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866)

作者:键盘战斗家 阅读记录

“非人的环境,她们的父母并不反对,反而选择把自己的孩子送来工厂,因为只有这些违法的工厂,才能收留她们的孩子,让她们的孩子有一份廉价的报酬。”

……

“根据调研的总结,惩治违反用工制度和工民保障权益制度等法律最大的难处,并不在于工厂主们,反而是民间百姓们主要的诉求。”

“包括多数黑心工厂的存在,也是受到高丽女佣等外籍工人的欢迎的,取缔这些工厂,对于当地官府没有好处,反而会被老百姓们认为不道德。”

“综合下来,当地的官府们大多数选择无视,不光获得了当地舆论的认可,又让工厂主们满意,也让百姓们满意,所以朝廷如果要强硬的取缔这些工厂,反而会引起老百姓们的厌恶。”

朱瞻基翻阅着报告,这几个月来的出行,从刚开始的激动变得越来越沉稳,不禁长叹一声:“治理国家真不容易啊!”

杨溥听到太孙的感叹,露出欣慰的笑容。

太孙殿下能有今日的感悟,说明现在的太孙殿下,学到了比离开京城之前更多的知识,懂得了更多的道理,对于国家是好事。

“治理国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需要去考量,而且还要面对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太孙能有今日的感悟,已经属实难得。”

杨溥笑道。

朱瞻基听到师傅的教诲,忍不住说道:“这国家大事,真是一言难尽。”

朱瞻基想到了前段时间的见闻。

父亲用工民联合部保障工人们的权益,以及禁止工厂使用外籍工人等措施,都是为了老百姓,结果实际上呢,地方上却存在大量违背法律的现象,而且朝廷还不好插手。

光从书本上,朱瞻基认为自己是万万不能理解的,只有看到了发生的现象,才能理解描述的言语。

一个浙江行省的局势都这么的复杂,那以大明当下的形势呢,朱瞻基再也不像当初在京城的时候,轻易的认为只需要按照书本上的道理就能做好。

也理解了在自己眼里无所不能的父亲,却经常感叹治理国家是一门大学问,让人究其一生也难以学全的学问。

不过年轻的朱瞻基有信心。

他认为自己很年轻,只要自己尽力不出错,就能不辜负皇爷爷和父亲的期望,大明的江山万里,他一定不会比父亲做得差。

正如工人们的子弟希望超过父辈一样,年轻的朱瞻基也希望能超过父亲。

……

当年。

有位商人叫做张琪,用挑动地方战争的手段,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成为了西域最大的棉花商人,这位当地的富甲一方的大富商,同样因为资本的灵敏性,被浙江地区所吸引。

高丽的股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商人们的资本成倍的增加,与之相对,合众商行提出了万金帐模式,吸引了很多的商人。

合众商行采取了合记商行的模式,多年来吸收人们投资,在大明的城市建造了一家又一家的综合商楼,每年丰富的流水额,巨大的现金流,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大商团。

在大明律日益健全的过程中,合众商行这些商团规模越来越大。

年迈的张琪亲自来到了浙江,看到了浙江的经济水平,忍不住的感慨,哪怕西域行省发展的很快,可是比起浙江行省而言仍然被甩的很远。

合众商行提出要在大明所有的城市买地开办商楼,建立遍布天下的商业体系,成为最大的贸易终端,一举超过大明工局的终端贸易体系。

如果是一般的商行,商人们并不会如此的激动,可是合众商行多年来的成功,已经证明了合众商行的口号并不是虚假的。

商人们对大东家王仁提出的商业思路,给予了极高的赞成,所以人们对于加入万金帐非常的有兴趣。

“万金帐模式并不是本人初创,是有成功的先例的。”

商人交流会上,王仁当众说道,人们都在听他的演讲。

大厦的高楼。

整层铺设的新地毯,精美的装饰,显得富丽堂皇,每个参加的人都有一定的资本,在这里的场合下,显得温和有礼,谦谦君子一般。

工作人员们熟练的使用蒸汽机上下梯,为商人们送来丰盛的食物和昂贵的酒水。

“最初太祖皇帝创办的开中法,内地商人们往陕西等边地运输粮食,他们在当地招募人种地,以减轻朝廷的负担,自己也能获得利润,并提出了万金帐模式,大家一起合力做事,赚的钱通过股份来分润。”

“如今合记商行也将如此,从当初小范围的招股变为公开招股,任何有兴趣的同志都可加入合众,同志们齐心协力把合众做大做强,最后得到自己想要的利润。”

“而且高丽的股行,证明了这个模式的成功性和优势的所在,本人深信,未来的合众商行,必定通过万金账模式,成为大明首屈一指的商团。”

王仁差点要说出超过合记。

王仁承认大明工局的体量优势,可是大明工局有局限性,他的定位已经不再是大明工局,而是超过合记商行,这个多年来最强劲的对手。

不过他忍住了,他可不想在这么重要的场合,自己费尽了关系组织起来的超规格的商会里为合记扬名。

合众商行是商人们认可的肥羊。

万金帐不是没有根基的,近年又有高丽股行的成功经验,商人们认可王仁的能力,于是纷纷拿出了资金加入合众商行的万金账。

他们享受分红权,不参与管理权。

一夜之间,合众吸纳了几百万元的资金,实打实的现金。

天下再也没有比这赚钱速度更快的了。

受到合众的鼓动,合记不会让合众超过自己,很快张薄也模仿了万金帐,同样大获成功,一夜之间获得了六百多万的资金。

大明多年来通过生产力发展起来的财富,正式在商圈大流通了起来,其规模令人咋舌。

大明工局是巨大的。

但是煤矿业拆分了出去,铁道也拆分了出去,拆分的越来越多,求稳是大明工局的核心,关乎数百万工人的生计,没有人敢轻易的创新。

在合众与合记两大领头羊的互相竞争下,激烈的发展态势,名气反而超过了大明工局许多的行业。

纺织业、成衣行业、织造业等等,民间商行的发展比大明工局更快,许多传统大明工局的工厂已经拿不到订单,只能靠着内部的订单勉强维持。

大明工局大掌柜高珍正式向朝廷提出要在高丽开办纺织厂,织造厂,制衣厂等一系列的工厂,想要借助高丽低廉的劳动力,恢复大明工局在这些行业的竞争力。

调研司的多份报告也摆上了朱高炽的台面。

根据详细的资料,朱高炽忍不住的感叹,这就是后世近代西方的社会学家为什么要先承认资本的优势,后提出资本导致的利己主义对社会带来危害的原因。

怎么老盯着国内呢。

朱高炽忍不住皱起眉头。

国内的百姓越来越不愿意离开家乡,资本也开始不断的回流。

大明越富裕,越是让人不愿意离开。

比起葡萄牙西班牙这些国家,大明人的脚步仍然停留在南洋,看来指望民间资本是不行了,资本是逐利的,肯定是哪里富裕往哪里去。

到底还是需要行政手段,这样的话,朱高炽其实不太愿意,因为民间的抱怨会更多。

朱高炽盯上了内阁。

皇室不能成为矛盾的焦点。

第六百八十六章 朱瞻基的稚嫩

与父亲的出巡路线不同,如果朱高炽是先北再南,那么朱瞻基是先南后北,在南方沿海地区,竟然看到了规模不下于京城的造船厂。

军工行业的利润无法令人无视,特别是大明当下的军工体系,吸纳了不少民间商行,许多商行的目光盯上了这块肥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