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373)

作者:水下野鱼 阅读记录

“难度是不低,所以只能等机会了,以怡和置地的规模,如果他们不犯错,外人是没什么机会的。”陈志文笑着说道。

怡和与置地在嘉道理家族被连环收购后,吓的使出了与历史上一样的招数,相互控股。陈志文其实早就知道会有这个可能性,不过并没有插手。

现如今香港地价高启,置地的市值超过了百亿港元,如果陈志文对其进行收购,那需要的资金量会是天量的,即使是从黄金期货中获得的收益能够做到这一点,但代价太大了,目前全球市场有着太多的机会可以去投资,香港中环的大厦虽然价值高,但也不至于高到让陈志文将大量资金投入进去,以至于要放弃其他地方的机遇。

如果历史不变,那么83-84年会是收购置地的好机会,即使变了,以怡和家族的尿性,在80年代后期也一样会可能出售置地,毕竟,原先的历史上,怡和可是在87年之前有意将置地出售给李嘉成为首的华资财团,只不过因为87股灾,以及后续的价格问题,最终不了了之。

“在香港能够收拾置地的,恐怕也只有陈生了。”胡应相也是笑着说道。

“香港的英资,早就应该离开了。”陈志文笑说道。

“陈生,你这船花了多少钱?”郭鹤年突然问道。

“差不多3000万美金吧,不过这也是捡了一个便宜,正常可能还要贵个一千万。”陈志文说道。

“这么贵?都能抵得上一艘10万吨的油轮了。”包玉冈惊讶说道。

“船的价格可不是比体积的,就上面那一台救援直升机,在美国的售价就得四五百万美元,整个船使用的也是跟军舰一样的雷达系统,就算没有卫星,也能测到数百公里之外的天气,下方还有一个小型的潜艇可以用来逃生或者深海探险,整个船身的各种数据也是非常优异的,外加豪华装修,四五千万美金也差不多。”陈志文介绍说道。

“一栋小的中环大厦了,要是我是绝对舍不得的。”胡应相说道。

“中环大厦多的是,但我们的时间,可是有限的,人生么,就是要享受的。”陈志文笑说道。

“也对,陈生的看法也有道理,倒是我们这些人,年轻的时候成就太低,一直拼搏,到了现如今有成就了,人却也老了,只能让我们的后代去享受了。”郭鹤年摇头说道。

“那也不错,后代享受,比我们更有意义。”包玉冈笑了笑,又说道:“说点正事吧,如今我已经拿到了中电的管理权,陈生,按照我们之前的协议,大家可以准备相互持股了,如何?”

“可以,那我们可以让港灯与中电相互换股,这样一来我们也可以分享对方的收益,未来,在国内投资新电厂的话,也方便很多。”陈志文点点头说道,这是之前他与包玉冈的协议,因为现如今港府的新法,大股东最多持有控股公司40%的股份,比不上之前的49.9,想要获得更多电力市场的利益的话,那就可以通过获得对方16%的股票来绕过法律规定,这样也能获得对方的一个董事投票。

这种方式其实在很多发达国家是行不通的,一般反垄断法都会阻止这种同类公司相互持股的行为,不过香港么,到处都是垄断,也还好有个上市公司法律限制,要不然垄断行为会更夸张。

“那好,这段时间中电的股价比较乱,我们可以按照收购之前的价格进行交易,胡生与郭生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参与进来。”包玉冈笑说道。

郭鹤年摇摇头说道:“我就算了,我对电力市场没什么兴趣。”

胡应相也同样说道:“我也一样,不过包生如果想开发中电旗下地产的话,可以与我合作。”

“行,正好我也没这方面的经验。”包玉冈点点头说道,包家的人才基本上都是与航运有关系,对于地产完全不懂,而现在的主要精力,还是的顺利接手中电的发电业务,地产这一块,即使利润高,也没能力开发,而考虑到中电的债务压力,适当与外人合作也是应该的。

“其实,有一件事我也想与三位说一下。”陈志文顿了顿说道:“香港的房地产市场,目前的价格已经超过了当年1973年的最高峰的30%,我预测已经到了可能会出现问题的边缘,所以你们要投资地产的话,一定要谨慎。”

“陈生的意思,是现在不开发?”胡应相问道,作为香港最顶级的地产商,其实他也觉得现在的房价已经快到市场的极限了,但什么时候会出现崩盘,谁也不知道。

“那倒不至于,但需要做一些短时间的项目。”陈志文接着说道:“我如今旗下的和黄地产及九龙仓,现在都是这样的模式。”

陈志文旗下的三大地产公司,曾经最原来的星河地产,基本上开始转型了,最近的业务也就是将手中的地产项目结束,出售换成现金,一些优质物业,如从会德丰收购的两栋中环大厦,则不动,转为置业模式,与置地一样长期收租,整个星河集团的主营业务,将会转向以贸易为主,投资为辅,顺便收点租的模式。

而和黄与九龙仓,则是尽量开发自家的非核心地皮,快速套现现金,以准备未来抄底,不过按照原先的历史,整个市场还会处于一段时间的呆滞期,也就是房价一直高高在上,但交易量不高,所有人都在硬撑,这段时间,利用好了,也是能赚一点的。

“如果这样的话,我和合也需要做好准备了。”胡应相想了想说道。

这时,郭鹤年突然问道:“陈生,我本来想最近在香港港岛拍一处地皮或者购买一块,用来建香格里拉酒店香港分店,如果地产市场会出问题,那是不是应该再晚点下手?”

“晚点吧,你现在下手,等建好了就可能直接碰到地产危机,到时候经济差,更没生意。”陈志文说道:“大酒店旗下,除了半岛酒店,也应该有很多物业地皮,你可以考虑出售一部分,现在房价高,可以回本,等以后地产市场出现问题,还可以再低价收购酒店需要的地皮。”

“好,大酒店旗下的确有一些地皮。”郭鹤年点点头说道,大酒店的历史也有大几十年,这类企业在香港发展,只要没死的,基本上旗下都有很多物业。

“最近一两年,香港这边也应该没什么值得我们大动干戈的了,这次中电与大酒店的收购,也算是我们泰山会的第一次成功了,希望我们以后能够再接再厉。”陈志文笑了笑,举起酒杯说道:“干杯。”

“好,干杯,庆祝我们的第一次成功。”胡应相也笑说道。

价值上万的红酒,也不会有什么忌口,即使小半杯喝下去,也没什么不适,陈志文喝完后又倒了一点,问道:“胡生,这段时间在国内,考察的怎么样了?”

“我通过新华社社长在国内放出消息,说有意合资建酒店,半个多月的时间就收到了十几个城市的回复,他们都有意与我们合作,不过我只去了燕京、上沪与粤州三个城市,在当地看了下,他们愿意提供的位置都很不错,都是在繁华的市区地段。”胡应相说道。

“那应该没什么问题,这些位置的投资都不会亏的。”陈志文点点头说道,北上广现如今的繁华地段,到未来就是非常稀少的黄金地段,怎么着都是划算的。

“还有一件事,我也提出了想建度假村酒店,燕京市与粤州市都没有准确回复,但上沪市同意了,不过,他们不同意在浦西,只能让我们在浦东选一个地方,那边我也去看了下,有点荒凉,浦西的人过江就很麻烦。”胡应相接着说道。

“浦东?能在长江边上选一块地吗?”陈志文问道。

“可以,我去看的就是长江边上,但浦东的经济差多了,虽然也有不少人口,但基本上都是住在浦东,去浦西上班,海外游客去上沪,也是住在浦西的多。”胡应相回答说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