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煲粥(82)

作者:ziy紫茵 阅读记录

歌词大多是七言四句,或者是七言四句,偶尔也会有六句和八句的,都是双数。东家人讲究好事成双,送人东西都以偶数为多。这些词和歌多是自由诗体形式,无固定格律和韵脚,但内容丰富,词语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虽说各位民族语言不一样,但是大家出来唱歌大多都是用的汉话,也都能听得懂,只是调不一样罢了。

老妈老嗲就是在一次三月三斗歌会上唱山歌认识的。他们那一代,女的不会唱歌找不到一个好郎君,男的不会唱歌说不了一门好亲事。小时候放学回来老妈不在家里,不用喊,不用叫,更不用猜,只要听到她那嘹亮的歌声传来,便知道是在哪块地里gān活了。

老人们都还裹脚,是裹脚不是包小脚。老人冬天怕冷,便在袜子外面用白色的棉布包了厚厚的一层。上了年纪的太太辈们,人手都几张棉线织成的方巾,有厚有薄,有不同的花色,多为蓝红为主的格纹或者花朵,对角对折成一个三角形,从额头前往后包,后面用别针别上,包一个头。她们还有很多自己扯布做的衣服,都是用的盘扣。

随着大山进步和发展,很多出去的年轻人都不太会说自己的民族语言了,但家里的老一辈们还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文化,风俗习俗。

青舟各种少数民族太多,这样想来,也能理解为何青舟很多地方,隔条河,隔根田坎,隔条路,说话都不一样的原因了,各有各的语言,腔调就不一样。虽说现在很多都汉化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连自己民族的语言都不会说了,但是老祖宗留下的很多习俗还是保留着,只是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一步步简化。

过chūn节,有些过了初三就出年了,有些要过完十五,初一到初七每天不同花样的祭品,初九过节,直到十五。

过七月半鬼节,有的过十三,有的过十四,有的过十五,各过各家的,热闹得很。

端午也一样,一些过五月初五,一些过五月十五,一些初五十五都过。

之前两天谢秀平们一直在准备,该打印的资料,该洗的照片,该借的物资,网上,线下,都已准备妥当。今天就是再确认看有无遗漏,然后把明天展览准备能做的一些事做了,第二天就要轻松得多。

到下午五点过,整理得差不多了,照片资料都已经放进展架里,只等着明天搬到广场即可。其他的资料都已换不同的人确认过几次,没有什么遗漏之后,大家便坐在教室里闲聊了会。

“我刚看你出神的!那个少数民族的资料你前天不是看过了吗?有什么问题?”苏泽宇坐在谢秀平旁边,他想起之前谢秀平对着那些民族风情的照片楞了好久,便问道。

“没有问题!就是觉得大家收集的资料挺全的,比之前预想的好得多!那个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资料和汉族的资料,谁想到的,真的不错,我们之前都没有想过!”谢秀平看着教室里的二十几个人,说道。

“在回去收集资料之前,大家讨论了一下收集方向,他们问我的意见,我就想着我们那边的原始的汉族村寨,便提了一下!”孙琪说道。

“因为孙琪提出的汉族,其实就是有特色,有吸睛点,都可以作为方向。我们的目的就是宣传各个民族,不管人数多还是少,我们都是一起生长在这大山里勤劳的人民,我们团结,我们友爱,我们互帮互助,我们各有特色。就是要让大家更多的了解我们大山里的民族风情和民俗习惯。于是我们就想到了很多人数相对来说较少的少数民族。我们对大山里各个民族了解得更多更透彻,我们下去的话,活动也能更好的开展啊,他们有什么特色,到时候jiāo流简直就是信手捏来!”四火说道,看了在坐的各位,又说了一句:“我家就是人数少的那一批里面的绕家,你们很多人在这之前没有听说过吧!看来这些普及和展示的需要是很迫切的啊。哈哈!”

“人多力量大,想得也周全!挺好的!我家人数相对较少的民族之一,我是东家人。看着大家做得这么好,所以有些感慨来着。”

“我已经把咱们活动的相关资料都送到社联那里去啦,估计等我们明天展览的时候刚好校报就出来了,刚好给我们宣传一拨。我们再发点传单,搞个募捐,以后就转为长期募捐了。网上的相关资料也都编辑好了,就等着凌晨发送。”

“大家都辛苦了!我们再坚持几天,这次活动就结束了,我们总结一下这次活动的经验,之后轮班管理线上的信息和线下募捐的情况,就不那么忙了。大家也好好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要是因为社团活动耽搁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上一篇:不合格包 养关系 下一篇:基希+番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