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后他们悔不当初(238)

诸人都十分惊喜,拜首效忠,“吾等往后唯军司马马首是瞻!”

没过多久,十多人抬着棺椁进了山,将骸骨装进去,带着十数条嗅犬离开了。

群鸟扑腾翅膀落回树梢,山间渐关于宁静,崔漾扔了手里的槭枫香木枝,意兴阑珊地靠在石壁上,看夜幕云涌云落,星海如瀑,倒映山河万里,虽宁静,却也深邃浩渺,波澜壮阔。

夜幕起,夜幕落,天际朦胧泛白,露水沾湿衣衫,山林里传来些许动静。

素衣青年背着竹篓,手里的竹棍在前,拍打着草叶上的露水,饶是这样,衣摆衣襟也已被浸湿了,沾染着草渍泥土,听到上首传来呼救声,微怔了怔,拉了拉竹篓的带子,疾步往林子深处走去。

去那声音传来的方向,没有路可走,陆言允绕道小半个时辰,才又听见了呼救声。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陆言允穿过火棘林,到了临近山涧的侧壁,找寻不见,“姑娘,你在吗,你还好么?”

崔漾应了一声,“在青石后头,我动不了,劳烦先生帮忙。”

那声音清越好听,只悬临这样的侧壁,竟十分平静,没有半点恐慌,突起的石台只够一人侧身而过,稍有不慎,便要坠落悬崖,陆言允搁下背篓,先用绳索,一端捆在树木上,一端栓在自己腰上,贴着光滑的石壁,慢慢挪过去。

过了曲径,又宽阔一些,靠墙壁半躺着一名女子。

陆言允怔住,“姑娘……”

崔漾眼底锐光一闪而过,神情淡淡。

女子钗饰全无,一身血污,胸腹处似有血迹渗出,赤着脚,陆言允避开了眼,又立时顺着石台折回去,背上竹篓,重新回了青石后。

石壁上有划痕,想是不慎从山顶上滑落下来的。

那双脚底色如白壁,却是鲜血淋漓,上头皆是碎石割裂的口子,木刺嵌在其中,垂在身侧的手上满是泥污血痕,血水与泥水混合。

有蜈蚣在腿上爬,亦一动不动,陆言允见过这样的病人,知道她的腿是没有知觉的。

陆言允上前网住蜈蚣,赶走钉在上面吸血的虫子,狼狈地避开眼。

那眸光却锐利,静看着他,深如瀚海。

陆言允深吸口气,拿出背篓里的水囊,揭开塞子,递到她唇边,见她不张口,正打算解释他寻常喝水,并未碰到壶口,脖颈就被勒住了,那动作极快,出手如电,有什么东西刺入脖颈,叫他五脏六腑霎时疼得厉害。

陆言允挣脱出她的手臂,后退靠在石壁上。

“你——”

崔漾命令道,“不想死就把我背回你家。”

江边的山都被封了,没有搜检的手令,寻常人进不来,这青年步伐沉重,并非习武之人,麻布衣衫,双手手指指腹上都有常年握笔留下的薄茧,是个家贫的书生。

江边村镇里该都有不能进山的禁令,青年进山来,要么他所在的村舍偏远,没有收到消息,要么是此人颇有些机敏,能避开守山巡查的兵丁。

青年错愣地看着她,崔漾命令道,“你体内十二枚牦牛针,只有我能解,倘若不听话,三月一到,银针刺破你血脉,顷刻毙命,你家中尚有瘫痪重病的人要照顾,恐怕不愿就此亡命罢。”

陆言允看了眼背篓里的草药,知她非但通晓武艺,甚至精通医毒术,缓过那一阵痛,上前捡起了水囊,擦干净上面的泥土,“姑娘要先喝点水吃点东西么?恢复一点力气,我背你出去,找人给你治伤。”

散落的发丝如瀑,凌乱,染着泥污,些许黏在面容上,鲜血已将白色的中衣染红,却因眸光太过平静,反而叫人忽视了她因失血而苍白的容色,干裂的唇,以及被汗水润湿的额发。

哪怕一动不能动躺在这儿,也是强大的。

陆言允重新把水囊递过去。

崔漾就着他的手抿了一口,喝一口歇片刻,一盏茶的量喝了一刻钟,慢慢咀嚼着递到唇边的干饼,因饥饿空荡紧缩三日的胃慢慢舒展开,剧烈的胃痛缓解了不少。

青年正给她清理伤口,因着要解开中衣,崔漾以为对方书生礼仪,该会些许迟疑,不想对方专心给伤口止血,眉心紧锁,面色凝重,似乎并未注意男女之别。

大约担心她死了,无人解毒。

知道怕便好办许多。

崔漾闭目休息,“名字,家住何方。”

陆言允绑扎伤口的手些微停顿,眸光落去她面容上,“陆言允,家住湾江畔云州郡东平县陆家村。”

“……曾在商丘求学。”

崔漾垂眸思量,云州郡有宿琮,宿琮本是越国大将,与侯万疆并列越国大将,只他既不服越往,亦不听司马慈调遣,一直驻守云州郡,抵御倭贼,她南下时曾在东平郡召见宿琮一面,宿琮倒戈效忠,麒麟军攻越地,方才势如破竹,此人有勇有谋,做人做事极有主张,倘若能收拢宿琮的势力,兵丁十万,路会好走很多。

柯染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