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金枝(296)

作者:林起笙 阅读记录

“臣的长子谢言峰,奉命平定叛乱,却在疆场一去不回。”

“臣的次子谢言岭,为了追寻一个真相,查明和宋家有关的那桩狐妖作祟杀人案,也永远地停留在返京途中。”

“臣的两个儿子,皆是为宋家丧命。”

“臣白发人送黑发人,实难释怀。”

“臣请陛下,重查当年、宋氏谋反一案!”

说罢,他不由得深深一揖,眼圈泛红。

这样的丧子之痛,哪怕未曾切身体验,也能感知一二。

一时间,不免有同僚动容,出列应和他的话:“请陛下重查当年宋氏谋反一案!”

作者有话说:

[1]授裴寂司空诏

[2]唐昭陵出土贞观十五年封临川郡公主敕书刻石文字

第169章

圣人也不曾想, 值此恍惚之际,朝堂的局势便是陡然一变,扯到了当年的旧案。

他不由神情微怔, 凝眉看着底下接连上奏的朝臣。

对于此事,有人赞同, 自然就有人站出来批驳。

一时间, 整个宣政殿吵嚷不休:一方指责对面的不切实际,竟敢妄想重查十八年前的旧案;另一方则义正词严地正言直谏,道是这般方可安定民心, 彰显陛下明德。

双方各执一词, 谁都不肯退让。

圣人在旁边听着他们的争执,脸色是愈发难看。

终于, 他猛然一拍扶手,怒道:“宋颐的案子, 是由朕亲自决断!当年, 他私自调兵、擅离镇地,危及朕的皇权,是事实!铁证如山,还要朕如何重审?”

许是情绪过于激动, 说罢,他不由得撕心裂肺地咳嗽起来。

见到这样的一个情景,原先聚讼纷纭的诸多朝臣, 也因此归于肃静。

侍奉在旁的内侍连忙上前, 适时地给圣人递上一方绸帕。

圣人顺手接过, 用以捂唇, 再拿开的时候, 素色的绸帕俨然是殷红的血色一片。

这就是报应。

宋家对他的报应。

圣人眼神微黯, 默不作声地收好那方绸帕。

良久,他抬首看向底下这众噤若寒蝉的朝臣,道:“此事,容后再议。”

说完,他也不欲多留。

正当朝会将散之际,这时,冷不防地自外头传来一阵击鼓之声。

按理说,此鼓是为朝会秩序而设:在百官进殿之前桴鼓相应,命令禁军列仗殿前殿内,以护佑朝会的平安。

可如今,这面鼓却不合时宜地响起。

众人倶是为此一怔,不由自主地回首,看向宫殿外头。

奈何相隔甚远,他们在殿内,只能望见一道素白的纤薄身影,弱不禁风地立于那面夔皮大鼓前。

她手里握着鼓杵,广袖滑落臂弯,露出细白的手臂,极尽所有微不足道的力量,努力地击着鼓。

她的四周,是手持陌刀,意欲将她抓捕的金吾卫。

可她的身边有一个暗卫相护,这些金吾卫始终都近身不得。

锋锐的刀剑相接,发出尖锐的铿锵之音。

她的嗓音柔细轻软,却足以穿透刀光剑影,越过遥远的距离,传至殿内——

“罪臣之女宋初瓷,求见陛下!”

“请陛下,容我回禀要事!”

尽管距离削弱了她的音量,但在殿内的人,却还是若有似无地听见些许。

官阶稍低的,立于靠门较近的地方,听得最为真切。

他们一个传一个地,转述着宋初瓷的话。

很快,圣人也知晓了此事,“什么,竟然会是宋初瓷?她是怎么进到宫里来的?”

一时间,偌大的殿内又是窃窃私语。

“这个宋初瓷,不是在七夕那晚葬身火海了么?”

“这青天白日的,总归不是鬼魂罢?”

“所以,她现在这是死而复生了?”

……

圣人也不由得为宋初瓷的突然出现而愣神。

最后,他到底是应允,让金吾卫准她进殿。

从前,她尚且是常宁公主的时候,总是华冠丽服地出现在世人面前,一举一动之间,尽是身为帝女的雍容闲雅。

如今,她一身素裙,顶着两旁诸多朝臣的肃容打量,慢步走近金碧辉煌的大殿,仍旧不显半分怯懦,一如既往的仪态万方。

宋初瓷行至殿中,高举手里的竹简跪下,陈词道:“陛下,罪臣之女宋初瓷,今日以死明鉴,恳请陛下彻查当年,我们宋家的谋逆一案!”

“十八年前,家父宋颐擅自调兵离境,并非是蓄意起兵,妄想夺得皇位,而是为了和吐蕃两国的敦睦邦交。”

“当年,吐蕃王薨逝,他的两位王子一个主战、一个谋和,家父不愿见到吐蕃的皇权更迭,致使两国的兵戈扰攘,是以,便决心出兵,助那位一向谋和的大王子夺得王位。”

“这些,便是家父和吐蕃的大王子松瓒,来往的书信,还请陛下过目。”说着,她俯身愈低,鬓边一缕乌发垂落在地。

上一篇:夫人她精通茶艺 下一篇:佳儿佳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