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172)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怎么说呢,答己太后要是和窦太后认识的话,她们俩肯定很有共同语言。】

【因为海山的庙号是武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庙号是仁宗,这事儿又被称为“武仁授受”,乃是元朝皇位传递中一朵亮眼的奇葩。】

【朋友们,这个剧情熟不熟悉,简直就是中国版两统迭立好不好?】

【两统迭立是隔壁小日子过的恨不错的邻居家的事儿,镰仓后期后深草天皇和龟山、后宇多天皇两支皇统对立,两边都想利用幕府占上风,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被幕府干涉,反而在幕府的控制下形成了两皇统交替即位的协定,最后的结果就是形成了南北朝对立的局面。】

【隔壁邻居家的事情太远了暂且不说,就只说咱自己家的事情,但凡这娘儿仨多读几本书看看前头赵大赵二是什么情况都弄不出这么不靠谱的继承方式。】

朱元璋抹了把脸,“前头赵大赵二,神仙说的莫不是宋朝的金匮之盟?”

神仙的叫法如此亲切,听的他心里莫名有点慌。

还有就是,多读书真的没坏处。

第71章

多读书没有坏处, 真的没有坏处。

朱大帅打心眼里如此认为。

神仙前头提到的窦太后他知道,那是汉文帝的皇后,生有一女二子, 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 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 那也是位偏爱幼子的母亲。

窦太后偏爱幼子偏爱的明目张胆,梁王的封地多达四十多个县,出行的排场照着天子的规格来,领地里的金银财宝比京师还多。

景帝刚继位时没有立太子,有一天梁王从封地来到京师,哥俩喝酒喝多了,景帝就说自己百年之后要传位于梁王, 可把窦太后和梁王给高兴坏了。

不过这时候窦太后的侄子窦婴说这样不行, 汉法规定帝位应该传给长子、长孙, 他们没有兄终弟及这一套, 怎么能擅自搞乱高皇帝留下的规矩?

然后窦婴就没有然后了。

后来景帝废栗太子刘荣为临江王,窦太后又想让大儿子百年之后传位给小儿子,于是拿殷商时帝位兄终弟及的习俗说事儿,这次有个叫袁盎的大臣站出来反对,窦太后接二连三受挫,之后便再也没提过让梁王继位的事情。

窦太后歇了心思, 梁王却没有,他还派刺客把那个叫袁盎的大臣给刺杀了,也因此召来景帝的斥责, 兄弟俩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张。

不过梁王和景帝这兄弟俩没有彻底撕破脸, 毕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梁王没有造他哥的反的想法, 他只是自己把自己给气死了。

死因和甘麻剌松山父子俩差不多,都是积郁而亡。

由此可见,有个偏心的母亲对儿子而言有多不好,不管是被偏爱的那个还是不被偏爱的那个,最后都是谁重情谁吃亏。

还好他们家妹子是个好母亲,就算以后孩子多也不担心会出现上面那种情况。

老话说的好啊,娶妻娶贤,媳妇要是不贤惠,教出来的孩子也好不哪儿去。

朱大帅摇头晃脑感慨,感慨的同时还不忘夸自家媳妇好,然后就挨了个大白眼。

【海山继位之后为了安抚母亲和弟弟于是立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兄弟俩还商量好接下来的皇位要怎么传承。】

【朋友们,咱们把历史书往前翻翻,翻到宋朝的开头。据史料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的母亲杜太后病重,太\\祖皇帝在旁边侍疾。杜太后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下她的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同时劝说太\\祖死后传位其弟。咱也不知道这娘儿几个是怎么商量的,反正最后太\\祖皇帝同意了,赵普于床前将母子俩的约定写成誓书藏于金匮之中,这事儿也被称为“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的原文已经找不到记载,除了有“传位于太宗”这个说法,同时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欲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赵廷美是太.祖太宗的弟弟,赵德昭是太\\祖皇帝的儿子。】

【史学界普遍认为金匮之盟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对金匮之盟的具体内容有较大争议,少数支持第一种说法,大多数觉得后面那个三传论才是真的。】

【如果后面那个说法是真的,杜太后的意思就是让他们兄弟几个全部都当皇帝,等小儿子去世再把皇位传回大儿子这一脉,主打就是一个雨露均沾。】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宋朝的第三个皇帝是太宗的儿子。】

【插个题外话,两宋的皇帝世系顺下来也挺玄乎的。北宋一共九个皇帝,开国皇帝是太\\祖,之后的八个皇帝都是太宗一脉。南宋一共九个皇帝,开国皇帝是高宗赵构,但是除了他自己是太宗一脉,后面的八个皇帝又全部都是太\\祖一脉。啧,世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这个数量还怪平均的。】

上一篇:她在电竞圈封神 下一篇:枕边潮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