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驯(271)

作者:Klaelvira 阅读记录

周达非一愣,久久没有说话。

罗木的话一向中肯,这让周达非焦躁数月的心稍稍安定了几分。最艰难的时候已然过去,后期的进度开始有条不紊地向下推进。

成片做完后,周达非投了好些个电影节。而好消息是在十一月份传来的。

那是一个周达非踩着死线交上的外国小众电影节,罗木从小道消息打听到周达非获得了这一届的最佳导演,提前打电话来通知他抓紧时间办签证。

裴延给周达非打电话这天,周达非刚面完签。

“或许你还记得,很久以前答应过让我看你的导演剪辑版吗?”裴延在电话那头说,“我知道你前段时间一直很忙,所以忍到现在才给你打电话。”

“我记得。”周达非正从大使馆里出来,脚步轻快。

早上他已经收到了正式的获奖通知,估计不用一天消息就能从公开渠道传回国内。尽管这个奖并不算含金量特别高,在国内的知名度也有限,但它也是一种认可,对于周达非这个资历的年轻导演来说算是不小的成就了。

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块垫脚石,让周达非有资本稳扎稳打,靠着自己迈出下一步。

周达非悠悠地哼了一声,对裴延道,“你估计得等一阵儿了。”

“什么?”裴延顿了顿,“为什么。”

“我要出国去领个奖。”周达非说。

“.........”

--------------------

看过天降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大肥拿这个奖之后会发生什么吧...

没看过的也没关系,保留惊喜敬请期待。

第114章 招募启事

周达非在做《禁书之周》的这一年,裴延表面上没干什么正事,日程排得不满。

就像他回答周达非提问的那样,他自己也没有想好下部电影要拍什么,甚至不确定接下来还要不要将拍电影作为主业。

世俗意义上的功成名就让裴延能有更长的空档期思考自己想干什么、该干什么、接下来的路要往何处走。

除了拍电影,裴延的公司还能拍电视剧、签艺人,通过艺人在外接剧以及广告代言等等活动赚钱。

在娱乐圈,有很多人通过台前表演获得名气和第一桶金后就会通过开公司、签新人、投项目的方式继续赚钱:这样更持久、赚得更多,也相对轻松。

理论上,裴延可以走这条路。尽管目前他的公司里最值钱的无形资产就是他本人,可这种现象是能逐步改变的——裴延善于捧新人,何况还有个蒸蒸日上的文艺咖沈醉。

与周达非不同,裴延并没有自少年时便立志以电影为一生的事业。有关发展道路的思索几乎在他每一次爆了部电影后都会有。

他想过多次,也挣扎过多次,却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拍电影。

这次,裴延的挣扎要更复杂一些。

他已经没有必要去拍《沉睡小火车》这类的电影,却也暂未找到自己真正想拍的东西。

今年,在处理公司事务之余,裴延在家看书、看电影,他在慢慢摸索自己的思路,等待一个让他有当仁不让的使命感去讲的故事。

与此同时,关心周达非也变成了裴延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裴延不至于讨人嫌地成天骚扰周达非,可他对于周达非的近况还算清楚。

《禁书之周》是周达非第一次拍真正想拍的东西,也是周达非第一次自己挑起上片的重任,这其中的压力不言而喻。

看着周达非千辛万苦地拍完戏、做后期,裴延没有再自己凑上去说要帮忙。

而这不仅仅因为周达非向来追求努力,也是因为裴延发现,从某种角度上说,如今的周达非是值得羡慕的。

周达非有自己选定的、矢志不渝的事业,还有无穷的爱、热情和力量。这支撑着他不断向前奔跑,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裴延过早地取得了成功,对电影的看法又并不纯粹。如今他陷入了不知往何处去的瓶颈,不由得觉得周达非这样也很好。

裴延就这样一直站在远处旁观着周达非,直到《禁书之周》终于剪出了成片。

裴延等了一段时间,没能等到周达非主动给自己打电话。他有些难耐,担心周达非把论文和导演剪辑版的事儿给忘了,索性自己打给了周达非。

电话那头的周达非听语气心情不错,应该也没忘记他们的约定。他云淡风轻地说自己拿了个奖,要出国一段时间,让裴延等着。

裴延在电话里还算淡定。他若无其事地恭喜了周达非,状似无意地问清了得奖的具体信息,随后挂完电话就把给周达非得奖做宣传的事儿提上了日程。

-

领奖的那个国家,周达非以前去过。

记忆中好像是某年夏天周立群要去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正好周达非的妈妈年轻时在这个国家上过学,很喜欢这里的建筑风格,便一家三口一起来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