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260)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在武力值足够强大的情况下,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只要基层的官员都从他手里出去,地方就在他的控制之内。

南方除了云贵一带没有完全掌控其他都算安稳,朱元璋也没闲着,处理完手里的事情后立刻分出兵马去北边和刘福通一起打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

坐等他们狗咬狗然后收渔翁之利是一条路,但是谁也不敢确定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会不会一直打下去,更不敢保证俩人不会联起手来打中原。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利益足够,仇人也能握手言和。

老刘一个对付俩有些捉襟见肘,再加上他老朱可就不一定了,论起猛将还得看他身边的将领。

老刘是只有他自己能打,他不一样,他和他身边的将领全都很能打。

神仙认证过的,非常能打,个个都是战神。

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各自为政,他和刘福通就联合出兵逐个击破,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抱团,他和刘福通就联合起来打抱团的他们俩。

蒙古各部之间的恩怨和朝堂各派系之间的内斗相比不逞多让,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或许会因为一时之急合作,但是一旦没有外界的威胁,俩人之间肯定还是要分出高低胜负来的。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在绝对的武力面前,对面是齐心协力还是各自为政都改变不了结局。

蒙古朝廷撤回漠北,不管是察罕帖木儿还是孛罗帖木儿都发愁粮食不够吃,粮草不够就稳不住军心,劫掠百姓稳不住民心,此局无解。

他们俩要么主动跟着蒙古朝廷撤到漠北草原,要么被打到漠北草原,甚至连辽东都去不了。

妥欢帖木儿带着朝廷北逃之后,辽东的实际统治者就成了纳哈出,就是那个之前被俘虏过的纳哈出。

朝廷靠不住,纳哈出之前在视频里见到过普通蒙古百姓的惨状,他自认是个有良知的蒙古人,做不到眼睁睁看着族人水深火热生不如死。

刚被放回大都的时候他还试图走劝诫皇帝的路子,如今过去那么久他也看开了,皇帝靠不住,朝廷靠不住,能靠住的只有他自己。

皇帝离开大都逃亡漠北,纳哈出没有跟着一起走,而是带着他的亲信屯兵辽东开元金山,十几万大军往那儿一杵,谁都不敢往那儿去,私底下甚至已经有人开始称呼他为开元王。

纳哈出私底下和应天府有什么联络除了他和朱元璋本人谁也不知道,但是老朱可以确定,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敢去辽东,纳哈出就能给他来一出南下献俘。

蒙古人当家做主的时候不把汉人当人,也不把普通蒙古百姓当人,他不一样,只要在他的管辖下都是他的子民,不管是汉人蒙古人色目人还是别的什么人,全都一视同仁。

所以他的义子有汉人,也有蒙古人。

造孽的是顶层的贵族,吃苦受难的是底层的平民,没道理有好处的时候一点儿享受不到受罪的时候让他们顶前头受罪。

纳哈出肯跟着他干,看中的就是他的一视同仁。

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不去辽东也没关系,纳哈出可以主动出击和中原这边合作将他们往北边赶。

他不是没想过直接包饺子一网打尽全杀光,只是难度太大,他们只是赶人还好,真要赶尽杀绝,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哪个都不是吃素的。

刘福通麾下的兵马不少,按理说他有那么多兵不应该被老朱指挥的团团转,架不住他的粮草大部分都是朱元璋提供的,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他手底下的兵现在对老朱也是敬畏居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也不是他说不听指挥就能不听的。

早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再矫情就没意思了。

于是乎,在朱元璋的指挥下,三路大军齐齐出动打了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一个措手不及。

他们俩在山西河北一带对峙,没有朝廷的掣肘,孛罗帖木儿圈起地来越发放肆,麾下的兵已经不能叫兵,都是披着兵皮的强盗,惹得山西河北的百姓怨声载道,宁肯背井离乡也不愿意在老家待。

察罕帖木儿治下的情况比孛罗帖木儿好一些,但是也没好哪儿去,他治军严明,没有放任士兵出去劫掠,可是士兵要吃饭,在粮草筹集不上来的情况下只能杀一拨屯粮的富户来填饱士兵的肚子。

百姓一乱,杀人只会火上浇油。

老朱没有赶尽杀绝,妥欢帖木儿跑的时候带走了整个朝廷班子,只要人还在,到了漠北随时可以再把朝廷搭建起来。

这时候的元廷和神仙那边的被打出大都仓促北逃的元廷不一样,简而言之,还不够乱。

上一篇:她在电竞圈封神 下一篇:枕边潮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