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135)

作者:水下野鱼 阅读记录

而更重要的是,因为这群人不专业,加上香港与美国沟通方面的问题、少部分质量问题被严重拖延,造成了一些很不好的影响。

任何产品,当销量越来越大的时候,售后与服务跟不上,会是致命的问题。

因此,这几个月,陈志文也委托美国的一些朋友,寻找合适的总经销商,这个人要有能力在全美布置物流网点、售后网点,同时有能力解决各类出现的小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个人要有能力为美的的街机打开美国的市场,覆盖全部的酒吧只是其中之一,酒吧之外,也需要打开市场,这就只能寄望于新经销商有着强大的人脉与资源,美的是做不到了,连小部分酒吧的市场,都搞不定。

这个要求很高,之前几个月,就有几个人前来香港与陈志文会面,但一直也没有满意的人选。

“我觉得,他可能是想亲自告诉您,要不安排你们通个电话?”安琪回答道。

“行吧,那就安排吧,其实也无所谓,反正3天后那人也就到了,搞的这么神秘,我倒要看看到底是什么身份。”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时差这个东西太麻烦,加上没有随身电话,大家都很忙,不太可能一直在办公室里,很多时候通话都需要提前预约。

“如果真的合适当我们的总经销商,那美的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啊。”安琪也笑说道。

“希望吧,再拖下去的确会有点麻烦了。”陈志文点点头说道,他对街机的能力是知道哪一款会爆火的金手指记忆,但渠道这边如果不行,那就只能被卡住,神奇方块也已经研发的差不多了,也因为这一点,更不能发行了。

虽说最终肯定会找到合适的总经销商,但多耽误一天时间,可就损失一天的钱啊,特别是最近几年,更多的钱用来投资,未来轻松翻十倍啊。

“咚咚咚……”门外传来了敲门声,陈志文一看,是周家杨。

“我先出去了。”安琪带着早饭托盘离开。

“来,坐。”陈志文笑着招呼道:“这次你这么快把贝津铭请过来,倒是出乎我的意料,我以为要谈判很久,他才会来香港呢?”

“其实也不算我的功劳,我才刚刚提出想请他去香港设计一栋大厦,又了解陈生你的身份后,就答应过来了。”周家杨坐在了对面,笑说道:“应该是陈生你的名气够大,在美国的华人都对你很佩服了。”

“所以有名就有着这个好处啊。”陈志文笑了笑说道:“这样星河的总部大厦就算稳了,汇丰那边也愿意贷款,赛西湖那个小区虽然我预估利润挺高,但没什么难度,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就让和黄刚刚从长江实业挖过来的两个团队来小试牛刀吧,看看他们值不值得我们花双倍的价格。”

“是啊,连同和黄内部,也逐步正常了。”周家杨点点头说道。

在几个月前接受和记副总裁这个职位的时候,他以为会有很大的困难,毕竟当时的和记负债太重,内部经营困难。

但没想到却有如天助,第一则是自己老板又额外私有化了和记黄埔,同时又单独注入了数亿港元的资金,这不仅让公司的资金链问题得到缓解,还让银行的逼债脚步停了下来。

第二则是李嘉成的助攻,他策划出了解封和记大量停工项目以及边缘地产套现的方法,不但项目正常运营了,和黄还直接获得了一笔实打实的现金,那么多项目加起来,这笔钱金额上亿,而且未来,和黄还能从合作项目中再分一杯羹,虽然可能李嘉成吃了更大的一头。

第三则是香港地产的恢复,虽然这几个月只恢复了一点,升值差不多只有5%,但这却给了足够的信心,让和黄的信贷额度有所恢复。

虽然理论上来说,和黄的负债仍然大的离谱,但总算不是那么急迫了。

“所以接下来,我的工作是我对和黄最大的一步棋。”陈志文笑说道:“我要开发之前黄埔集团在红磡港口的那块地。”

第152章 红磡200万英尺地皮发展计划

“黄埔集团位于红磡的旧港口那块地?”周家杨自然知晓和记黄埔旗下这块地皮,想了想说道:“陈生,这块地的确非常好,面积大,靠海,但它是工业地皮,我与李查德也曾经讨论过这块地皮,据他所说,早在数年前,祁德尊就想开发这块土地,但工业地皮想转商业地皮,需要向港府支付巨额的差价,祁德尊也多次派人与港府地产局沟通,想以便宜一点的价格将这块地转成商业用地,但港府那边根本就不肯松口,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拍卖地皮的收入,是港府最大的财政收入,祁德尊想让港府降价,那是痴人说梦呢?”陈志文笑了笑说道:“我不需要让港府降价,该是多少,就给多少就行了。”

香港在全球市场,以低税收闻名,除了那几个专门的避税天堂,正常的国家或者地区很少能够达到香港的低税率。

排除掉不需要国防支出、优质港口本身带来的财富效应以及作为内地与西方世界跳板带来的红利外,香港政府能够维持低税,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拍卖地皮所带来的财政收入。

每年,港府的财政收入,有30%-50%是来自于地产拍卖,各家地产公司、为了争夺地皮,将大量的财富送入港府。

而工转商,则是地产竞拍的一个竞争对手,如果工转商的成本低于地产竞拍,那地产公司谁还会去拍卖会斗的头破血流?

因此,对于“工转商”的地皮,港府虽然不会不容许,但需要自付巨额的差价费用,最终算下来,成本会高于地产竞拍,除非这块地非常特殊,特殊到地产拍卖中没有这样的地皮,那才有工转商的价值。

红磡的这个黄埔港口,自然有着值得的价值。

“陈生,虽然没有仔细算过,但按照现在红磡的地价,我们要补的差价,恐怕需要4-5个亿左右。”周家杨说道:“再加上这么大地皮开发需要的资金也非常大,未来就算能回本,这投入是不是太大了一点?”

“你的意思是5亿资金,不如投在其他地方?”陈志文笑问道。

“对,投资其他地皮,或者购置物业,安全性要高很多。”周家杨点头说道。

“说到底就是风险罢了,当年的祁德尊也不是真的拿不出几亿差价,只是算到后面发现投资的资金太多,所以不敢玩。”陈志文淡笑着说道。

200万尺的地皮,工转商差价的确不小,但后续开发的成本更高,高到让天不怕地不怕的祁德尊,也不太敢下手,一直在犹豫,最终还是放弃,将和记的资金转向其他地方。

同样性质的太古城,面积还不到黄埔集团这块地的一半,巨大的投资,也让太古集团不敢过分借贷,只能出售大量其他地皮来获取发展资金,这虽然与他们的保守经营风格有关,但超大型小区的投资,也确实巨大,大到让四大洋行级别的财团都很难承受得起。

“可以这么说,就是最后不亏钱,但这么大投入,如果投在其他地方,也许会获得更高的利润。”周家杨说道。

“你这么想我很认同。”陈志文拿起桌上的笔,翻过一张二手纸,写了几个数字:1968 1972 1976 1980,随后指着1968说道:“如果现在回到1968年,和黄也是我们的,你觉得我们将这块地商业化,然后建物业,然后在1972年之前,全部卖掉,你觉得风险大吗?又或者去投资其他项目,能有这么高的利润?”

“这?”周家杨瞬间明白了老板的意思,于是说道:“陈生认为我们接下来几年,地产市场会复制68-72年的牛市?”

“只高不低,所以我们需要将这块土地尽快转成商业性质,4年的时间,差不多可以全部开发完。”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对于知晓历史的他,可是知道未来几年地产市场的疯狂,比起上一次要可怕的多,价格方面,68-72年的这波牛市,平均房价大概涨了3倍,而76-82年则涨了5-6倍,如果再往后推的下一次牛市,从85-97年,则涨了差不多15倍,房价之高,只会越来越离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