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喻黄同人)青山为雪喻黄短篇合集(30)

作者:青山为雪 阅读记录

在那团迷雾一般、宛如梦幻的灯光与声浪里,他挥舞着已经很久没打过球的手臂,青春化作一道炽热的蒸汽,从他的耳朵里飘散出去。

他不知道怎么描述台上的喻文州。在那些炫目的舞蹈,心跳般的节奏之间,他也会坐在钢琴边,唱上一两首慢歌。镜头将他的侧脸打在大屏幕上,烟雾和变幻的光线让空气有点模糊,不过黄少天还是能看到他经由电波与信号转换而来的轮廓,他弹着琴,神态沉静,就好像这份沉静才是属于他的真正面孔。

我知道他就是这样,黄少天想,在这一个瞬间,我非常能明白。

在最后的最后,喻文州对着观众说,要送给他们一首特别的歌。有人把吉他递给他,他弹了两下,就着这单薄的伴奏,唱的是当年那个选秀节目里他第一次唱的那首歌。

黄少天听着听着,轻轻哼了起来。

演唱会结束的时候,黄少天旁边的姑娘泪流满面,他只好把自己兜里剩下的面纸都给了她。这个姑娘估计是从当年那个节目追到现在的老粉丝,吉他声一响就开始哭了起来,到散场都没停下来。

“谢谢……”她呜咽着接过黄少天的纸巾,“你也是从那个节目开始就知道他了对吧?我听到你在跟着这首歌唱。”

“呃,是这样没错。”黄少天说。

“不过你真是完全不在调子上!”姑娘破涕为笑。

黄少天:“……”

晚些时候,在回程的飞机上,他还在思考这个问题。也许老天给了他卖字为生的天赋,就拿走了他的音感也说不定。这都是没准儿的事。

4

喻文州在出道第十年宣布隐退。他的粉很是在天台排了一阵子队,不过他也不是完全告别歌坛,而是退居幕后,以音乐创作人的身份继续工作。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黄少天还是心情比较平静的。他从柜子里翻出多年收集的各个版本专辑,那个箱子里还放着一支灯光棒,是他那次演唱会带回来的。十年的纪念品就这么一点,他觉得自己作为粉好像有点不太给力,不过他确实是喜欢了喻文州很久,久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在灵感堵塞、心烦意乱的时候,他会找一盘喻文州的歌,想到哪儿听到哪儿。他总是会想起在多年前那个中午,他第一次听到喻文州的歌声时,从他心中涌起的、近似陷入初恋的情怀。

他还是喜欢喻文州的嗓音,不再那么年轻,但仍然温柔而深情。

每次他拿到自己的样书,还是会寄一本到喻文州的收信地址去,这些年他的地址有所变化,这个习惯倒是一直没变。比起一开始中规中矩的签名,后来他也开始往里夹自己画的猫书签,夹张明信片,夹个蛋糕店优惠券什么的。有次他脑子一抽,在小纸条上打印“向你推荐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作者!”然后跟书一起放在包裹里寄出去,回头反应过来上面还有自己的签名,实在太傻了……只能衷心希望喻文州别从一堆礼物里正好看到这个。

有次编辑跟他转述读者朋友的邮件:“大大我是您的忠实粉丝,我知道您曾经是个发刀片发得满天飞雨的辣手作者,为什么现在变得心慈手软起来了呢?当然我不是在提意见,请务必保持这个状态,不要再发刀子了!”

“因为我已经老了啊。”黄少天对编辑说。

“呸,我比你还大六岁呢!”编辑十分愤怒,“我的头发都还健在!”

黄少天表示同意,然后他看了看正在打的一份大纲,给了个全灭结局。

那天黄少天坐在家里打开电视,刚好看到喻文州参加一个娱乐节目。不得不说,虽然不是那么靠脸吃饭,但他的形象依然保持得很好,风度翩翩地坐在工作室一群后辈新人的环绕中间,让人几乎没法把视线从他身上移开。

主持人正谈起他的最后一张专辑:“……它的名字是《雨》,不过里面并没有几首歌包含了雨的意象元素,不知道您为什么会这样给专辑命名呢?”

“我的第一张专辑和夏天有关,最后一张也是一样。”喻文州眨了眨眼睛,“你知道,我家乡的夏天是有很多雨的。”

主持人配合地笑起来,喻文州又说:“不过除此之外,也有它的纪念意义。至于是什么纪念,那个就是秘密啦。”

黄少天琢磨着,是什么秘密呢?难道他没有灵感的时候在大雨里狂奔来着?不过仔细想想,这好像也不是他会做出来的事。

想了一会他就不想了,给自己泡上一壶茶,准备度过一个没有稿子要赶、也没有编辑夺命连环邮件的愉快夜晚。

5

黄少天平时宅了一点,不过也时常会被以知名作家的身份邀请去参加谈话节目,有些不好拒绝,就只能去了。他的编辑一般会给人打好预防针:我们这位作者其实话很多的,主持人一定要控制好节奏,不要让他说个没完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