃完后,随着师傅回去车间干活,一直干到傍晚才结束。

从第一天的新奇和憧憬,才一个月就变得麻木起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赵长赫当了一年的学徒,按照工厂的习俗,要到两年后转正,学徒期是三年,他的运气来了,太孙巡视到浙江行省,也带来了许多新的规定。

其中工厂的学徒期上限为一年,由工民联合部保障权益。

虽然没有禁止工厂使用童工,可是提高了使用童工的门槛,而且也保障了童工的权益和收益,赵长赫得知后,他们的家人就很支持。

更幸运的是,万通制衣厂成为了太孙巡视的工厂名单。

因此工厂主第一时间按照新规定执行。

几名工作人员很快记录了下来。

“根据在万通制衣厂的调研,那里有五百个孩子,他们来自穷人家庭,主要是周边的村镇,这些孩子的年龄从七八岁到十几岁不等。”

“那里的工作时间,认真算起来有六个时辰,包括吃饭时间,一个时辰用来吃饭……这些孩子的手普遍是变形的,他们发育迟缓,尽管按照原来的计划,每天晚上安排有最好的老师给这些孩子授课,但总的来说这些孩子的进步迟缓。”

“万通制衣厂是一家总体上具备道德的工厂,还有更多的黑厂,招募了许多黑童工,来自于藩属国,以及国内高丽等佣工的孩子们。”

“为了不被发现,工厂不允许那些孩童离开工厂,甚至用锁链锁起来,除了女孩子稍微松一些,但如果认为女孩子有逃跑的嫌疑,工厂主也会将她们的脚踝锁住,再用一根长长的铁链锁住臀部,无论是吃饭还是喝水,或者去茅房,都会有人牵着锁链。”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