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49)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为了方便理解这些人为什么这么做,我们先来说说河南江北行省建立后河南官场的情况。】

【有学者统计,有元一代,河南行省丞相和平章一共有五十个,其中蒙古人三十一个,色目人十个、汉人八个、南人只有一个。不光丞相平章,下面的左右丞、理问、参知政事、左右司属官皆是如此。】

【很明显,虽然河南行省也执行参用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及南人的政策,但是这里的蒙古勋贵任职比例比其他行省更多,在河南的官场上,蒙古人和色目人有绝对的优势。】

【河南江北行省创建之初,元世祖忽必烈就特地下旨说过“以蒙古语谕河南,汉语谕福建”,大概就是因为河南行省官员中蒙古人数量太多。行省衙门的通用语是蒙古语,高官们看不懂范孟在墙上题的反诗也能说得通。】

【伯颜执政时汉人、南人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压,别的不说,他肯定不会让汉人当他大本营的一把手。】

【但是范孟在假冒钦差之前只是个底层小官,他考虑不了那么多,只想怎么风光怎么来,怎么泄愤怎么来,怎么恶心蒙古人怎么来,于是自命为都元帅之后便任命已经退休的廉访使段辅为河南行省左丞,没几天又把他升为平章。】

【范孟一步升天身佩虎符调兵遣将已经骇人听闻,他又任命一个已经退休的廉访使当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不得不说,这在伯颜执政的官场上过于炸裂,但凡有点常识都会知道肯定不正常。】

【要知道元朝汉人担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非常罕见,罕见到什么程度呢,至大元年何伯祥之子何玮因拥戴海山兄弟有功出任河南行省平章,这件事情定下来之后,当时的儒士文人敲锣打鼓普天同庆,还有人特意写诗来纪念这事儿,诗里还把何玮比作受到中原百姓“夹路争拜”的商汤贤臣莱朱,什么冰川融化、春到梁楚、雨露甘霖、滋润中土,总之就是怎么夸张怎么来。】

【河南行省在元朝是个很特殊的行省,具体情况我们待会儿解释,反正就是河南的平章政事不只一位,而是两位】

【因为南宋与金国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河南一带分属两国,后来又有蒙古骑兵南下,经过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争践踏,河南江北人口锐减,大片良田沦为荒地。】

【蒙元时期朝廷在河南行省大量屯田,无论屯田面积和户数,这里的规模都是全国各行省之首。而且河南行省屯田大量使用“屯储御军”,军屯的比重很大,所以朝廷特意分出一名平章佩虎符专门提调屯田之事。】

【在两名行省平章同时在位的情况下,“首”平章才是主持政务的一把手。】

【尽管何平章当的只是提调河南行省屯田之事的平章,但是不影响天下文人儒士觉得他给汉人长脸,觉得汉人从此要走上康庄大道,走上摆脱蒙古人压迫的光明前途。】

【在当时的环境下,汉人能在河南行省衙门当个正儿八经的官儿都很难得,大都朝廷那么多汉人官员卷生卷死削尖了脑袋往上钻,怎么可能让一个已经退休的老头儿当正经一把手?】

【但是吧,这事儿从头到尾都不按常理走。】

【在这起案件中,范孟杀的所有官员无一例外全是蒙古人和色目人,而汉人即便和他过不去也只是被关进大牢不会丢掉性命,足以看出他的怨气在针对哪些人,也更说明这件事儿的确就是他不堪欺压才铤而走险报复上官的极端行为。】

【史书记载,“范孟之徒伪造中书之奏目,矫为行省之文符,路下之州,州行之县”,当时“寓公富民及小吏之桀黠者悉授伪官”,且“百官俯首听命”。】

【后至元五年,当时的天下还没有太乱,朝廷的军队非常强大,河南行省号称“京师之庭户”,朝廷断然不会放松对那里的控制。范孟等人知道他们的做法风险很大,即便暂时成功也不会维持多久,但是他们还是干了。】

【范孟等人铤而走险可以说是走投无路索性鱼死网破,而河南行省的官员那么给范哥面子,那就和伯颜这个极力欺压汉人的大权臣脱不了干系了。】

【上期视频中我们已经说过伯颜这个失了智的大权臣为了排挤汉人都干了什么失了智的事情,这里就不再多说,我们只说他的排汉政策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伯颜是军功出身的大权臣,因跟随武宗海山转战漠北屡立军功,被武宗提拔为尚书省平章等,后转任河南行省平章。河南行省是他立功发迹的根据地,他回到大都后必定会安排亲信接手河南。】

【上行下效,伯颜在朝中一手遮天,竭力打击汉人、南人,他安插到河南行省的亲信肯定会不遗余力的执行他排除汉人、南人的政策。官场上遭受的排挤欺压的汉人官吏不单单是范孟一个人,而是全体汉人。】

上一篇:她在电竞圈封神 下一篇:枕边潮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