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妾之再嫁权臣(88)

作者:月亮文 阅读记录

“旧账虽没有办法查,却也并非无迹可寻。我打算接管临州所有的盐井,任他有多少花招,盐井每年的产出骗不了人……”

“我阿爷阿奶曾经营十三口盐井三十余年。”提及曾经的旧事,阿梨有些缄默。那十三口盐井从韦长生手里被强取豪夺,家产悉数充公,人也暴毙在牢狱中,却迄今没有一个人为此付出任何代价。

“往后,这些东西还拿得回来么?”她试探着问李贽。

李贽蹙眉,牵着马跟在阿梨身侧,绕着校场走了整整一大圈,却一直陷入沉思,没有吱声。

阿梨见他如此,心知事情棘手,没有半分转圜的余地,也不愿因自己一己之私,而令他左右为难,陷入困境之中。惟愿陆甫能受到应得的惩罚,以告慰她父亲微渺的亡魂。

“其实细说起来,如今盐政混乱,朝廷将盐铁拢到一处,设置了大量的盐吏,但经营却一言难尽,往往官匪勾结,官家的盐库里没有一粒盐,但私盐贩子手中却有源源不绝的高价盐。致使民生艰难,苦不堪言,早应兴利革弊。”

阿梨冷笑道:“朝廷放任硕鼠横行,焉知不是那些高官得了利,睁只眼闭只眼。乱世用重典,若哪一日拔出萝卜带出泥,全都杀了才干净。”

民间怨恨硕鼠监守自盗,欺压百姓,提起贪官污吏,个个恨不能亲手刃之。阿梨心中因为父亲的惨死,无法违抗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的天道,只得将怨恨转移到鱼肉百姓的贪官身上。

李贽轻叹一声:“杀孽太重,到底有违天和。况且贪官杀不完,抓不尽,若锐意激进,只会招致激烈反抗,革旧维新,徐徐图之,让天下人尽得其利,方是对症的良药。”

阿梨从前很少听李贽说正事,虽心中仍有保留,却不得不承认,若李贽当真能想出那样的妙策,自然比自己的杀尽天下贪官,更高一筹。

李贽虽未应承过阿梨什么,但接下来,却果然开始着手整顿临州的盐政。

临州的盐,这十年来原本是官制、官收、官运、官销,但盐吏懒惰,中饱私囊,积弊甚重。更别说官盐时常紧缺,而私盐大行其道。也就是老天赏饭吃,有了这些堪比黄金的盐矿,喂肥了不少蠹虫。

但李贽却开天下先河,率先在临州试行一套新的举措。将原本因榷盐令而收归官府和户部的盐井全都悉数归还各家。

此举一出便炸了锅。当初为收这些盐井可谓是大动干戈,甚而出了不少人命,激起过民变。而今,要将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吐出来,简直是打朝廷的颜面。再说,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此举简直是挑战皇权。

但最终,随着新政的施行,朝中纷乱争执的声音却渐渐小了。

李贽的改革可谓切中时弊,将盐法改为民制、官收、商运、商销。官府退出了前后三道工序,却只凭着“官收”一项,将盐利攥在手中。

归还盐井,平息当年的民怨,生产出的盐却又只能卖给官府,由官府制定相对低廉的价格,使百姓吃得起平价盐。从而在源头上遏制了私盐生长的土壤。

为获利更多,盐井自然会生产更多的盐,民间自然不必再吃缺盐的苦头。

将运、销转到商人手上,能从中获取贩卖盐引之利,裁撤掉大量冗余的重负,还利于民的同时,朝廷反而还稳赚不赔。

望着当月翻了数倍的盈利增收,户部尚书笑得眯缝了眼:“这小子真他娘的是个人才。若当年有这项妙计,国库何愁不丰?陆甫的榷盐令,将一切都攥在手中,却吃力不讨好,李贽这一改革,高下立现哪!”

--------------------

作者有话要说:

榷盐令的改革由唐朝名相刘宴推动。

第58章 露出马脚

这项新的举措,令官府不必大动干戈,不必承担任何风险,也不必养着大批拿钱不干活的闲人,还利于民的同时,却能从几头抽利。

因着杜绝了很多中饱私囊的环节,裁撤了冗余机构,产量又大大提升,盐价和税赋虽大幅下降,收上来的盐利竟然占到了当年国库收入的一半之巨!

这是谁也不曾料到的结果。

这样的能臣,纵使有微小的瑕疵,却是瑕不掩瑜。就连从前很看不惯李贽的许多朝臣也不由佩服他。

水至清则无鱼,李贽这项新法却并非严厉的腥风血雨。就连先前被裁撤的“冗余”机构,也因为利益的驱使而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位不是捕鱼高手,却擅长养鱼。鱼养得越大越肥,所有人能吃到的鱼肉也就多了。纵使吃不上肉,汤总是能喝上一口的。

故而,先前对李贽铺天盖地的攻讦,竟然渐渐就哑了火。就连左相对素日的这位政敌,也生出了几分惺惺相惜。

上一篇:昏君与娇娇 下一篇:五代十国豪杰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