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夜城的列车(169)

作者:倾江一诺 阅读记录

我很久没回过东北,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自称没有故乡。可这次一去,我发现很多新东西,或者说熟悉的东西。是那种就像我写在正文中的,一旦触及到就如火花般被瞬间点燃的东西,让我不得不相信故乡的神奇。就像我从来没听过二人转,就是会唱。从来没练过压声喊麦,但就是会喊,会摇花手。跟东北人打交道的感觉也是那么亲切……一种回到了舒适区的感觉。

不知道读者友友们会不会有相同的感受?

我看到评论区的友友们真是哪里都有(⊙o⊙)

于是当时身在东北的我开始重构《不夜城》的大纲,从主角团救人变为主角团被救,又变为互相拯救。我一开始想写一个好心有好报的故事,后来更想表达的其实是另外一些主题。

第一个是,什么人能够成为主角?

第二个是,“故乡情结”到底指什么?

第三个是,谈论民俗文化,到底在谈论什么?

第四个是,什么是环保?

四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人。只要是人,就代表了乡土、代表了民俗、就是主角。故乡不单指一个地方,而是一个精神的乐土,甚至可以没去过,这是我个人的想法。而环保,说实在的,每次我看到那种“人类就应该灭绝”的话都觉得特别没有意义,人类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环保已经彻底变成人类之间的事了,动物们的力量根本不足以跟人类抗衡,人类想要环保只能靠自己,人类的环保归根结底也是为了自己,一切都在人类的一念之间。我欣赏积极寻求出路的人,不喜欢说话单纯为了向无辜群众发泄情绪的人。有那么多人还在努力生活,有那么多人还在尽力保护自然。

什么又是广义上的东北文学呢?在我看来,只要可在东北发生的,一切都是关于东北的文学。

————

由于写到故乡,就必须大量写家庭。我正好特别爱写家庭关系。所以在这个故事中除了姜辞墨之外第一个被构思出来的人物是——侯佳音!

哈哈哈,没想到吧?我为河北发声。侯佳音原设定叫刘佳音,其实刘也是河北大姓。在这个故事中我设定各省人物都冠有当地的特色大姓,比如东北群的于、曲、隋、姜、毕,华北群的崔、史,巴蜀群的蒲、邓,安徽群的彭,甚至欧阳。侯佳音一开始是一个纯纯的追星族的形象,后来经过不断进化变成了现在的梗王和逗比,她性格真的蛮适合做明星的。

第二个是周龙,来自农村的小伙子。我想通过他说明的一个事是,刻板印象也是印象,可以被转化和利用,可以被变废为宝。

第三个是陆娜两口子,因为一南一北好办事。初始设定里的陆娜两口子是纯纯穷游,超穷的那种饭店打工仔,荆钗布裙难掩绝色。结果人一出来我想,算了,给他们点钱吧,就成了现在这样。陆娜的兄弟姐妹原本可以共同团结,可被一碗水端不平的父母毁了,我想跟这些父母说:他们毁的不仅是自己不重视的孩子,也毁了自己重视的宝!陆娜的安全感特别差,就是因为她被环境感染了。她大姐变得软弱,二姐浑身带刺,她哥哥对她算好,但她难以跟哥哥亲近,也是因为长期乌烟瘴气的家庭氛围。她哥哥行为冲动极端,都跟家庭有关系。

关于阿锴我要啰嗦几句,车厢里面这几位男性其实人格最健全的是阿锴。一个快乐的人才能最终点破黄鼠狼设置的密码。

第四个是爱新觉罗大头,主要是我老家真的不少满族人,写东北不得不写到民族问题。他之前采访的内容流于表面,处理好自己的生活以后,才懂得如何正视民族文化。

第五个是杜雨晴,一个文艺少年。我不太想聊她,她的经历主要取材于我个人的经历,有美化,我一写到她有点PTSD。但杜雨晴真的是个好人,只是具有当代青少年的一个弊病,就是强行精神内耗(不是思考)。明灯是新时代东北作家群的缩影,慧真是四川抗震精神的象征。至于团团最后出国了,因为她是对故乡最执念的,所以她必须出国,才能完成人的转变。

第六个是松君。松君的背后是东北工业化和工人下岗潮。松君的一女一儿,也代表了很多多子女家庭的痛。

第七个是关塔那摩亚。关蕴梅的形象取材于我的一个长辈,祝她长寿且欢乐。在这个家庭里能看到各种人,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它能让人感到幸福。俗话说“文章憎命达”,不知道钟梦茜作何感想。

隋风哥很能治愈自己,毕德夕就是他的“罗恩一家”。她带给他爱,带给他家。要是问隋风能带给小夕什么,我觉得是一种缓冲吧。德夕差点被婚姻和生育在这个社会所带来的隐形代价吞没,幸亏隋风愿意去反思这种牺牲,以及德夕她家愿意去支持德夕去捍卫自己的人格。隋风的36岁为了对应18年东北18年北京,德夕的年龄对应82年生的金智英。

上一篇:向光[追夫] 下一篇:恶意杜苏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