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匣香(41)

作者:烈驹 阅读记录

彼时是民国十二年的冬季,也就是1923年。槟城的冬季不似北京四季分明,甚至见不到一点雪花,它像是没有脾气地糅合了各种气候,呈现在观览者眼里的只有一种温度:湿热。齐鬙殷到了冬季就会去想鲁晓颦,想起了在广安门外两个人结亲的记忆,以及月叩香雪的夜色中盛开的腊梅花无不带着鲁晓颦身上的暖意。他热切期盼与鲁晓颦的团聚,每次他都要在信中问她何时能来?

鲁晓颦回答自己的二哥尚在人间,她要找到他,否则她即使获得幸福,对于家人她也是心中有愧。齐鬙殷看她说得义正言辞,猜想她是心里有一道无法越过的坎儿。却还是禁不住每日问她,有时他等不及她的来信就已经铺开纸,在上面记录自己的相思之苦。

民国十五年,即1926年鲁晓颦的织纺初具规模,她将眼下开设的纺织坊告诉齐鬙殷,他无半点喜悦,鲁晓颦开办织布厂,等于间接告诉自己不急于和自己团聚,要在无锡待上好一段时间,齐鬙殷心内焦急,一家团聚是他多年的梦寐以求。他也知晓鲁晓颦如此是因为自己的二哥,曾经他俩有多恩爱,她便对家人的死生满多少愧疚。只有找到她的二哥,她才会放下杂念与自己一起生活。令齐鬙殷没料到的是鲁晓颦面对人生时的坚韧,挫折未曾打倒她,反而令她越战越勇。从前他只爱她,现在爱中又多了一份尊重。

那一年发生了许多事,张笃承偕同他的太太韩七宝来到了无锡,现在他是以国民军的身份进驻无锡。张笃承并没有料到会在无锡遇见鲁晓颦。在众多手工业者中,她只是其中较为出众的一员。

第24章

民国十五年是风雨飘摇的一年,那一年中经历的是是非非有些人回味如同嚼蜡一般,有些人则春风得意。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齐鬙殷照旧跟着齐家二叔公跑布匹生意,他向二叔公齐哲程提议桑蚕丝虽是飘逸,却容易破损,也不适于运动,或用一些看着光泽度好穿着舒适的布料替代。他不囿于传统布匹图案,便与二叔公商量在图案中添加点新意,好比西洋女装的新奇图案,既看着新鲜也可降低成本。齐哲程采纳了他的理念,生意更加红火,也渐渐倚重了他,大有将来把店铺传给他的意思。

同年十月,委以重任的张少帅携家带口到达了无锡。冥冥之中人与人之间的牵绊仿佛事先安排好一样,仿佛书中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张笃承也未曾想到过日后会遇见到鲁晓颦,他曾经上过心的鲁家千金。

此时的鲁晓颦已经不再是那位不谙世事的少女,她是位有着四岁孩童的年轻母亲,含辛茹苦拉扯自己的孩子,抚育他成长。鲁晓颦怀揣着对齐鬙殷的浓情,却倔强地一定要去找自己的哥哥,才和齐鬙殷团聚,否则她无法原谅自己。过去她化名为萍青给齐鬙殷写信,渐渐的她用了自己的本名,将在无锡的住所告诉了齐鬙殷,在她心中有份期盼,假使鬙殷得空,也能来探望自己。

鲁晓颦日间和织纺的师傅们研究新的织布技术,和师傅们一道织布,晚上回家辅导桂生读书,她认为教育能够根治愚昧,“玉不琢,不成器”。无数个黑夜长灯下拉长的是她和桂生的影子,鲁晓颦用水笔在白纸上写下一个汉字,要桂生依着她的口型去念,或者拿了瓜果蔬菜、鲜花诉说无数有趣的故事结合汉字让他记忆。有时桂生念错了字,她也不着急,笑着于一旁鼓励他。桂生虽只有四岁,却天资聪颖,小小年纪学会了背诵《三字经》、《诗三百》。

民国十六年秋,桂生懂事了些,鲁晓颦拜托了织纺中德高望重的师傅苏金旺老伯照看织纺,自己带了桂生去了北京找哥哥鲁少陵。

回北京的前一天,她用棕茀沾了翠罂油抹了头发、拿了繁露点唇、找到以前穿的翠绿色袄衣、虎皮袄子披在身上在镜子里看了好久,又抹掉嘴上的口脂,虎皮袄子和翠衣袄子也被她重新藏进箱子内。桂生从没有看见母亲这样,他手里拿着刘绍才买给他的拨浪鼓,坐在凳子上看着母亲发愣。

第二日鲁晓颦依旧穿了素色旗袍,带了些钱抱了桂生北上,当她下了火车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禁不住感慨,再一次回到北京恍如隔世,那时候的鲁晓颦还养在深闺之中,现如今自己朱颜未曾改变,但已经物是人非,细数时光她离开北京已有五年之久。鲁晓颦生怕孩子被挤散了,紧紧抱住桂生,冲破人群出了站台,她左右环顾了四周,凭着记忆走到了车站外。

车站外一名穿着打了补丁衣裤的黄包车车夫正摘了八角帽,拿挂在脖子上的白毛巾擦头顶上渗出的汗珠,看见鲁晓颦拿了鸦青色包袱怀里抱住幼小的桂生东张西望,拉着车跑到她跟前道:“这位太太,你要去哪?”

上一篇:我宠着你呀 下一篇:星光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