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212)

作者:于欢 阅读记录

哥舒撼听后大惊,他看着自己最信任的部将,自至潼关以来,所有事,他几乎都会单独与王司礼商议,对于王司礼的提议,他很是不高兴的斥责道:“谋害朝廷命官,劫杀宰相,这样做,无异于谋反,我如果听从了你的话,那我与陆善又有什么区别。”

“诛杀张国忠乃天下臣民的心愿,只要元帅心向大唐,您诛杀张国忠后,再兵出潼关,天下百姓都会拍手叫好,不会有人说您是想要谋反的。”王司礼又道。

哥舒撼仍然有所犹豫,“天下人的确对张国忠痛恨无比,可是圣人却不会这样想,圣人信赖与器重他,我如果杀了他,圣人就会觉得我的权柄太重,从而疑心于我,我是圣人的臣子,而不是万民的。”哥舒撼反驳道。

“元帅,圣人年事已高,若是您能扶持太子登位,这疑心自然得以解开。”王司礼继续道,“您不杀张国忠,张国忠必然会因畏惧您的权势而设计陷害。”

“你不用说了。”哥舒撼依然拒绝了王司礼的请求,“现在朔方军已经东出,河北有严平原的义军,河南也有魏王,局面已经在朝好的方向走了,此时的朝中,不应该生乱才是,若杀张国忠必引动乱,届时潼关若是失守,那么一切就得不偿失了。”

王司礼低下头,哥舒撼于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我知道张国忠是狡诈之人,可眼下形势严峻,稳中才能求胜。”

诛杀张国忠要冒的风险实在太大,作为潼关的主帅,哥舒撼不得不甚重行事。

然正如王司礼的提醒一般,在皇帝诛杀陆顺之后,原先的盟友张国忠,也开始惧怕起了这位手握重兵的边关大将。

而他的私欲与贪心,要远在国家与万民之上,大唐的将士在中原战场上浴血奋战,李光必坚守常山,张荀苦守雍丘,皆是以少敌多,苦苦煎熬。

而长安城却搅动起了另一番风云,局势一变再变,使得昔日强大的帝国,四分五裂。

作者有话说:

历史上的哥舒翰是中风偏瘫了(原因就是好酒色,好色是毋庸置疑,妻妾成群,长安城的坊间还有他爱妾的宅子,好像是叫裴六娘。)

女主没在潜水哈,苏荷知道那么多事,都是李忱派人告诉她的。

前期的战争是群像,尽力还原安史之乱,现代大部分人除了知道安史之乱这四个字,与马嵬驿之变,其余事情知道的就很少了。

安史之乱对李唐王朝的影响,可不是那一点点功绩就可以洗白与抵消的。

其他朝代都是先盛再慢慢滑坡,然后中兴,李唐的安史之乱就是直线下降,中兴…可以忽略的其实。

第156章 长恨歌(一百一十)

——长安——

哥舒撼出征前, 张国忠害怕其权重,遂安插眼线于军中。

王司礼奏哥舒撼之事为张国忠得知,张国忠便更加恐惧, 于是召心腹入府商议。

“右相, 此事虽然未得到哥舒撼的同意,然他的确有不臣之心。”

“如今朝廷的重兵全都在他一人手上, 如果他在此时率兵直指长安,那么他一定会和陆善一样, 以诛杀您为由,到那时,您的性命恐怕就难以保住了。”

“他之所以能够奏请圣人诛杀陆顺, 而拒绝了部下的提议, 只是因为圣人足够信任右相您,倘若他以大军相要挟, 圣人难道还会违背他吗?”

此时的张国忠,心急如焚,“局面已经到了失控的地步, 哥舒撼如今在潼关御敌, 无法召回, 况且一旦召回,他必知我杀他之心。”

“哥舒撼眼下不能动, 但是右相可以增长安兵马。”心腹献策道, “右相可以向圣人请命,以京师安危为由募兵训练, 再屯兵于灞上, 防备哥舒撼。”

张国忠便于次日上奏皇帝, 以京师无兵守御, 募兵三千于禁苑训练。

后又募兵万人,令心腹统领,借抵御叛军之名,屯兵于灞上,以防备哥舒撼。

而张国忠此举,也引起了哥舒撼的惧怕与不满。

此时地方战乱不止,常山与雍丘的唐军,面对数倍之多的敌兵,依旧坚守,而长安的朝堂上却上演着将相不和的明争暗斗。

二十万大军就驻守在潼关不出,宰相募兵,不为拒敌,而只为防备自己人。

雍王李忱在得知张国忠募兵屯于灞上之后,遂修书一封,命人送往了山南。

----------------------------------

——雍丘——

叛军主将林潮,原为雍丘县令,只会读书习文,并无领兵作战的才能,仗着麾下兵多,便轻视张荀,以为只要持续攻城,将守军的储备耗尽便能取胜。

面对四万敌军,张荀一刻也不敢松懈,与麾下将士同吃同住,甲不离身。

燕军日日来攻,于是张荀每趁燕军松懈之际,亲自领兵出城突袭,受伤之后,仅用布裹伤,而后继续作战。

至夜深人静休息之时,又派轻骑偷袭敌营,如此下来,雍丘守军坚持孤城整整一月。

唐军越战越勇,而燕军的士气却越来越低下,明明有着绝对优势,却始终无法取胜拿下雍丘的林潮,越发暴躁与恼怒。

休整过后,不甘失败的林潮再一次进攻雍丘,并且是亲自领兵,想要效仿张荀身先士卒。

“拿下张荀首级者,赏千金。”林潮大声喊道。

然而燕军士卒早已因为连日作战而疲惫不堪,面对杀红了眼的唐军突袭更是惧怕得往后撤退。

燕军连连败退,死伤的人也越来越多,林潮有些惊慌,害怕无法向陆善交代,只得连忙下令撤兵。

见燕军撤兵,张荀当机立断,亲率骑兵追击,不仅俘虏了两千余人,还一箭将林潮射下了马,差点活捉,唐军士气大振。

林潮从马背上跌落,头盔陷进了泥里,披头散发,狼狈不堪。

副将想要携他撤退,他却忽然不肯离去了。

“张荀,欺人太甚!”林潮回头,双目通红,他重新爬上马,勒令停止撤退,想要进行反攻。

然而燕军却不听从林潮的指挥,在俘虏了几千人后,张荀也停止了追击,并将俘虏带回城内。

林潮骑马追到城下,唐军向他射箭也不后退,“张明府。”

张荀走到城墙边,低头看着似乎没有进攻之意的林潮,笑道:“林县令难道是想通了,要做一个忠良之臣吗。”

然而林潮却是来劝降的,“我与你同僚一场,交情也不算浅,深知你的大才,实不忍见你命丧于此,如今燕军已经攻取了洛阳,不日将破潼关,直抵长安,大唐气数已尽,而足下坚守危城,欲谁为乎?”

听是劝降,张荀笑眯眯的反讽道:“足下平生以忠义自许,而今之举,忠义何在?”

林潮听后,面露惭愧,然而他却依旧不死心的说道:“我有四万人马,攻破雍丘是早晚之事,你曾经是唐太子的属官,却因忍受不了朝廷的黑暗而来到这谯郡,朝廷的腐朽,你比我更加清楚,如此君王,如此宗室,你还要愚昧效忠吗?”

“我张荀,忠的是国家与社稷。”张荀说道,“即使天子年迈昏聩,但宗室之中,依旧有明主,我始终坚信,大唐会有拨云见日的那天。”

“明主?为何我见不到呢。”林潮冷笑,“曾几何时,我也是满怀抱负,一腔热血的踏入了官场,寒窗苦读数十载,最终等来的是什么呢。”

“中原闹饥荒之时,你雍丘县的苦,难道不是宗室子弟所解?”张荀质问道,“那一车车救命的粮食,你怎能忘记?”

雍丘与真源为邻县,张荀初到任上时,与林潮相识,二人皆因不满朝廷黑暗而至地方,颇为投缘。

“张明府不会觉得唐廷会让一个废人登上那张宝座吧。”林潮说道,“即便有天纵之才,然以残废之躯,又岂能挽救社稷于垂危。”

张荀听得林潮如此羞辱,气得张弓搭箭,将林潮的马射杀,林潮也因此载倒在地,“你这种忘恩负义的东西,也妄谈社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