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八件有趣文物开始(169)

再到第五卷 突然又冒出来一条钞法内容,是至正十年的新钞发行事件,共计九百多字。②

明初编写的《元史》,其中的货币部分体例错乱且内容含糊不清。

史书都编出了这样,也就不必奇怪朱元璋为什么会弄出落后的大明宝钞制度了。】

朱元璋与朱棣看到此处,皆有恍然大悟感。

父子俩对视一眼,看到对方眼中仿佛写着一行大字,「经济相关人才,快来啊!」

人才不会凭空冒出来。

虽然两人都不擅长经济,但听了这一期水镜主题故事能确定只要认真治史可有收获。从秦汉至大明,中国经济发展兴衰史蕴藏着丰富历史经验,真懂了是能为后人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今年年末特考又能添一类新考题了。

水镜影像没有到此结束,就听咕咕的声音飘了出来。

【话到此处,本期“钱币”主题结束了。

算起来,我们已经一同观赏了“下西洋”、“身份证”、“历法”、“气候与植物”、“化学”、“字、纸、印刷术”、“钱币”七个主题。

「八件文物,剧透历史」系列只剩一件了。看进度条,大家能发现本集视频只放了一半。

视频后半部分,将放出最后一件文物主题「地图」。结合地图,也不搞复杂的内容,将此前挖的几个小坑填上。

先来看,白银全球矿脉地图。】

朱元璋与朱棣瞬间瞪大眼睛!

作者有话说:

本文进入完结倒计时啦~

开文说了是中短篇,写写明朝与秦朝的一些事。八个主题也就写得差不多了,这两天搞收尾会有加更掉落。

——

——

①引自:陶宗仪《辍耕录·钱币》“钱用于阳,楮用于阴。华夏,阳明之区;沙漠,幽阴之域。今陛下龙兴朔漠,君临中夏,宜用楮币。”

②参考《中国货币史》,彭信威·著

第77章 第七十七章

◎一更◎

哪个皇帝会拒绝一张白银矿脉分布的世界地图?

反正朱元璋与朱棣没有在这件事上故作姿态表示不要。

哪怕这章地图不够详细, 没有清晰标注出国家名称,只用银元宝作为记号标出了世界银矿的大致走向,但它也足够称得上绝密情报。

等啥啊!

立刻动笔, 依样画葫芦, 快速抄下来!

朱家父子俩早有准备。

此前农作物的引入视频提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水镜上放过一幅粗略的全球地图。

早就把那幅世界地图复写了多份, 眼下派上了用场,取出简易地图直接在上面添加标记。

随着一笔笔落下,第一反应是隔壁东瀛的银矿资源很不错的样子。

水镜:【这幅地图画的是20世纪之前勘察到的全球银矿资源分布。

如图所示, 我国的银矿资源不能算丰富。虽有不少银矿标记,但小型矿多而大型矿少,贫矿多而富矿少。

外加当时的冶金技术, 限制了一些伴生银矿炼制出纯度较高的白银,使得国内本土银产量低。

同时, 还有一点限制了银矿的发掘。

古代讲究风水墓葬, 山陵之地多为墓葬首选场所,偏偏山脉里又是富于矿藏的地点。

采矿业得不到进步发展, 亦是被不能挖人祖坟的风俗所限制。

种种因素叠加让中国古代缺少本土白银来源。

那么明朝究竟缺不缺白银?

在此之前, 要回答的是大明是否需要大量白银?

如果不用白银, 即便本土银矿产出量少也无妨, 说的是宋元时期之前的中国。

明朝时期情况已经不能与之前朝代同日而语。

洪武末年,朱元璋发行的大明宝钞在沿海地区的商贸领域已经名存实亡, 商人们自发改用金银进行大额支付。

不过, 明初实行抑制商业政策, 商贸领域所需的货币化银两尚且够用。

对于百姓来说, 进行大额支付的情况不多。哪怕宝钞急速贬值, 但在小额支付时惯用铜钱。

明初币制是铜钱宝钞并行。即便铜钱流通量紧巴巴的, 但也扛住了部分宝钞贬值引发的疾风骤雨。

最急于改变宝钞制度的,不是商人,也不是平民百姓,而是官员们。

明初官员的薪资俸禄由「实物+宝钞」构成,宝钞的跳楼式贬值让官员们越来越穷。

就在此刻,永乐帝带着他的点石成金技能来了。】

朱棣:???

在经过一系列的水镜影像教育后,他已经很有自知之明,从没发现自己与钱有缘。他在经济方面无知得很稳定,怎么能点石成金?

这是反讽吧?一定是反讽。

水镜:【最初,我们讲过郑和下西洋。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关于下西洋究竟是赚钱或是亏钱,学者们有过激烈地争论。

山海十八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