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171)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成宗对这个不听话的侄子很不满意,奈何阿难答领地广阔,麾下军队数量颇多且都领地的百姓都信奉伊\斯兰教,他的手段过于强硬的话只怕会出现让那边出现乱子,迫于无奈只能睁只眼闭只眼放阿难答回去。】

朱元璋听到这里,越发觉得甘麻剌和松山父子俩死的不值。

阿难答一个堂侄子都敢和成宗吵架呛声,甘麻剌和松山父子俩的势力加起来比忙哥剌和阿难答父子俩大的多,他们俩怎么就落得个双双抑郁而亡的下场?

唉,还是得看人。

他养儿子一定不能把儿子养成甘麻剌那样的性子,可以表面看着温和,但是内里必须有自己的主意,至少受欺负的时候得知道还手。

忽必烈和真金太子要是知道甘麻剌后边过的那么惨,那爷儿俩非得糟心死。

【如果让成宗自己选择继承人,他应该不会选曾经和他闹过不愉快的阿难答,但是成宗已经驾崩,临朝称制的是他的妻子卜鲁罕,卜鲁罕说什么就是什么,死人的意见不重要。】

【这个时候,海山和阿难答的支持者们纷纷站队,两边都想推自己支持的王爷上位。站在海山这边的是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站在阿难答这边的是阿里不哥之子明里帖木儿、左丞相阿忽台和平章政事八都马辛。】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海山远在漠北,爱育黎拔力八达和他们俩的母亲妲己被流放怀州,兄弟俩都不在大都,但是阿难答在。】

【称制的卜鲁罕皇后支持阿难答,朝中的大臣们也许是就近原则,绝大多数也都支持阿难答,海山这边只有哈拉哈孙在坚持,局面对他来说可以说是压倒性的不利。】

【面对这种局面,答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立刻从怀州动身赶往大都,海山也第一时间从漠北派人和哈拉哈孙商议对策,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安排好漠北的一应示意前往大都。】

【哈剌哈孙看上去势单力薄,但是不要忘了他的官职,他是中书右丞相,而当时朝中所有政令的执行都需要中书省的配合,只要哈剌哈孙这个中书右丞相不配合,即便卜鲁罕临朝称制,她发出的政令也都是废纸一张。】

【哈剌哈孙是个妙人,就算满朝文武都站在安西王阿难答和卜鲁罕太后那边他也不怂,一招拖字诀愣是拖到让阿难答和卜鲁罕都束手无策。】

【不管卜鲁罕发出什么政令,哈剌哈孙那边都称病不干活,他不干活,中书省的所有政令只能留中不发。】

【但是拖字诀不是万能的,因为很快忽里台大会就要召开了。哈剌哈孙可以拖着不让阿难答亲政,可他不能左右忽里台大会上其他宗王朝臣的选择,要是阿难答在忽里台大会上被推举为皇帝,他这边做再多努力也没有用。】

【就在这时,爱育黎拔力八达提了个建议,他哥还没到大都,现在与其留在大都等死,不如先发制人把阿难答和卜鲁罕给控制住,然后再推迟忽里台大会,只要他们拳头够硬,其他人想反对也没那个胆子。】

【哈剌哈孙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俩人一拍即合立刻发动政变,谎称海山的使臣抵达大都着急阿难答和明里帖木儿议事,等阿难答和明里帖木儿到了之后直接将人扣押在,主打的就是让人始料未及。】

【这一拖,愣是把忽里台大会从三月份拖到了五月份。】

【当年五月,海山从漠北抵达大都,进城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赐死阿难答、明里帖木儿、卜鲁罕等一众对手,爱育黎拔力八达不和哥哥争皇位,然后海山就以唯一继承人的身份通过忽里台大会的选举登基称帝,是为元武宗。】

【海山的继位更加证明此时的忽里台大会就是个摆设,大家都走个过场,谁的拳头大谁当皇帝,只要把参会的宗亲朝臣都打服,让他们不选也得选就行。】

【武宗武宗,海山的这个“武”字就很微妙。】

【海山虽然登基称帝,但是事情却还没有结束,又是熟悉的剧情,又是熟悉的场面,他和爱育黎拔力八达的母亲答己太后闪亮登场了。】

【也许天下所有父母都做不到一碗水端平,答己太后也是个偏心的母亲,她和小儿子一起被流放到怀州,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感情比远在漠北当实权王爷的大儿子深厚的多。事情尘埃落定,老母亲看看意气风发的大儿子,再看看处处退让的小儿子,显然,她更希望小儿子能成为皇帝。】

【海山为了安抚母亲,也为了报答弟弟在他争夺皇位时的辛苦,于是册立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兄弟俩约好他们兄弟之间兄终弟及,等爱育黎拔力八达百年之后就再把皇位传给海山的儿子。】

上一篇:她在电竞圈封神 下一篇:枕边潮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