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261)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把那俩贼头子赶回他们的朝廷那儿,最好把那边再闹个底儿朝天。

刘福通对这个安排很不满意,他觉得这次机会难得,勒紧裤腰带也得把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拖死在中原,等他们回到漠北,鬼知道到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子。

万一人家没有内斗,反而把四处漏风的朝廷扶持起来再次一统蒙古各部,到时候他们哭都没地儿哭。

自古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统一起来都会给中原造成极大的危害,远的不说,就只近的蒙古人,蒙古人南下的苦还没吃够吗?

朱元璋倒是想把那俩人都留下,可是打地盘容易,千里追击却不容易。

他们有兵有马,粮草谁来供应?

老刘这些年打仗的粮草都是他在后面供应,他不操心粮草当然觉得追击简单,等士兵追到漠北草原千里不见人烟,全都饿死在那边怎么办?

把人拖死在中原,想的简单,他拖拖试试,南方交粮纳税的百姓第一个不答应。

冯国用说的没错,农民起义农民起义,他老刘是富家大户出身,懂个屁的农民起义。

俩人谁都说服不了谁,最后决定各退一步,想办法弄死一个,另一个尽量,能弄死就弄死,弄不死就算。

对于先死的人选,老朱和老刘不约而同选了察罕帖木儿,比起纵容麾下士兵当强盗劫掠百姓的孛罗帖木儿,还是令行禁止的察罕帖木儿对他们更有威胁。

纳哈出:……

他不明白俩人吵来吵去有什么意思,直接打不就完事儿了?

都说了计划赶不上变化,人家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都是大活人,也不是他们想留下哪个就能留下哪个的好吧。

纳哈出提出质疑,但是老朱老刘都不听,弄到最后他也有些摸不着头脑,甚至开始怀疑他们俩会不会和神仙有交易。

这样啊,那没事了。

天神保佑,他纳哈出没有和神仙对着干的意思,如果神仙在掺和凡间事情的时候能顺便让蒙古子民过的好点那就更好了。

第100章

纳哈出心慌慌, 慌张中还带了些兴奋和激动,老朱和老刘吵的再激烈他都不掺和,只等命令下来大干一场。

神仙眷顾老朱, 他纳哈出跟在老朱后头征战, 神仙爱屋及乌应该能连着他和他的兵一起眷顾吧?

没错, 就是这样!

兄弟们冲啊啊啊啊!

在朱元璋和刘福通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纳哈出直接替他们把士气鼓舞了起来。

士气是个神奇的东西,纳哈出麾下的蒙古士兵精神抖擞,很快朱元璋和刘福通麾下的兵马也跟着斗志高昂,两边像是在较劲一样,都见不得对面的声音比自己大。

好在是良性循环,老朱知道后也没怎么管。

两军作战最重要的就是士气, 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都不得民心, 如今已是必败的局面。

要不是粮草实在供应不上, 他也不想放任那么多蒙古士兵北逃, 中原在蒙古人的治理下上好的良田都荒废了,将人留在中原种地不好吗?

奈何南方实在供应不上打仗需要的粮草。

他们前些年要是太平盛世还好,可是不是,天灾人祸连着那么多年,各地都没有存粮,就算南边这几年的收成不错也得先保证本地的百姓士兵能活下去才能分出粮食给北边。

中原的大片土地都荒着, 几十万大军都靠南方调度来的粮食养活,短时间还行,可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都不是短时间内能拿下的, 只能退而求其次先将人赶走。

人跑了没关系, 先把地盘收回来,更北边的地盘等中原这边稳住了再去打。

老朱计划的很好, 他们扛不住连年的征战,先把蒙古人赶出去,等百姓能留有余粮然后再整顿兵马北征,不然就是两边都做不好。

若非如此,神仙那边也不至于连着十几二十年都在北征。

要不是没那个本事,谁不想毕其功于一役,这不是办不到嘛。

朱元璋满怀遗憾的开战,打仗的时候还得防备老刘作死不听指挥,毕竟察罕帖木儿占据的地盘大的很,山西河北那么大地界儿都需要人,他又不能把人放在眼皮子底下盯着。

怎么说呢,以前只是给老刘送粮食还看不出来,一起共事之后才明白,他北伐失败是真不亏。

脾气倔的人常见,上位者还这么跟倔驴似的他不败谁败?

看看人家纳哈出,再看看他,啧啧啧,烦死了。

北边的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不是瞎子也不是聋子,中原的形势一变他们就立刻察觉到了,留给他们的只剩下两个选择。

第一,继续打,然后被南边打过来的兵马一网打尽。

第二,停止交战,然后被南边打过来的兵马赶去北边。

上一篇:她在电竞圈封神 下一篇:枕边潮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