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心好累(54)

徐惟诚邀李元祺坐主座,李元祺也不推辞,爽快地坐下。

“李大人,军中清苦,粗茶淡饭还请不要介意。”

李元祺抬头看徐惟诚,心想这称呼可真是转换得及时,“将军真是客气了。”

“开席之前我先把圣旨宣读一下。”李元祺摊开那卷天家圣物,施施然般开口,气定神闲,完全没有旁人的庄严肃穆。

此话一落,众将脸上立即浮现出喜悦之情。其实自从战争一胜利,朝廷封赏的消息就由八百里加急传到了军营,很多将领已经早就得知了。如今李元祺来不过就是带来一道圣旨,正式宣布一番。

“徐惟诚接旨。”

“臣在。”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镇军将军徐惟诚统领有道,上下一心,奋勇御敌,将蛮夷驱逐出境,实为开年第一大喜。朕心甚慰,特加封其为骠骑将军,黄金万两,布帛千匹,府邸一座,钦此!”

“臣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徐惟诚原是镇军将军,从三品,如今升为骠骑将军,从二品,和他父亲徐定山只有一阶之差。

如此殊荣,当事人反而从容镇定,不卑不亢,默然接旨。

李元祺扫了一眼,接着拿起另一卷圣旨,宣读起来,“奉天承运,皇帝召曰:校尉杜言之,勇猛精进,胆识过人,亲自潜入敌军老巢,特加封为……”

“督察何孝通……”

……

军中一干主将皆已加封。反而是功劳最大的军师随宁远还没有受封。

将士们面面相觑,很是不解,纷纷交头接耳。

随宁远站在角落里,一袭白袍,完全是置身事外的模样。

李元祺不紧不慢,终于拿起那最后一卷不同于先前的布帛开口:“随宁远接旨。”

“臣在。”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大司马随广源结党营私,以权谋私,尸位素餐,大不敬宗庙社稷,枉顾天家威严,现已收押天牢,不日问斩。其子随宁远解除一应职务,押解回京,交由圣上发落。”

作者有话要说:遇到一些事情,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二次元和三次元一定要分开。

☆、横祸(26)

横祸(26)

圣旨一宣读完,整个主帐瞬间陷入死一般的寂静,许多人都倒吸一口气,难以置信。

随宁远承接了来自众人的无数的目光,那目光里有不解,有猜测,有看好戏,形形色/色,难以名状。

“怎么回事?”

“不知道啊,都没得到消息……”

“太震惊了,军师这回怕是凶多吉少了……”

……

将士们纷纷用眼神无声地交流着。

反观当事人,随宁远从容自若,面色不见分毫变化,镇定如初。只见他迅速接过圣旨,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徐惟诚打断将士们克意压低嗓音的议论,沉冷地说:“开席吧!”

席间的气氛沉闷而压抑,几乎都没人敢说话。

散席之后,徐惟诚让李元熙先带着李元祺下去歇息,他留下杜言之等人召开紧急会议。

虽然他早就猜到含元殿里的那位已经开始有所行动,他以为皇帝只是给随家一个警告,但是万万没想到皇帝这次会对随家痛下杀手。他没有收到来自京城任何消息,足以可见这件事的隐蔽。可他看随宁远的样子,应该已经早就知晓了这件事。

随家一脉与皇室千丝万缕,随家祖先当年是圣祖爷的结拜兄弟,替圣祖爷打下了林国的半壁江山。随家的殊荣是林国开国以来便有的,自此历朝历代林国皇帝的每一任皇后皆是随家女儿。现如今含元殿里的那位娶的也是大司马随广源的亲侄女。

景帝十五岁登基,大司马随广源和丞相李晟同为首辅大臣,辅佐其多年。和随家不同,李家儿女从不参加选秀。李家古训有云:“李家女儿不得入宫为妃”。所以李家外戚远没有随家强大,随家一家独大,几乎把持整个前朝后宫。

而景帝羸弱,这些年随广源挟天子以令诸侯,随氏外戚强大,把持朝政,景帝实则在无形之中被架空。父亲和他早就预言随家气数已尽,命不久矣,但他们却不曾意料到这一天来得这样快。从去年冬天江南修河款被盗开始到现在不过短短半年时间。

随宁远是随广源三子,因为是庶出,不被随广源所喜,因而被扔到军营,远离京城,远离随家。他和徐惟诚在军中/共事多年,两人知根知底,正如杜言之所说的“整个随家也只有随宁远还是个人”,随家从骨子里糜烂了透了,但随宁远还是活的。这些年随宁远远在边关,回京的次数屈指可数,除了身上流淌的血脉,除了一个姓氏,随宁远几乎和随家脱离了。可是恰恰就是这身上流淌的血脉,这一脉相承的姓氏,让随宁远对于这场灾难避无可避,逃无可逃。

上一篇:太子/君意何 下一篇:昭王宠妻日常

喻言时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