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133)

作者:水下野鱼 阅读记录

“如果这样的话,我想会有更多的人愿意送自己还在来上学了。”李浩楠笑着说道,正常人都希望自己孩子能有受教育的机会,无论是超级富豪还是最普通的家庭,穷人更希望自己孩子能够靠着学习改变命运了。

“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吧,学校的结构图出来了没?”陈志文接着问道。

“还没有,这可能需要根据不同的位置来专门设计。”李浩楠回答道。

“嗯,结构设计完之后给我看看。”陈志文接着说道:“不过装修风格,几个学校最好保持一样,以后,在其他地方,甚至其他国家,都需要保持一致,要让任何人都发现,这是我们志文小学独有的风格。”

“独有的风格?”李浩楠沉思了起来。

“你想不出来,我也想不出来,这是我们花钱请设计师的原因。”陈志文笑了笑说道:“周家杨去美国请一位全球著名的建筑师来港,到时候我请教他看看吧。”

第150章 对内地的宏大计划

香港,启德机场:

“贝先生,这边,我们的人已经在前面等我们了。”下飞机后,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排队,周家杨终于在远方看到了属于自己与身边这位建筑大师贝津铭的举牌,不由的笑着说道。

“哦,你们公司的人?”贝津铭看着远处自己的名字,也不由的有些感慨,在美国待了那么多年,都已经很久没见到自己的中文名了。

“是的,咦,我看到我们董事长了。”周家杨惊讶的说道。

“你们董事长?就是那位和记集团的董事长?”贝津铭说道。

周家杨纠正道:“贝先生,现在的和记已经改名了,叫和记黄埔。”

“好好,哈哈,一样,人老了,总是记忆不好。”贝津铭笑着说道。

不一会功夫,几人走到了写着自己牌子面前,举着牌子的是一位保镖,最前方的正是陈志文。

“陈生,这位就建筑大师贝津铭先生,贝先生,这位就是我们公司的董事长,陈志文。”周家杨连忙给着二人介绍。

“贝津铭先生,久仰大名了。”陈志文自然也知道眼前之人,立刻笑着握手道。

“陈先生,我也是久仰你的大名了,你在香港收购和记的事情,在美国唐人街可是穿的沸沸扬扬啊!”贝津铭笑着说道。

“想不到我的名气居然这么大啊!”陈志文哈哈笑道,美国那边对红牛知道的人很多,对好市多知道的也有一些,但一般人是不知道这两者跟陈志文的关系,甚至不知道这两者属于国外资本,这就跟后世21世纪很多人也不知道脉动是属于谁的品牌一样,有的喝就行了,唐人街那边应该也是如此。

不过70年代正是香港社会在经济层面高速发展的时代,对外的影响力在整个华人世界是最大的,移民的人口也是一样,这也导致唐人街的主要语言是粤语,而香港本土发生华资收购四大洋行之一的大事,美国华人街那边收到风声也很正常。

“那是当然,在唐人街,香港现在可是华人的骄傲,前有包玉冈成为世界船王,后有你收购英资银行,上个月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关于你的可不少。”贝津铭笑说道。

“跟包船王比起来,我还差了很多。”陈志文谦虚道:“贝先生,这边请。”

在身价这一块,目前的陈志文还真的比不上世界船王包玉冈,按照74年纽约时报的估计,包玉冈身价在7-10亿美元之间,是华人世界的首富,不过身价什么的只是小儿科,作为一个船王,他手下每一个订单,都能让各国政要关注,包玉冈去一些国家,至少都是部长级别的人陪同接待,据说,包玉冈的办公室里,挂满了他与各国政要合影的照片。

实在是大型货轮的订单太香了,轻轻松松带动上万人就业,影响一个大城市的经济命脉,想达到这个级别,陈志文预估自己还得发展5年才行。

作为启德机场的VIP,陈志文的车队是可以直接开入专用的VIP通道,钱到位了,就可以买来各种服务。

数量奔驰S级轿车穿梭着人群,从机场离开。

“我十年前来过香港,那时候的建筑和现在相差很大啊?”汽车从红磡海底隧道开出后,看到那一簇簇摩天大厦,不由得惊讶道。

“香港这十年来发展的很快,就说港岛,基本上每个月都有3-5栋超过20层的大厦竣工,这还是因为前两年经济不景气,等过几年,这个数字可能会翻倍。”陈志文笑着说道。

“两年前我去过内地燕京,真希望哪一天,我们国内,也能到处都是这样的建筑啊!”贝津铭感慨道。

“贝先生去过燕京?”陈志文惊讶问道,虽然现在去内地对有钱人来说不难,但一般都是只能选择指定的一些城市,比如说粤东、上沪,而燕京这块管的还是比较严的,海外人想去,一般都必须是非常重要的公务,更不要说两年前了,那时候正是刚刚与美国重新建交,一切才刚刚开始对外改变策略,想进入的难度更高。

“哈哈,我一位同学,在燕京负责接待外宾,他邀请我去燕京对当地的对外宾馆进行重新设计,我就去了一趟。”贝津铭答道。

“哦,原来如此。”陈志文点点头说道,不谈对外策略,只是前几年的43法案,要从国外引进价值43亿美元的多条大型产业设备,就必然需要与海外交流,也需要让海外的商务、技术人员、外交官员等等入境,这其中燕京肯定是必去之地,这样一来,从来没有对外大规模接待外宾的地方肯定手足无措,请贝津铭这位全球知名的华人设计师倒是也很正常。

很快,汽车便到了位于金钟的柏云道。

“贝先生,这里就是未来星河总部大厦的位置,这一栋5层高的楼会在下个月拆掉,加上后续清理的时间以及官方手续时间,应该会在明年年后开始建造,所以我希望能够在这之前将设计图定下来。”

“还有4个月,如果加急的话应该没什么问题,只是陈生这种项目不进行招标?直接让我来?”贝津铭笑问道。

“贝先生当年能够击败上百名美国著名的建筑师而获得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项目,香港这些建筑设计公司又怎么能与你相比。”陈志文笑了笑说道:“正如周生在美国与你说的,未来,不管是和记黄埔还是星河地产,都会有大量的建筑项目,我更希望能够与贝先生达成长期的合作。”

贝津铭的能力,无论是现在已经有过的历史成绩,还是原先历史上在香港及内地的各类大厦设计,都足以证明没有任何问题,只会是最好中的最好,如果能够长期与他合作,对陈志文在地产行业的规划,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只说一点,原先历史上的19882年,中国(香港)银行在中环拿下一块地,想建一栋摩天大厦作为自己的总部,但因为资金紧张,被香港其他英资财团看了笑话,认为一栋摩天大厦的建筑费用,绝对不是缺乏资金的中国银行能够建起来的。

但中国银行请了贝津铭,最终以1.3亿美元的成本,兴建了楼高70层,高367米,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的中银大厦,这个成本是同级别大厦的7成。

一栋大厦,特别是未来陈志文想兴建的超级大厦,成本都是以亿为单位,每一栋能少5%的成本都是一大笔钱,更不要说30%了。

“好,那我就按照美国市场的正常报价,再打个8折,如何?”贝津铭笑着说道:“这是我在香港设计的第一栋大厦,很有意义。”

“贝先生客气了。”陈志文笑了笑,也没有拒绝这个好意,倒不是看重这个8折,而是大家都不是只看重钱的人,适当的优惠合作,会让未来的合作更好。

贝津铭带着笑意点点头,随后说道:“我需要在这里拍几张照片,可能需要一点时间。”

“是为了采集数据?”陈志文问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