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喻黄同人)青山为雪喻黄短篇合集(29)

作者:青山为雪 阅读记录

他也知道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至少在这阵热度没过去前,他起码还能多听听他的歌。

2

差不多两年之后,喻文州出了他的第一张专辑。

在当年那场节目里走出来的歌手中间,他算是比较顺利的一个,观众对他的认知也逐渐从“选秀歌手”变成了“新生代偶像歌手”。他写了几首传唱度挺高的歌,自写自唱,就算声音不算多么有特点,也仍然让越来越多的人熟悉了他。

黄少天跟别人不太一样,他首先是喻文州嗓音的粉,能写歌更好,锦上添花,我们文州真是全能小王子创作型人才天下第一可爱么么哒。

这两年间,黄少天的生活也发生了不少变化。他换了个更清闲的工作,把精力主要投入到写作中,搬到了新房子里,第二本书也出版了。在读者中间,他渐渐有了名气,他的编辑也经常会收到可爱的妹子发来的邮件,哭着问他为什么把XXX写死,为什么让反派XXX逍遥自在,又为什么不让XXX和XXX在一起。

“所以你为什么不让XXX和XXX在一起啊?”编辑问。

黄少天:“这是命运的必然啊!你看XXX的生活轨迹,本来应该和XXX没有任何重合,只是在机缘巧合之下才偶然相遇;理论上如果他们勇敢一点,继续交流,打破他们之间习惯的隔阂也不是没有可能,假如重头再来,也许一切都会不一样,但是错过就是错过了,你以为我还会给他们这个机会吗?而且话说回来,我写的又不是爱情故事,谁要写他们谈恋爱啊。”

编辑:“……真的不是因为你是单身狗吗?”

黄少天想了想,修改大纲,给另一个XXX也发了便当。

他还继续关注着喻文州,对方现在已经有了为数不少(且男女皆有)的狂热粉群,不过黄少天并没有成为其中的一员。他做粉丝的姿势有点缺乏激情,好处是还能保住自己的脑子。有时候他看到那些激情粉们的言论,都忍不住为两边都捏一把汗,还好喻文州本身很省心,没闹出过太多幺蛾子。

他的第一本书《雨》出版时,样书送到家里,他在纸上练习了一下午,终于在一本的扉页上写出了还算满意的签名。那时候喻文州已经有了经纪公司,也有了提供给粉的公开收信地址,他把这本书打在包裹里,寄了过去。

理所当然地,他没收到任何回复。那本书想必也淹没在众多粉丝送的各式礼物中,搞不好连封皮都没拆过。

喻文州的第一张专辑名字是《蓝》,除了收录他比较出名的几首歌外,主打歌叫《我们还有很多个夏天》,从曲调到歌词,整个风格都很小清新。黄少天其实挺难想象喻文州穿着白衬衫坐在教学楼下的花坛边抱着吉他边弹边唱的画面,他觉得这种校园王子的画风根本不适合他,虽然那首歌很美很治愈,不过黄少天还是从他的声音里听出一股慢悠悠不着急的味道来,仿佛太阳底下的万事万物,没有什么值得他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怦然心动。

当然啦,这只是他的个人看法。那些小姑娘粉可绝对不这么想,总之MV里骑着单车旅行、在屋檐下等雨的喻文州对她们就是世界第一的哦叽撒麻。

黄少天在专辑发行的时候,大爆手速抢到了一套珍藏特典纪念版,后来不舍得拆开听,又买了两张,一张放车里,一张放家里。附赠的海报他也没贴墙上,而是折了起来,夹在那一年的行程记录本中。

3

黄少天只去过一次喻文州的演唱会。从这点上来说,他大概不算一个称职的铁粉,顶多就算是个路人粉,比较长情的那种。喻文州的每张专辑他都买两份,后来随着趋势改以电子发行为主,他就没办法买两份了,变成每个平台买一次。喻文州的歌陪伴他度过许多咬着烟头敲打键盘的夜晚,但对于跑到别的城市去听他的演唱会,黄少天倒还真的没有多么热衷。

那次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交完一篇稿子,像条咸鱼一样摊在椅子里,忽然网页上就跳出一条心灵鸡汤小广告:你有什么愿望吗,有什么遗憾吗,今天就行动,今天就实现!世O佳O网,blabla……

鬼使神差地,黄少天搜了一下喻文州的演出会消息,就在下个月,在他隔壁城市。他买了票,提前一天飞过去。

去演唱会的观众什么年龄段都有,像他这样快三十的男人不少,不过陪女朋友的居多。一看就还在读书的女孩也很多,瞧着他们,黄少天就想起当年那些跟他一起粉刚出道那个喻文州的妹子们。

演唱会的氛围是很奇妙的。即使可能从头到尾也没法真正近距离接触到你的偶像,但在那种集体狂热的无意识浪潮中,你会不知不觉地从坐变成站,从站变成上蹿下跳,从跟着台上的人哼唱变成大声呼喊——黄少天去之前还在想,肯定不能跟那些热情的小姑娘一样嗷嗷尖叫啊,结果到了结尾的时候,他嗓子也基本哑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