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390)

祝缨道:“是啊。你们呢?”

“这……刺、刺史大人有召。”

“哦,那是不能不去,是吧?”

“是……是。”

祝缨也没为难他们,为难个什么劲呢?刺史有这个权利这么干,让县丞和主簿现在受这个夹板气也没意思。

“那就去吧,”祝缨说,“好好回话。我又不会拦着你们。当上官的不能这么不懂事儿,你们说是吧?”

后一句话听得县丞和主簿心头一突,讪讪地道:“那不能,那不能。怎么敢这样说上官呢?”

祝缨道:“既然要赶路就早些去歇息吧。”

县丞和主簿背上起了一层牛毛细汗。

以前,每年到了时间县丞或者主簿会带了账跟汪县令在刺史府会合,他们报账给刺史听,汪县令就负责顺便挨个训,其余时间就住府城里不过来管事。祝缨到县衙办完交割之后就没有离开,反而像是要安家了。

他们就私下说,新任这位祝县令看着一脸聪明相,仿佛是有点别的名气,但是!她拖家带口住过来了!也太不懂事儿了!非赖县里不走干嘛呢?

这二人虽非本地人,却是本州人,看祝家这一群人的样子,是完全不懂本地方言的。祝缨突然说“不懂事儿”,他们不由做贼心虚了起来。

两人目送祝缨离开,主簿就到了县丞的房里,两人以方言交谈。

主簿道:“他不会是知道些什么吧?难道有人告密?”

县丞道:“慌什么?再看看。”

“这回他才到了州城回来刺史大人就召你我二人去,是不是有什么事呀?难道刺史大人又要收拾他了?他不太好收拾?”

县丞道:“先见了刺史大人再说。唔,大人说什么,咱们就含糊应着,先看看。神仙打架,咱们先别掺和。”

主簿故意说:“他有什么丰功伟绩咱知道得不多,可他也太不叫人省心了,能有一个省心的上司该有多好。上任汪县令多好?天天住府城里,一年也不过来几次,大家也都过得自在。也不用他干活儿,只消每年见上刺史大人两三次,大家把县里的事打理得好好的,公廨田的收益也都给汪县令送到府城里去。”

当上官的,不给下属添麻烦,不与下属共处一处,这应该是基本的素养!

县丞道:“除了汪县令,你还见过别的县令这样的?还有,以后不能再当他的面随便说话了!”

“哎,省心的日子到头了。”

“他已算是省事的啦,也没问账,也没案,也不曾叫人训话。”

县丞、主簿思索着接下来如何行事,他们那不懂事又不让人省心的上司,则回到了福禄县。

…………

张仙姑和祝大两个在衙门里憋得有点狠了。

张仙姑比祝大年轻些,觉得自己应该比祝大更能适应,她跑出县衙到街上找个铺子也想跟人话家常。这在京城是很习惯的,京城别的没有,官儿就特别多,张仙姑这老封君的架子就总也端不起来。

到了小地方,人人都敬她,人人都与她语言不通,她到哪儿,就身边三尺都是空地。

张仙姑出去一天就又回来了,再不提上街的事儿了。

祝缨和花姐回来后,张仙姑可算找着说话的人了,连问:“怎么样啊?刺史大人好不好相处?”等等。

祝缨道:“还行。闷坏了吧?收拾收拾,明天开始咱们下乡转转去。”

张仙姑道:“好好,我陪你一同去。刺史大人有什么令下来了吗?”

“是我自己有事要做。”

“也行也行。”祝大抢着说,他也闷坏了。

祝缨道:“小吴,去告诉外面,明天一早,我要见到衙役们列队!”

小吴道:“是。”

他的方言进展也不太快,不过连比带划的还算能交流。他跑出去找人一说,衙役们弄了半天才弄明白他说什么,还以为听错了,都问:“大人要下乡?”问了好久才确认,新县令要出夭蛾子了!

可是县丞和主簿又都不在,他们也不太敢公然抗命,私下里说:“怎么这么巧?是不是出什么事儿了?一个见了刺史回来,另两个又去见刺史,回来就有这道令……”

叽喳半天他们还是决定第二天列个队,看看小县令要作什么夭。

后衙那里,祝家人就忙了,张仙姑和花姐得坐个车,还得携带些衣服、铺盖之类。祝大又觉得下乡吃的肯定没县衙好,要带点酒食。

忙到天黑,一家人才停下手来。祝缨和花姐这才把见鲁刺史的事儿跟老两口说了。

老两口先问:“光棍不吃眼前亏。刺史那么大的官儿,这么顶撞,不会有事儿吧?”

祝缨道:“这一回不给他拒了,下回还有更多的麻烦事呢!”

花姐道:“干爹干娘只管想一想,当年在朱家村,是咱们不够客气吗?”

两人再三跟祝缨确认了,“吃亏没个完,不如翻脸”。张仙姑就骂:“哪怕在京里,郑大人、王大人他们也都要好言好语好好讲理呢!”

祝大也叉着腰,胡乱指着一个他认为的州城的方向开了腔:“撅着个腚,叫人上赶着去擦?去舔?还舔得感恩戴德?上赶着舔的那是狗!”

两人骂完了才去睡觉。

第二天一早,衙役都齐聚在了衙门前,等着祝缨训话。

他们的队伍只能勉强算个整齐的,本县已经几年没有正经这么列过队了。祝缨出来一开口就是他们听不懂的官话:“分作三班,一班在家,一班随我出巡,一班轮休。”

祝大等人听不懂方言,这些衙役也听不懂官话。祝缨到了福禄县这些天也没有为难他们,他们也不是很想跟这位县令大人叫板,甚至想在合适的时候给县令鼓个掌。无奈没人领头,不知道县令这训话结束了没有,找不到这合适的节拍来捧场。

祝缨也不想他们继续迷惑,突然改用了方言又将刚才的话说了一遍。

衙役们仿佛在背上被人抽了一鞭子,原本勉强整齐的队列一抖,瞬间几乎站成了几条直线,整个儿看上去又像个长方的队列了。

祝缨接着用方言说:“行了,分班吧。”

县丞、主簿都不在,怎么分呢?谁指挥呢?是平分还是怎么的?又是一阵攘乱。

祝缨道:“肃静。我点名的出列,第一班:童立、童生、童波……”

她挨个人点名,衙役们开始喘不过气来。他们有名册,县令知道他们的名字这不稀奇,但是县令点名的时候,目光是随着名字确切地看到每个人的!几十号人,她一一识得。

这还不算,有心人会发现,她安排的三班也很有讲究,老少搭配,连高矮胖瘦看起来都比较整齐。

衙役们什么话也不敢说,听着祝缨分派了任务,第一班跟她走,第二班看县衙,第三班回家休息。十日后,她带第一班回来,第一班休息,第二班跟她继续巡游县境,第三班看守县衙。

祝缨平和地问:“听明白了吗?”

“是。”

连最碎嘴的衙役也不敢戏笑问她老人家居然会说方言,是不是同乡、是不是跟他们开玩笑了。

别说他们了,祝缨亲娘也不知道她已经会说些当地方言了。老两口看女儿游刃有余就高兴,哪怕他们听不懂祝缨说了什么,也欢欣鼓舞地跟着女儿下乡去了。

…………

祝缨骑马,张仙姑和花姐坐着车跟在后面,祝大坐在车辕上。

两个衙役敲着锣在前面开道,其他人跟在后面。

祝缨的第一站是个离县城不远的村子,她命衙役敲着锣在村里喊:“县令大人下乡,无论贫富贵贱,有何冤屈都可诉说!有不和之处都可调解。”

她就在村里晒稻谷的大土场上坐下,面前摆一张竹桌,一个简易的公堂就形成了。

一村的人都在土场上聚着,几个穿着体面的中老年男子上前拜见。祝缨以方言道:“老人家是村中宝,快请起。”

我想吃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