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628)

作者:水下野鱼 阅读记录

因此,港灯在粤州市的投资,由和黄负责,再者来说,陈志文收购港灯之后,因为专业性的问题,几乎没怎么干涉港灯的管理层,这群人,做起发电业务自然很是牛逼,可其他就不行了,在原先的历史上,港灯旗下有着大量的地皮,却没能力开发,最终全部便宜了李嘉成,这样的管理层,连地产都不会玩,如果让他们去进行涉及大几十亿港元的投资谈判,估计会废了项目,而和黄,这些年来,已经与内地合作过多次,懂得该怎么操作。

“地址一块基本上已经选好了,粤州市给了6个地方,让我们选择3个,这其中因为涉及到环境污染,所以也没有太考虑位置问题。这张地图上就是备选的位置。”周家杨将一张地图递给了老板,又说道:“后面就是涉及到投资金额、发电功率问题,还有就是日后运营的税务优惠问题。”

“嗯,位置方面你们根据自己需求来决定吧,这些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考虑到水源问题、交通运输问题方便就行了。”陈志文接过地图后大概看了一眼,也没在意。

发电厂属于高污染产业,特别是这个时代,超高空排放以及碳回收技术还不成熟,以及现在使用的煤炭也不会是高质煤炭,因此,对附近的污染非常重,因此必然不可能放在市区附近。

当然,如果未来市区想外扩张太多,也是有可能蔓延到发电厂附近的,也就是说现如今的边缘地带,到了未来可能会是市区郊区了,不过那太久远了,自己也不可能知道一个粤州市未来的发展规划,所以也就没必要在乎位置了。

发电厂,这个项目,纯粹就是发电所用,第一其本身也能有足够的利润,第二,有了电,自己未来的产业才方便转移进内地,不然,就只能待在香港享受巨高的人工成本,那还不如早做准备,至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地价上涨,那就看运气了,有则更好没有也无所谓。

“好的。”周家杨点点头,又说道:“还有一个问题需要陈生来决定,我们的发电机组,是从国外采购还是购买国内的。”

“国内这一块的技术,应该不太行吧?”陈志文想了想问道。

虽说发电是国家的根基,改开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对于发电技术的研究肯定也没停过,只是,肯定还是比不了海外那么多国家以及更长历史研究的成果的,在他的记忆中,内地是在2010年前后才将自己的火力发电技术,提高到与国际尖端水平,也就是超临界发电技术,然后就一起锁死了出口。

“是的,燃烧效率、稳定性都不如国外,就是便宜点,长期使用,光是采购煤的成本都会非常高,而买海外的,虽然一次性支付贵了点,可未来效率会高的多。”周家杨说道。

“那当然选进口的,我在乎的是效率,而且发电量越高越好。”陈志文没有丝毫犹豫的说道。

如果是类似康师傅在上沪的工厂,选择低端设备,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效率上也可以通过加人增大工厂来弥补,这种情况下就无所谓了,反正,一般的食品生产线,可能十年时间也就大换代了,等未来再根据实际情况,再做新决定就好了。

可发电站不一样,这玩意一用基本上就是30年,除非未来新技术出现爆炸式的增长,不然不可能替换,而长期运营的话,那就需要在前期准备好,而且粤州市未来的扩张速度必然很快,发电厂污染太严重,也不符合城市发展,虽然说陈志文也想利益最大化,但底线就是不伤害任何一个人的身体,不管是自己旗下的工人,还是客户,还是无关紧要的人。

“好,那我联系海外的几家公司,等他们提出报价,不过这样的项目,需要的时间也会比较长,因为需要多方一起商讨,内地那边也需要根据不同条件,准备好基建设施,可能需要半年左右才有有初步的结论。”周家杨说道。

“嗯,这我能理解,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陈志文点点头说道,大型基建项目,流程方面肯定会比较慢的,涉及到城市需求、环境需求、上报中央、基建准备等等,后续还会涉及到安全问题等等,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流程,以保证不出问题。不像轻工业工厂,效率高的话,从开始到厂建成了,可能只需要三个月。

“好的,陈生。”周家杨答应说道。

“和黄在日本的地产投资怎么样了?”陈志文又问道。

现如今,在地产市场,最适合布局的,就是日本。

香港这边,他目前已经有了置地、和黄、九龙仓,同时又通过资本投资,入股了长江实业、恒隆地产、新鸿基地产等等未来的华资巨头,基本上在香港这个城市,已经到达了地产规模的极限了,再多投资,特别是还继续投资,反而会适得其反,第一会容易让自己更与香港绑定的太深,虽说自己知道未来,也知道香港地产会一直很好,可也没必要在一个城市将肉全部吃光,而第二就是,过于参与地产,对自己的名声可不好,特别是住宅,除了自有土地之外,其他的,他也不准备在与其他地产公司竞争了,反正也已经通过投资,获得了其他华资巨头的利益。

顶多在未来,一些大型写字楼或商场项目,和黄、九龙仓与置地可以参与一下,又或者收购现成的写字楼等等,不然,在香港的地产投资基本上也该差不多了。

而目前的日本,就是最佳的市场,到了明年,广场协议一开,日元升值,地产升值,现在的投入可以在短时间内成指数倍上升,且市场规模够大,能够容纳海量的资金,撤出来的时候也方便。

“和黄从82年开始,已经先后在日本市场投入了超过30亿美元,主要在东京、名古屋、大阪、横滨这些大城市投资写字楼物业与一些高档商业住宅,不过在银座的进展非常缓慢,至今我们也没有收购到一套完整的写字楼。”周家杨有些可惜的说道。

第525章 安踏的进展

“这的确是有点可惜,不过也不用太在意,在其他地方也一样。”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银座,可以说是东京的中环,里面的地产价格寸土寸金,在未来,也几乎是亚洲唯一可以与香港房价媲美的地方了,不过区别就是,香港的房价在未来是一直涨的,也就97-2003年跌了一半,可这个一半,是对标的1997年的最高价格,因此长期来看,香港房价可以说是一骑绝尘,而东京房价,则是在未来6-7年,进行着曲线更抖的狂飙模式,91年地产泡沫破灭之后,房价暴跌,后面不是在下跌就是表现的很不平稳,而即使这样,在未来还可以偶尔与香港中环对标一下,可以想象,在1991年东京房价最高的时期,房价是有多么的恐怖。

一个东京,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可不是玩笑话,而是当时东京房价计算出来的,这其中,银都的房价最为夸张,一套20平米的公寓,在房价最高峰的时候,卖出了300万美元,以当时的物价,是可以买差不多600台普通的丰田轿车的。

自己投入的资金,也会比较多,而这两年香港地产市场也不景气,因此,在海外的很多资金,包括美的的部分利润,也都委托给了和黄,投资了日本的市场,原本也是想趁早看看能不能收购一栋银座的整栋大厦,这样也算是自己人生的一小段历史成就了,可惜,小日本在广场协议之前,房价其实就已经被很多财团看好了,本土财团更是掌控着银都的大部分财富,如同香港本土财团,一样控制着中环或者其他地方的黄金商业地段,外资基本上也插不了手。

“如果只看物业的话,其实我们也已经在银都收购了不少小一点的物业,比如一些写字楼的楼层,加起来的面积,也有差不多20万尺了,比起一些小型写字楼也不差了。”周家杨又说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