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历史直播,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287)

作者: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这样天量的贵金属极大刺激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消费潜力,他们挥舞着白银黄金四处求购商品,但横扫了整个欧洲也不能满足,反倒将欧陆的通货膨胀推到了不可思议的高度;于是这蓬勃的欲望无处发泄,终于盯上了遥远的东方,拥有庞大生产规模的的华夏——而恰巧,此时的华夏也正好被洪武皇帝以降历代带明天子发行的神奇宝钞折磨得痛苦不堪,极端的渴求着稳定的货币。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眉来眼去,迅速展开了贸易合作。

……怎么说呢,从往后的历史看,大概双方都不太清楚,他们释放出了什么样的怪物。

具体的贸易细节就不必详细叙述了。这里我们只需要稍微提及一下结果。若仅以西班牙为例,则西班牙人自发现新大陆以后一百余年内在美洲所开采出的所有金银,其中三分之一以上都直接经由所谓的“马尼拉大船”运至澳门,倒入了带明那张永不满足的贸易之口中。】

读到此处,李丽质不由停了一停。

即使对数字不算敏感,只要稍稍联系一下上下文,也能大概估算出带明自海外获取的白银量——仅所谓“波托西银矿”一地便能产出世界一半的白银,而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流入华夏……

李丽质不由抽了一口气。

说实话,与此惊人的数量相比,那西域输入的金银所引发的那点小小的价格波动,简直太不值一提了。

原本以为西域的贸易已经是天下一等一的暴利了,没想到还有这样赚钱赚到头皮发麻的生意——海贸的利润这么夸张吗?!

长乐公主缓缓眨眼,隐约领略到了朝中大臣在推动广州贸易时的急不可耐。

而若以华夏一方的观点来看待,那么与欧洲乃至美洲展开贸易以后,所获利润之丰沛广袤,亦完全超乎预料。

仅以1631年一年为例,经由菲律宾、澳门流入华夏的白银便在1400万两左右,大约为明朝自永乐元年至宣德九年,统共三十一年以内,中国境内所有银矿总产银量的两倍以上;至于经广州乃至东南沿海等传统商路输送而入的巨额白银,则无可计算,只能归之为天文数字而已。

这个天文数字可以夸张到什么地步呢?自堡宗改收金花银以后,至张居正行“一条鞭法”为止,白银渐渐成为大明官方承认的货币,彻底取代往日的宝钞布帛,流通南北横行无阻。但不要忘了,这个“朝野率皆用银”,银两完全普及化泛用化的大明,它本身可是个实打实的贫银国!

——某种意义上,在数千年开采以后,华夏大地缺银比缺铜还更缺得厉害些。那银产量这么紧缺的国家,是靠什么维持的国内货币白银化?

西班牙葡萄牙日本乃至带英:是啊,靠什么呢?

即使以最保守、最谨慎的方法计算,由美洲由欧洲由日本乃至由印度涌入华夏的财富都是惊人的。通过日益繁荣的国际交流货物往来,明朝的商品横扫天下所向无敌,创造了巨额的贸易顺差。在西班牙人开启马尼拉航线之后的数百年里,全世界各地每挖掘出一两白银,都会有至少四钱通过各色各样五花八门的贸易路线,最终沉淀于大明的商贾富豪手中,成为白银货币化源源不断的养料。

以这种取之尽锱铢的架势,无怪乎西洋人会为大明上尊号曰“银泵”——全世界生产的白银如水一般被大明的工业抽取过来,涛涛汹涌而浩荡汪洋,却永远不能满足华夏那无穷无尽的胃口,最终尽数消失于浩荡土地之上,却也再不见踪影。

——彼时的人类尚且在以贵金属计算财物。如果以此观之,那么仅靠着东南及广东的贸易,带明就要抽走全世界每年三分之一以上的新增财富。所以,什么叫“银泵”,什么叫“贸易黑洞”,诸位大概就能领略一二了。

自然,如此规模宏大而获利无算的贸易,在百年内以顺理成章的方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底层逻辑。当中外的往来全面展开以后,首当其冲的就是西班牙葡萄牙苦心经营的由美洲至菲律宾最后至大明的帆船航线。带明的商品货物百工百业随着白银的浪潮倾泻而出,用不了几十年的功夫就将航线上一切的经济体给倾销得倾家荡产屁滚尿流,连骨髓都给榨了出来。

当时中华的贸易优势达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呢?即使在经过复杂而漫长的海洋运输之后,华夏的货物依旧可以轻松吊打全场。仅以欧洲与美洲为例,自15世纪至16世纪中叶,墨西哥市场上华夏丝织品价格是西班牙同类产品的1/3,在东南亚是荷兰产品的1/3,在欧洲是产品的1/4-1/3;而铁质品、麻织品乃至茶叶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则干脆仅有欧洲同类商品的九分之一不到。彼时从事中西货物贸易的船只,轻轻松松就可以有三四倍的利润,足够让资本铤而走险。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