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历史直播,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168)

作者: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这种报复甚至是无法避免的,只要皇帝还坚持要为汉家“草创制度”,坚持要变法革新,那么历史车轮滚滚而前,就必将会碾过无数旧时代的遗老。遗老或许落后或许反动或许不合时宜,但他们的骨头被历史所碾碎的时候,流出来的也是红色的血。

血的债务同样要以血来支付代价,拖欠得愈久,利息便愈为沉重;即使皇帝——伟大如皇帝,在兜兜转转数十年之后,也终究要面对这笔债务。

历史书上有句相当著名的话,叫“变法无不以流血始”,这话说得已经足够残酷,但却还有些欲说还休的朦胧——当提及流血时,你以为流的只是矢志变法的仁人志士,或者守旧愚昧的残党的血么?

不,不,现实比这残酷得多。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但变革却注定是激烈、凶狠、冷酷的,变法者既然要改革一切,就绝不可能文质彬彬,从容不迫。他驾驭的是某种凶暴、残忍、无可思议的力量,当这力量横行天下的时候,被破坏的不仅仅是腐朽与反动,往往还有无辜卷入的外来者、坐观岸上的路人,乃至于——乃至于变法的同路人,一路与你同心同德,却最终只能反目成仇的盟友,割席绝交的至亲。

而这些怨恨、冲突、矛盾,是终究有一天,要尽数偿还的。

变革当然是伟大的。但这种力量太强大,太可怕,也太难控制了。大概有惩于此,古人才说“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当开启变革之时,也同样开启了潘多拉的魔盒。变法开始的那一刻起,变法者便已经是茕茕独行,每一步都深陷血泊之中。而这血泊日积月累,终将翻山倒海,淹没一切敢于变革的妄人,并留下永恒的印记——看哪,这就是变法的代价!

武皇帝晚年的遭遇,与其说是巫蛊的祸乱,倒不如说是变法者惨淡的先声。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中;但为众人开辟新路的狂徒,却往往死无葬身之地——商鞅如是;吴起如是;张居正如是;甚至皇帝——高高在上的皇帝,亦然如是。

“变法无不以流血始”。现在,该轮到尊贵的天子,献上他长子淋漓的鲜血了。

不过,有时候说来也很有意思。对于某些矢志变法的人而言,恐怕宁愿血污满身,死无葬生之地,也不愿意斗鸡走马,在灰败与失望中度过余生吧?

——我说得对么,拗相公?】

第48章 视频片段 心志

皇帝面无表情,冷冷的凝视着天幕。

毕竟是大风大浪里走过来的皇帝,在最初听闻噩耗的愤怒震动之后,天子依然迅速收摄住了心神,稍稍恢复了理智。但正因为恢复了理智,在听到天幕抑扬顿挫科普重臣们团结一致反击天子的壮举时,他才渐渐觉查出某种凉意。

是的,并非被背叛与欺瞒的耻辱愤恨,而是油然生出的凉意。

刘彻绝非自命不凡的昏暴君主,他久谙人心,当然知道忠诚绝非天经地义的品质,而往往是以利益捆绑的联系;正因如此,他厚赏重臣从不吝惜,真正是解衣衣之推食食之,天下珍宝,吾与贤人共之。

但因利而聚,利尽而散;一旦皇帝无法再给予重臣们新的利益,甚至皇权的交接必然将会碾过他们的尸体,那官吏们的抉择,还难以猜测么?

皇帝是聪明绝顶的人物,但正因为聪明绝顶,他才在顿挫之间骤然领悟——这是君臣间绝不可调和的矛盾,已经不是任何权术心计可以敷衍;即使自己真在晚年保持了理智,避免这所谓的“巫蛊之祸”,恐怕挣扎求生的近臣也会炮制出当年赵高与李斯矫诏杀扶苏的举措。

如若真发生这样不忍言的事,天下必将有难以预测的动荡;为千秋万代计,为太子计,倒不如——

天子的神色僵冷如铁,刹那间眼眸中掠过了一丝锐利而冰冷的寒光。这样的杀机盈目,毫不遮掩,隐约已经是流血千里的预兆;如若熟悉至尊秉性的公孙弘、张汤等在前,恐怕早已吓得瘫软无骨,言语不能。

但皇帝环视空空荡荡的太庙,终究只能轻轻叹一口气,酝酿的杀气消隐无踪。

当然,这绝非什么慈悲为怀的怜悯,而是迫于现实的无奈——即使皇帝真狠下心在临终前清理掉不安分的重臣,他又该用谁来当这把刀呢?

为皇帝做利刃的官吏,难道就不会同样有自保的渴望,在紧要关口倒戈一击么?

至尊的天子一言不发,缓缓盘坐于地,仰视上方光辉灿烂的天幕。

【所以,历史滑稽往往就滑稽在这里。皇帝试图安邦定国的努力,反而为整个王朝招致了最为惨痛的祸患。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残党反戈一击,终于将高高在上的皇室拖入了血泊中,让尊贵的天家父子品尝到了数十年来大臣们临渊履薄、战战兢兢不可终日的惶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