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41)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徐达摸摸脑袋,戳戳旁边的汤和小声问道,“老汤,你知道这个范孟是谁吗?”

天音上次讲的是大都的皇帝,他不知道皇帝叫什么名字,但是他知道大都有皇帝,怎么这次讲的人他连听都没听过?

河南省台小吏?这也能尊称大元掘墓人?什么小吏啊这么大本事?

假传圣旨的戏文他听说过,也没听谁假传圣旨就干掉整个行省的官儿啊。

徐达不明所以,旁边的大老粗们和他一样一脸懵逼,他们都是快饿死了才加入起义军,也就这两年要带兵才跟着先生学了几个字,能读懂光幕上写的字已经很不容易,更多的他们就不知道了。

汤和知道的不比他们多多少,天音说范孟为十几年后的元末农民大起义打下基础,也就是说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十几年前他们都是毛还没长齐的半大娃子,上哪儿知道行省衙门发生的事情?

李善长这次准备齐全,还能分心和他们说几句,“范孟此人我倒是有所耳闻。”

此话一出,旁边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

李善长手上动作不停,一边写一边说道,“诸位要是想听可以等天音散去,不过天音知晓的应当比咱们多,咱们继续听便是。”

徐达等人一想也是,二话不说放过老李继续盯光幕。

天音上次把大都的皇帝一辈子干的事情讲的明明白白,这次说范孟肯定也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元璋眯眯眼睛,觉得天音不会毫无缘由的和他们讲范孟这个人。

上次讲大都皇帝的时候透露出不少天下大势的发展,这次讲一个假传圣旨的小吏,莫非这个小吏在天音眼中也属于能影响天下大势的人物?

光幕不受观众的影响继续往下说。

【我们都知道蒙古人英勇彪悍崇尚武力,他们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延续了这个特点,自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历任统治者都崇尚武力,认为只要武力足够强大,他们就能统治好国家。】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版图最为宏大的王朝,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了各种新的制度,但是因为统治者常年征战注重武力,朝廷内部的各种制度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忽必烈在位时推行汉化,用汉人来治理中原,并在朝中任用了大批正统儒家出身的大臣,如果后续的统治者能延续忽必烈的政策,元朝的国祚或许能长一些,但是历史没有如果。不说忽必烈后面的统治者,只忽必烈自己施行汉法都没有进行彻底。】

【元朝的版图不只中原,还有包括其他几个汗国,面积之广袤远超之前的朝代。忽必烈愿意推行汉法,但是元朝统治下的中亚汗国的君主和蒙古王室贵族成员都不愿意推行汉化,在身边大臣的强烈反对之下,忽必烈晚年也和汉臣疏远。】

【汉人在官场上备受欺压,即便当了官上头也有蒙古人和色目人压着,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这些中央高官被蒙古人把持。】

【翻遍百年元史,这些高层之中也只有两个是汉族出身,而且还不能按照正常的汉人出身来算。这两个人一个叫史天泽,是当时的大地主兼大军阀,乃是帮忽必烈一起打天下的元勋功臣,另一个叫贺惟一,乃是蒙古化的汉人,很早就背祖改族,还被蒙古人特赐蒙古姓氏,名曰“太平”。】

【中央高官都是蒙古人,地方政府也没好哪儿去。】

【元朝地方行政权掌握在达鲁花赤手里,达鲁花赤,原意为“掌印者”,也就是督官。早在大蒙古国的时候,忽必烈就有规定各地的达鲁花赤必须由蒙古人担任,而且“永为定制”。】

【后世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都曾反复下禁令强调,一定不能叫汉人担任达鲁花赤,连廉访使之类的督查官员都很少有汉人出现,倘若真的选不出合适的蒙古人任职,那就从做过蒙古贵族贴身奴才的色目人中挑选,亲近的色目人中也选不出来,再往下推才是一般的色目人和汉人。】

【规矩是如此,但是元朝统治的并非都是江南那样富庶的地区,还有湖广云贵那些边远贫穷用来流放犯人的地方。既然是流放犯人的地方,有权有势的蒙古人和色目人自然不愿意去那儿当差,汉人这才有机会捡他们剩下的去当掌权的官。】

【很明显,范孟所在的河南行省不在偏远的范围内,他头顶上压着的都是正儿八经的蒙古高官。】

朱文正啧了一声,“当个官儿而已,怎么还那么多弯弯绕绕,谁有本事让谁当不就行了?”

“哥,这你就不懂了,没本事还能当官的大有人在,只要投胎投的好,傻子都能当皇帝。”朱文忠第一次遇到这场面,不用抄东西只需要看娃,一边听一边和他们家老哥唠嗑,“先生前几天才讲过那个问‘为什么不吃鸡大腿’的皇帝,不就是个傻子吗?”

上一篇:她在电竞圈封神 下一篇:枕边潮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