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213)

作者:水下野鱼 阅读记录

香港的零售,在未来必然是中型零售超市外加各种夫妻店组成的综合模式,前者为主,提供廉价货物,后者为辅,解决日常生活方便性问题,而且二者相互之间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百佳要做的,就是在中型零售超市形成垄断。

“那既然这样,陈生,不如你收购我惠康超市,如何?”鲍富达最终还是说了出来,虽然他的心中也很不舍,但纽壁坚说的对,现在的怡和,本身各方面就很困难,再花几亿与势头正猛的陈志文在超市市场对抗,完全是舍本逐末,这几亿拿来买地皮或者开发自己旗下的物业,借着现在地产市场的东风,完全可以翻倍。

当然,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从长期来看,当然还是获得一个超大型连锁超市更划算,这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一个带动几千人就业并且拥有庞大资金链的公司,只要运作的好,超市的部分资金用来投资,效益会更高,但不安慰自己也没办法,资本层面怡和不一定斗得过陈志文,而零售成本控制这一块更不如,最近一个月,百佳超市已经发起了价格战,很多惠康的分公司,才刚开业就一直亏损,长期下去,置地也受不了。

“好,不过与我百佳超市在位置重复的地方,我不要。”陈志文点点头说道,早就猜到今天会是这个目的,要不然,鲍富达没理由约自己出来。

“可以,价格方面,我们确定好了再谈。”鲍富达想了想,还是答应道。

第216章 中环地铁口拍卖会

12月23日,和记大厦总部:

屈臣氏的负责人吴卫兵待陈志文到了公司后,立刻就赶了过来,对着刚刚在办公椅上坐热的陈志文说道:“陈生,惠康超市的价格,我们已经与置地商量好了,一共为5500万港元,包括16处物业,55处租赁的分店,另外还有12处因为与我们的百佳超市位置较近,我们没有收购。”

“这16处物业,以现在的房价,大约值多少?”陈志文随口问道。

“差不多3500万港元。”吴卫兵回答道。

“那还行,让法务那边确认一下,没问题就签约吧。”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这类连锁超市,除非已经发展到了很好,名气很大,要不然,那些没有物业的租赁超市,是值不了什么钱的,这次交易金额的大头,还是置地已经购买的16处物业,而数量最多的55出租赁分店,总价值也就2000万港元,这还是位置不错、长期合作协议已签的情况下。

“我已经将相关协议、数据发给了法务,只待那边确认就可以签约了。”吴卫兵说道。

“行,收购了惠康,我们也算暂时高枕无忧了,不过还是要尽快先在整个香港完成布局,现在房价一个月涨一次,尽快收购可以开超市的物业,这些物业都在我们手中,我们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了。”陈志文接着说道。

虽然怡和退去了,但谁知道会不会有其他玩家进场,虽然可能性不大,而且,尽快收购超市用物业,也是一种非常优质的投资,等百佳在香港开个两三百家超市,其中大部分物业都是自持,覆盖香港八九成的民众,加上星河贸易的高性价比物资,就再也没有任何对手可以有机会翻盘了。

而且超市一旦规模大了,对外业务直接收取现金,对供应商,则有一定的货款周期,这里面,会产生非常多的资金流,出于风险考虑,自然不能动用太多,但只要控制的好,又知道香港地产的周期性,可获利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我也已经通知了香港的很多中介公司,委托他们寻找类似的物业,我想,三个月的时间,应该就可以在全港的所有人员密集的地方,找到合适的商铺了。”吴卫兵说道。

“好。”陈志文点点头说道:“汇丰的资金不用白不用,如果这些超市加起来还用不完,那就在中环或者一些商场购买物业,即可以收租等待升值,也可以为以后做准备。”

中环或者商场物业,大部分都是大财团控制,不过也还是有一些小人家持有的,而且即使是大财团,也可能有资金紧张或者需要开发大型项目的时候,也会出售手下优质资产。

“好的。”吴卫兵点点头说道。

……

又一年圣诞节来临,对于这种西方节日,陈志文其实也没什么兴趣,正常的过就行了。

几天之后,时间到了1977年。

经过了一年的施工,星河集团的总部,星河大厦已经竣工了。

1月8日,星期六,这一天,美的、星河、红牛的管理团队,正式搬入了这栋46层高的金钟第一高楼。

“这栋大厦还真不错。”陈天福在儿子的办公室里走了一圈,笑问道:“有多大面积?”

“差不多1500尺吧。”陈志文回答道。

虽然在和记大厦的办公室也很不错,但面积比这边要小多了,而且和记那边是将以前的几个办公室合并,纵然装修了,还是觉得有些不伦不类,现在这里的新大厦自然不一样,办公室位于42层东南角,硕大的落地窗,让整个办公室内的视野可以看到半个香港以及整个维多利亚海港。

而这玻璃也是很特殊的,里面可以看到外面,但外面是看不到里面的,就算以后外部的清洁工在擦玻璃,也看不见任何东西。

“够大啊。”陈天福又试了试沙发,完全是真皮的,与汽车上的感觉一样。

“我在35、36层也给恒义留了两层,你们也可以搬过来。”陈志文接着说道。

虽然现如今的星河、美的、红牛规模都已经很大,但大部分员工都是在元朗的工厂附近,只有最高的管理层以及对外团队,才会搬进这栋大厦。因此,他特意给老爹的公司留下了3层。

“也好,等到年后我就搬过来,在港岛办公,还是不一样的,这大厦,可太多了。”陈天福笑了笑说道。

“楼下装修都是好的,不过桌子没有,布局这一块你们自己内部看着办。”陈志文说道。

“嗯,好。”陈天福点头说道。

陈志文又问道:“老爸,再过一星期,香港地铁公司就要开始招标了,你那凑了多少资金?”

“之前与和黄合作的几处物业,也都预售完了,后续又合作了6个项目,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目前,恒义的账上大概有1.1亿港元。”陈天福顿了顿说道:“不过,我们一起搞的集资,现在手中已经有了6亿港元的资金了,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用这笔钱在收购香港的地产公司股票,还有就是一些位置不错的物业、工业写字楼以及乙种公函,从账面上来看,去年差不多平均涨了30%,如果现在全部卖掉,差不多赚了1.8亿港元。”

“这可比你辛辛苦苦开发那么多物业,赚钱多了。”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早在75年初,陈志文便让自己老头在民间募集资金,给予比银行还要高一点的高息,初期效果收益一般,但当陈志文收购和记之后,名气大涨,很多人过来存钱。

但以当年恒义的规模,根本没办法容纳这么多的资金,于是,在知道地市与股市必然会开始涨的情况下,陈志文便让陈天福将资金全部投到地产公司、与地产有关的上市公司、竞争不怎么激烈的工业写字楼及乙种公函换地证。

这些投资,闭着眼睛都会赚钱,哪怕在利息高启的情况下,还是血赚的。

“是啊,我都开始怀疑人生了,辛辛苦苦经营那么多地产项目,却还比不上这最简单的投资。”陈天福感慨的说道。

“所以,用别人的钱赚钱,才是最快的。”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金融,实在是太赚钱了,不说其他,欧美那么多国家,在几十年后都开始去工业化,转型做金融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果不出意外,几年之后的香港巨骗陈松青应该已经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了,也是靠着金融起家,地产只不过是他的工具罢了,虽然,里面也有骗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