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国医/国医:一个人撑起一家三甲医院(480)

作者:君子如珩 阅读记录

面对季风文的质问,一群人都低着头。

就患者的这个病情来说,云珩这么一群人,能够判断出患者可能是热入血室,其实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了,之前患者也看过别的中医,之所以有医生看出调补气血的药物,正是因为连热入血室都没看出来,要不然,三剂小柴胡汤,患者早已经痊愈了。

云珩党思平这么一群人,都只是住院医,能有这个水平真的很不错了。

可季风文现在是在教学,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出现什么错误,就要让大家引以为戒。

而且在这个病症上,党思平、岳少江,至少稍微用点心,不先入为主,和云珩一样,再详细的看一看患者的病历,其实完全是能察觉到异常的。

现在季风文要教给他们的就是思维。

站在病房门口的张海华和刘可翔两个人也听的相当认真。

如果不牵扯到理论,就思维模式而言,中西医在有些时候其实是可以相互借鉴的。

刚才季风文和云珩的一番说法,哪怕是刘可翔这位急诊科的主任来听,都觉的受益匪浅,获益良多。

“张主任,您这个小师弟比我想象的还要优秀啊。”

刘可翔低声对张海华道。

这会儿在边上听了这么会儿,刘可翔是越听越震撼,越听越对云珩这个人感兴趣。

“是啊。”

张海华点了点头,心说老师也真是运气,竟然遇到这么一位妖孽。

张海华都有些想不通,云珩明明去年才毕业,而且一直在社区医院,他究竟是从哪儿学来的这么多东西,特别是这个思维模式,哪怕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资深医生也不一定比的过。

第266章 针刺期门

“在这一点上,大家要多多和云珩学习。”

季风文看着众人,语重心长:“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每个人身上也都有缺点,一个人想要进步,首先就要认清自己,善于改正和隐藏自己的缺点,从别人身上学习别人的优点。”

说着,季风文又看了一眼任学东,道:“在这一点上,任学东表现的就非常好,他就很懂得向云珩学习,刚才云珩在专注看患者的既往病历的时候,也只有任学东和云珩一起在看,你们其他人,却没有一个人想到再去看一看患者的既往病历.......”

“人不可以没自信,但是却不可以自负,自信那也是建立在反复求证,反复验证的基础上的。”

季风文道:“大国手谢云章,大家想必都知道,咱们杏林界赫赫有名的国医大师,杏林国手,谢老的望诊那是相当厉害的,用眼睛一看,基本上就能看出一个人有什么病症,可哪怕是谢老,在给患者治疗的时候,也都反复询问,仔细辩证,以求无错。”

季风文说的谢云章,云珩等人都是知道的,杏林国手,国医大师,工程院院士,京都保健局的专家,享受正部级待遇,那是给国家领导人看病的牛人,而且有时候还会代表国家出国给国外的一些元首瞧病,是目前国内杏林界影响力最大,权柄最重的一位中医名家.......

放眼全国,包括西医医生在内,还没有一位医生能有谢云章那样的威望和权柄。

谢云章最为人乐道的就是望诊,十五年前,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有几位外国专家现场刁难谢云章,谢云章单凭一双眼睛,不摸脉,不问诊,就准确的说出了每一位患者的病症,一时间让现场的外国专家和国内的西医名家瞠目结舌,那一次的事情也在杏林界传为美谈。

可即便如此,谢云章在实际的坐诊中,也都是反复询问,仔细辩证,很少单凭望诊给患者用药治疗。

“云珩,你给大家说说你的心得。”

季风文笑着对云珩道:“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云珩想了想道:“我去年刚到社区卫生中心的时候,也不过毕业三四个月,在西华医院待了也不过一个月,临床经验几乎为零.......”

“在社区卫生中心那边,我初次坐诊的时候,心中也是很忐忑的,因为没有老师,没人告诉我对错,在面对患者的时候,我必须小心小心再小心,谨慎谨慎再谨慎........因为我知道,我任何的疏忽,都有可能给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这是云珩的心里话。

云珩现在之所以能养成谨慎的,反复求证的思维模式,其实也正是在社区医院的日常坐诊中养成的。

俗话说的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用在云珩身上也是很恰当的。

像任学东、党思平包括岳少江在内,这些人在大医院,那都是有带教老师的,新人,哪怕是八年本硕,三证到手的硕士研究生,有着行医资格证,最初到了医院,上级医生也不会贸然给你独立应诊的机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