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374)

作者:水下野鱼 阅读记录

“这没事,交通不方便,弄个渡轮口就行了,江口的位置,可是非常稀少的。”陈志文说道。

“这样倒也行,但是我担心这样的度假村酒店如果建起来了,没人住那就尴尬了。”胡应相说道。

“这不是问题,只要做的够豪华,不愁没人住的,交通方面,也是可以改善的,但长江的位置,是永恒的,特别是浦西繁华地段长江对面的位置,那是绝对可遇不可求的,就像那边的海港城,整个香港,也就这一处。”陈志文指了指另外一边的海港城说道。

海港城的位置特点就是直对香港最繁华的地段中环,通过大量的天星小轮,便可以轻松的将对面的人流量吸引过来,这就是高价值的基础,未来尖沙咀发展起来了,这里更会是黄金圣地。

“这样想倒也对,现在的浦东,只要有钱有项目就能拿地,但在浦西,就有点麻烦。”胡应相点点头说道。

“浦西的人还是太多了,建大厦可以,但度假村这种不太可能。”陈志文笑说道。能够在上沪浦东未来最繁华的长江边上获得一块地来做度假村,的确是很不错的收获,而且这只是开始,胡应相继续在内地活动,这样的高回报投资会越来越多。

当然,酒店的回报收益还是有限的,哪怕是度假村,面积也就一般几百亩而已,因此,陈志文也没必要自己出面,在国内到处折腾建酒店,这点不上很大的利益,泰山会内部一起分享就行了。

如果想囤地,最佳的方式还是大型工厂,如果大型食品工厂、电子厂等等,只要产能够大,一次要个几平方公里的土地都不是问题,既可以带动大量就业,还可以降低陈志文旗下产业的成本,也可以为内地创收大量外汇,未来,多少年后,可以享受土地升值的价值,一举四得,这种生意,当然就归他个人所有了。

作为未来内地最繁华的城市、长三角经济中心的上沪市,陈志文自然也有着投资计划,不过事情要一步一步的来,他也不太可能一次性在内地那么多城市同时进行投资。

“那这么说,我能不能也去上沪投资,建一个香格里拉酒店?”郭鹤年听了后有些心动,他一直想找机会将资本投资到香港,因为这里是华人的大本营,好不容易通过大酒店收购后进入这里,偏偏又可能会碰到新的地产市场危机。

正愁着没有投资方向,陈志文却分析出上沪市的未来,这自然让他大感兴趣。

“郭生,不光是上沪,其他大城市也是一样,你旗下的香格里拉酒店都可以投资过去。”陈志文说道。

“不会与大家的项目干涉吗?”郭鹤年问道。

“不会,国内这个市场太大了,那么多大城市,需要的酒店也太多了,大家想投资的话,各投各的,就算是只能投一家的项目,也是谁先到先得,我们会内只要不发生冲突就行了。”陈志文回答道。

泰山会的投资与每位会员的投资不会干涉,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只要不脑残的将两个酒店或者超市这种竞争性强的项目开在一起就行。

未来如果有什么大型项目,比如超级商超,世贸大厦这类项目,他也会单独投资。

“那行,你们的项目如果想带上我,告诉我一声就行,我这边投资我的香格里拉。”郭鹤年点点头笑说道,现在他也觉得这个泰山会的好了,很多消息都可以提前知道,也可以联手对敌,不需要的时候就各做各的。

“包生有没有这个想法?”陈志文又问道。

包玉冈摇头说道:“我还是算了吧,我本身也不懂酒店,跟着泰山会后面就行了,你们需要资金,告诉我一声就行。”

“那好,胡生时间也比较、繁忙,既然已经初步与国内的一些城市达成合作协议,那后续我们各自派一些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去与内地沟通,等到有了初步结果后,我们再商量,如何?”陈志文接着说道。

“好,我也没问题。”胡应相笑说道。

第326章 地产第六虎

中电与大酒店目前很乱,但因为会按照收购之前的价格进行增股,于是,三天之后,两家公司分别正式公布,将会对星河控股旗下的星河投资集团进行定向增股,前者将会成为两家公司的大股东,持有16%的股权,并有专员加入两家公司的董事会,拥有20%的投票权利。

至此,整个香港也都知道,这两个多月来股市的波动,背后之人就是陈志文,他没有直接出手,而是安排其他二人连番对耗嘉道理家族,硬是将他们家族逼出香港,让出了两家香港顶级的上市公司。

不少人对此颇有微词,认为陈志文在掌控港灯的情况下,不应该再作为中电的大股东,这会形成一定的垄断,不过港府自始至终也没有规定过公共设施企业,不能有相互关联的股东,毕竟,上百年的历史,这类有利益瓜葛冲突的公司,能不做到相互对抗就很不错了,谁能想到会发生今天的事。

对于外界的评论,陈志文其实也不在意了,当身价与影响力到了今天的规模后,任何一点动作都会引起很大的关注,也自然会引起部分人的不满,特别是一些人,总希望借着一些名气大的事情来为自己增加曝光量。

虽然没有获得中电与大酒店的最大利益,但也差不多是包玉冈与郭鹤年的一半了,毕竟,受限与香港现在的法律,他们二人目前也就只能持有34.9%的股份,但怎么说,这二人也是花费了巨大的资金投入,郭鹤年与嘉道理家族在股市上烧钱烧了数亿,包玉冈则是“快刀斩乱麻”的方式高价收购股票,与曾经历史上一样,花费了超过10亿港元。

相比于这二位的投入,自己则要少的多。

……

时间很快就到了十月,香港股市已经开始从之前的收购战中平复下来,不过整体趋势还是在往上涨,高房价带来的好处,是所有的消费大规模提升,人们对未来有着绝对的信心。

恒义集团的上市,也开始进入了倒计时。

早在几个月前,陈天福便放出了恒义地产集团准备上市的消息,但凡上市,肯定需要在上市之前将自己手中的股票转让出去一部分的,而且份额还不少,毕竟按照香港目前的上市法规,单个上市公司最高的持股为34.9%,持股两年之后可以到达40%,新上市的公司也需要遵守这个规定,不过给了一个缓冲期,也就是在上市之后的半年内达到法规要求即可。

但即使有半年缓冲期,也不可能都等到上市之后再大规模套现。

对于恒义这几年在香港地产市场的成绩,业内人士自然知道,不过,当恒义公布1980年上半年度的业绩之后,不知道多少人都眼红了。

凭借着与和黄、九龙仓的关系,恒义可以以优惠的价格来合作开发共有土地,没有高昂的土地成本支出,即使前两家拿利润大头,这也仍然是一本万利,而因为恒义很早就与地铁公司合作,这一块的收益更大,外加恒义背靠陈志文,在金融市场融资借贷的成本也低的多。

银行借贷的成本,一个是利息,另外一个就是获得贷款的过程,同样是借贷一亿港元,陈志文这样的人,一句话就可以借到,连抵押物都可能不需要,因为“陈志文”这三个字就远不只这个价,但对于一个中型公司来说,所要付出的精力、人情、资源投入会非常的大,而且周转效率也会低很多。

恒义在这一块的优势,可以说是香港第一,比怡和还要强,毕竟,陈志文旗下在香港的业务基本上不会贷款,海外的重大投资也不需要香港银行,香港银行能够与恒义合作,其实就是一直间接模式,谁会担心陈志文的父亲还不了贷款?于是,只要恒义肯借,银行就肯放,虽然恒义本身也会控制贷款额度,不会无限扩张,但成本就小多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