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248)

作者:青色兔子 阅读记录

然而随着这四百年来, 豪族大族的崛起, 此时选拔官员的话语权已经完全为这些特权阶级所垄断。所以袁氏四世三公, 门生遍布天下, 才能有一呼百应的能力, 连原本的冀州牧韩馥都要让出地方来给袁绍——因他从前就是袁氏举荐的, 更清楚袁氏所代表的能量。

如曹操、刘备等带兵的势力,每到一地,也必须与当地士族搞好关系, 甚至是对士族进行拉拢。陈宫能迎曹操入兖州,也能联合士族背叛曹操,若非荀彧守住根据地,曹操已失兖州。而真实历史上,刘备入益州后,更是与益州豪族吴氏联姻。

刘协去年雷霆手段,斩杀长安城一十九豪族之事,若非有他天子正统的身份压着,手中又有二十万大军,早就会被豪族世家联合放倒,另换一个刘氏新皇帝上来了。饶是如此,天下豪族听闻此事,焉得不心惊?可以说刘协得民心,却已失去大半豪族世家之心。

如今朝廷已收南阳、河东两郡,正是要大量委派官员之时,刘协当然不愿意看到选上来的官员全是世家豪族之后。

“的确如此。”杨修皱眉义愤,“有些送上来的孝廉,当真不成样子,不过仗着累世的祖上关系,便你举荐我的儿子,我举荐你的女婿,毫无真材实料,只知四处玩乐、互相提携。”

刘协咯咯一笑,道:“民间早传开了,有一首童谣唱的就是这事儿: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你们听听,连孩子们都觉可笑,可笑至极。”

话说到这里,殿内气氛一时凝滞,便在此时汪雨传报,说是曹大人来了。

刘协微感诧异,旋即想起昨夜在城郊农舍,酒后谈话时,曾对他说过,今日要他来未央殿,同杨修、贾诩等人议一议官制改革之事。只是随后董意出事儿……

曹昂已步上殿来,还是昨日那一身衣裳,面色如常,只眼底有些不明显的暗青色,站定便告罪,“臣来迟了。”

杨修与贾诩等人还不知董意之死。

杨修笑道:“子脩兄来迟了,这真是破天荒头一遭,该罚,该罚!”

刘协仔细看了曹昂两眼,见他摆着一张“谈公事专用脸”,便没有提昨晚的事情,点一点头,道:“你来得正好,刚要说到正题。如今河东、南阳两郡要用人,朕要从这二郡行新的人才推举之法。另成一项正式的新制度,需要时间与实践,当下是来不及了,但朕绝不愿此二郡再落入门阀之手。朕要选信得过之人,走访河东、南阳二郡,在清贫读书人、薄有资产之家的子弟之中,做个评级,按评价分派官职。”他所说的清贫读书人、薄有资产之家的子弟,乃是区别于豪族世家,实际上便是普通知识分子与中小地主。

这想法刘协曾对曹昂透露过,当时刘协想着让曹昂去主理此事,但如今董意身亡就在昨日……

杨修却是第一次听皇帝说出这办法,闻言双眼一亮。他是极为聪明的,心知皇帝既然对他们说了此事,那多半就是要他们去办此事。他得以绕开河东郡或南阳郡当地的世家势力,只凭他一句断语,就能举荐一人为良才。

曹昂仿佛明白皇帝的迟疑,低声道:“臣愿往。”

刘协原本也是要他主理此事的。两人沟通最久,曹昂也最明白他的用意。况且南阳郡倒也罢了,袁术败退,已是权力真空之处,只要与当地士族周旋好,便无大碍。河东郡却还有原属于张扬的人,权力交接之时,比之南阳郡的情况要微妙许多,非得是周全机敏之人,才能应付得来。

刘协道:“朕也是此意,要偏劳子脩与德祖。到时候你们去两地走访,也是个体力活。贾先生就居中留在朕身边,为之拟定细则——与尚书台那些迂腐的老头子往来交锋。”

贾诩抚着山羊胡,微微一笑,道:“与人打嘴仗,此乃臣一大乐事。”他儒学大宗出身,与动辄引经据典的老学究辩论,往往占尽上风。

刘协又与他们商讨了一下两地难处,另外还要选属官陪同曹昂、杨修出行。这属官其实也就相当于监察曹昂、杨修的。毕竟历来行事,二人为公,若全凭一人决断,可就太考验皇帝对此人的信任度了。

至傍晚时分,杨修与贾诩退下,刘协单独留了曹昂说话。

“你这些年一直跟在朕身边,一日不得歇息。眼下你又要往河东郡去品评良才,朕的意思呢,你离开长安之前这十余日,便在家歇息,忙一忙家事。”刘协翻着案上的奏章,顿了顿,尽量平常道:“董氏从前在长乐宫中,与万年长公主情同姐妹,知她亡故,皇姐也很伤心,朕遵从皇姐的谕旨,追封董氏为公主……”他见曹昂似要推辞,又道,“只是名号罢了,丧葬仍是从简,如今战乱,盗贼猖獗,常有掘墓取金之事发生。薄葬之下,倒是能令墓室安然。至于她父母之处,也另有抚恤。”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