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盲女的英雄之旅(839)

作者:青薇筱语 阅读记录

这样呢,就会做到手中有具体的工作,心中有大楼的全貌。这样的做事用心的工人,被提拔重用只是时间问题。”

楚丽华突然有些懂了,那也是一个三个建筑工人的故事。

三个建筑工人在砌墙,路人问第一个建筑工人在做什么。答曰:“你没看到吗?在砌墙。”

又问第二个建筑工人,他想了一下说,“我在盖楼房。”

而第三个建筑工人的答案却是,“我在建设一个新城市。”

于是,多年以后,第一个建筑工人依然还在砌墙,第二个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包工头了;第三个呢,则是一家大型建筑公司的老板了。

这就是差距。在做事的时候所思所想带来的差距。

楚丽华觉得,这个之前秦擎所说的“安慰剂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要往什么地方想,最终就会成为什么样。

——“秦先生,我明白了,那第二个呢?”

理解了的楚丽华,越发的饥渴了。

——“不急,刚才的例子,想必,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了。但我们同样需要知道,伟人是怎么理解的。

就刚才那个例子而言。叔本华的理解是,人要学会“认识自己”,也就是了解清楚自己的最重要的意愿。

同时,他也应该大概明白自己应该从事什么职业、需要扮演什么角色,以及自己和这个世界是什么关系。

这个意思是说,我们既要低头认真工作,也要偶尔抬起头看看远方的目标,这样才能确保自己步伐,是朝着目标方向直线前进的。

否则,只知道埋头苦干,等走出了好远,忽然一看,才发现走了一大段弯路。后悔是来不及的。”

果然,比自己理解的,要深刻多了。

见过了一会儿,楚丽华缓缓点头了。秦擎知道,这是理解了。

这才接着解答刚才她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另一个看待自己的方法,就是活在当下。

叔本华建议我们忘掉过去、关注现在和计划将来,让这三者达到平衡,不至于互相干扰。

那么怎么算是干扰呢?接着前面的例子:有的人只知道低头苦干,走了很久,忽然发现走的是错路,马上就痛苦不堪、无法自拔,甚至会完全改变之前明明很正确的、对人对事的态度。

还有的人呢,经常担心未来可能发生的祸患。比如,将来房价会不会跌,我前年买的房子该不该卖掉。

如果发生了经济危机,我到底是该持有货币资产,还是实物资产?将来如果家人得了癌症怎么办?等等等等。

如果脑袋里整天想着这些没有发生的祸患,那么过日子就别想消停。

叔本华说,那些不确定是不是会发生,或者不确定什么时候发生的祸患,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当作永远不会发生。

如果不这么做,你就是在提前兑换人生的痛苦,把未来的烦恼,拿到今天来消费。

他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愉快地接受现在,有意识地享受每一个可以忍受的、没有烦恼和痛苦的当下。”

第643章 自己生活,让别人也生活

——“活在当下?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及时行乐呢?人生不都应该有计划吗?有计划就以为这规划未来呀?规划回来,还是活在当下吗?而且,过去是不可磨灭的啊!就算失败了,也有一定的经验教训可借鉴。”

楚丽华随着大脑的思考,连珠炮似的说出自己的问题。

——“人们现在想着过去的失败,可能是为了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对未来的筹划,其实也可以防范可能的灾祸。哲学思想,本身就是主观意识的东西,所以对于叔本华的建议,我们既要有所取,也要有所舍。

所以,我一开始就是说叔本华说,观点有所局限性,并没有说让你全盘接受。”

——“嗯嗯,是我理解错了。我的思维方式没有完全打开。秦先生,你接着说。”

这一次,楚丽华的态度更加恭敬了。

——“说完了怎样看待自己。我们来讲第二个态度,就是怎样看待他人。在这世界上生存,我们永远需要和别人合作或者打交道。

叔本华建议我们,和人相处,要掌握两个能力:一个是“预见能力”,它能帮助我们避免受到伤害;另一个是“宽恕能力”,它能避免我们受到人群中是是非非的困扰。

我总结这个意思,就是那句中国的俗话:“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叔本华也引用了一句俗语。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以承认这个事实为前提,要在人群中生存,我们就必须容许别人有他们自己的个性。

我们既不应该期待别人改变个性、也不谴责别人的个性与我的不一样。这就是“自己生活,也让别人生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