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50)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伯颜若只是排挤打压汉人也就算了,中国人的卷都是祖上传下来的,不管要求有多苛刻,总会有那么一群人能达到要求。中原那么多人才,只要有路能走,不管朝廷留给他们的路有多窄,他们都能想办法挤上去。】

【但是伯颜不只是加大汉人入仕的难度,他把汉人、南人入仕的独木桥科举制度给废了。】

【汉家读书人穷经皓首,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往死了学,结果入仕的途径被朝廷的大官给堵死了,还让那些大字不识几个的蒙古人、色目人在他们头上蹦跶,这能忍?】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次是真的触及到他们的底线了。】

【范孟搞事那些天走哪儿杀哪儿,不管是行省衙门还是地方州县衙门,被他杀掉的清一色都是蒙古人、色目人。而范孟的同党和众多睁着眼睛装瞎子的“胁从诖误”者,则全部都是河南行省中下层汉族吏民。】

【范哥这人是典型的看人下菜碟儿,他当小吏的时候被磋磨了二十年,一朝得势便可这劲儿的提拔和他当年一样惨的小官。而那些前程本来就不错的汉人官员就倒霉了,要么被发配到又苦又累俸禄还少的职位感受感受他们以前受过的苦,要么直接绑起来扔进大牢。】

【在官方史籍中,范孟案被称为造反,个人认为这个定位没什么问题。王朝的崩溃从来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这事儿非常直观的反应出元朝民族压迫和民族矛盾的严重性,也是中下层汉人官吏对伯颜排斥汉人南人政策的反抗。】

【伯颜的排汉政策过于丧心病狂,当时有读书人在诗中写道:儒生心事良独苦,皓首穷经何所补?胸中经国皆远谋,献纳何由达明主?】

【万千读书人悬梁刺股想要“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既然朝堂上找不到他们想要的“明主”,那就换个能让他们施展抱负的“明主”。】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就算注定会失败也无妨,他们不是螳臂当车,他们这是在和不公的世道作斗争!】

朱元璋听到这里心情激荡拍桌叫好,“敢叫日月换新天,这话说的好!”

难怪刘福通那么喜欢“明”字,小明王、大明朝都用“明”。

日月为明,他要是能当皇帝他也用“明”。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话说的真是太好了,不愧是神仙。

沐青矜持的挺起胸膛,只敢悄咪咪在心里自豪。

那是,也不看这诗是谁写的,当然好的不要不要的。

第21章

朱元璋现在已经不苛求天音说的全部都能应验, 当笑话听也挺不错。

要是一年来个三五次,他连招待弟兄的酒宴都省了。

他是泥腿子出身,虽说这些年涨了点见识, 但是对朝廷内部的党同伐异依旧很陌生。他以为濠州城里几位大帅勾心斗角已经很糟心, 没想到朝廷官员之间的恩恩怨怨更糟心。

带兵打仗难, 管理军队难,干什么都是难,唉,活着可真不容易。

老朱心血来潮感慨一番,找继续盯着光幕听故事。

【范孟矫诏掌权之后河南行省的官员过于配合,所以有人怀疑他是不是皇帝安排过去搞事儿的,但是在他搞事之前, 锅哥已经开始和脱脱等人接触谋划除掉伯颜, 只是当时伯颜权势太大, 他们商量来商量去都觉得赢面不大, 于是就一直拖着不敢动手。】

【结合之前范孟纯粹泄愤的行为推测,他应该勾搭不上皇帝,皇帝往河南行省插人也找不到他身上。】

【河南行省是伯颜的官场大本营,他的命令在那里说一不二,皇帝说话都没他的话好使。范孟在他的地盘上搞了那么大的事情,伯颜当场破了个大防, 那是逮谁骂谁,皇帝来了不妨碍他连皇帝一起骂。】

【范孟任命的河南平章段辅是已经退休的廉访使,廉访使是肃政廉访司的一把手, 是个非常重要的官儿, 专门负责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元朝在刚建国的时候就设立了这么个监察机构,但是元世祖忽必烈去世之后, 元廷内部争斗严重,偌大的监察机构缺乏管理,许多廉访使常年在地方任职,已经和当地官员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根本起不到任何约束作用。】

【官员和地头蛇勾结一直是个大问题,所以历朝历代基本都有规定地方官一任几年,任满必须离开,以此来防备他们和地方宗族结成利益集团。廉访使这种监察官员肯定也得定期更换,不然铁定会和地方有牵连,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朝廷对各地的肃政廉访司疏于管理,却不妨碍他们觉得这是个肥差。既然是肥差,那就得控制在他们蒙古人手里,汉人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上一篇:她在电竞圈封神 下一篇:枕边潮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