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81)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驱口和投下户要服役要交税,交的还不只是一层的税,天天起的鸡早睡的比狗晚,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赚的钱还不够交税的,用脚丫子想都知道他们的日子过的有多艰难。】

【驱口和投下户不如牲畜,不代表有自由身的蒙古百姓就过的好。】

【元代户籍诸色户计,有户籍的百姓被分为各种户,比如军户、匠户、站户、屯田户等等,据说一共有八十多种,分的非常细致。】

【蒙古百姓大多被分为军户,我们就来说说这个军户是什么样的户。】

【那时候的打仗和现在的打仗不一样,现在打仗国家准备物资,吃穿用度完全不用担心,武器装备国家爸爸给你准备齐全,万一在战场上出事,家里人也会被很好的照顾。】

【蒙元时期的兵制其实类似于北魏隋唐代的府兵制度,很有游牧民族的特色,士兵需要自备兵器、盔甲、马匹去打仗,但是他们和唐代还不太一样,唐代和府兵制有均田制来配合,唐兵有朝廷分配的土地田产来维持生活,蒙古兵却是什么都没有。】

【《木兰辞》中写“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写的是北魏府兵制,但是也能放在这里来理解一下蒙古兵出征之前要做哪些准备。】

【媳妇孩子没人照顾怎么办?家里没钱买马怎么办?没盘缠去打仗怎么办?没有盔甲兵器怎么办?蒙古贵族可不会管那么多,他们只会催着军户卖房卖地卖儿卖女来凑钱,要是误了服役的时间,等着他们的只有一死。】

【所以蒙古兵打仗抢夺战利品的情况非常严重,他们所到之处即便是普通老百姓也逃不过他们的劫掠,说是蝗虫过境也不为过,这都是有原因的。】

【那些蒙古士兵打仗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抢夺战利品来抵上之前买马买武器盔甲的钱,更有甚者是为了赎回他们的妻子儿女,这种情况下不抢也得抢。至于被他们劫掠的中原百姓会不会家破人亡,那不是他们要操心的事情,他们只想保住他们自己的安稳生活。】

冯国用冷哼一声,“果然是蛮夷。”

纳哈出怒目而视。

冯国用毫不客气的瞪回去,“难道神仙说的不对?”

纳哈出又憋屈的移开视线。

神明说的没有错,事实的确是这样。

可他们蒙古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难道还错了吗?

【在蒙古人四处征伐的时候,这种制度有被他们征服之地的战利品撑着,士兵们的生活还能得到保障。但是战利品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打仗的机会少了,没有战利品来当军饷,士兵们还能凭空变出来战利品不成?当然不能,所以大量蒙古士兵因为服兵役而倾家荡产。】

【元朝建立之后,很多蒙古人迁到山东、河南等地生活,但是就算你已经在山东、河南定居,放弃祖宗传下来的放牧生活改行去种地,朝廷的命令下来你也必须自费去打仗。】

【打胜仗有战利品,打败仗或者打了胜仗却没有抢到战利品,那就只能举家沦为驱口,为了活命给贵族当奴隶,一下子从一等民变成社会最底层,岂是一个“惨”字了得。】

第32章

纳哈出仰头盯着幽光闪烁的光幕, 想在朱元璋面前辩驳几句他们蒙古百姓过的没那么不堪,张了张嘴却一个字都没有说出来。

神明说的没有错,蒙古百姓的日子过的的确不太好, 但那也是他们蒙古人自己的事, 眼前这几个汉人跟着瞎操什么心?

朱元璋面沉如水, “纳哈出,你真的觉得百姓全死光了对朝廷来说是好事儿?”

纳哈出咬紧牙关,理智告诉他百姓过的苦就是朝廷没本事,但是身为蒙古人,让他在汉人面前承认蒙古人不行绝对不可能。

蒙古人怎么了,蒙古人中也有能治理天下的能人。

刚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该懂的道理他都懂, 但是自尊心不允许他认错。

说的跟汉人治理江山就能让百姓过的多好一样, 要是汉人当皇帝能让天底下所有人都吃饱穿暖, 中原王朝也不会一个接一个。

朱元璋听不到回应也不着急, 抿了口茶水继续听。

蒙古人中数量最多的是军户,汉人中数量最多的是民户,朝廷的苛捐杂税还有繁重徭役大部分都分摊到民户身上,不管是什么户日子都过的苦不堪言。

【元朝的职业划分足有七八十种,占总户数最多的是民户,这是大元最基本的一种户计, 承担赋税徭役的主要就是他们。】

【朝廷为了更好的横征暴敛,还特意将南北民户分开管理,北方民户细分出许多别的户名, 通过设立不同的户别来征收不同数目的“科差”“税粮”还有各种杂税, 而南方的民户则是根据地亩纳两税和杂税、杂泛差役等。总之就是南北各有各的苦,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上一篇:她在电竞圈封神 下一篇:枕边潮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