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天策(245)

作者:苏渔川 阅读记录

别忘了,他的背后还有整个儿清河崔氏!

虽然不到万不得已,他并不想动用这最后的砝码。

现在一切都看陆鸿的态度,假如眼前这小子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那么说不得,只有把他甩到一边,自己亲自上阵,来和那帮地头蛇扳一扳手腕了!

不过他对自己的劝说还是有一定的信心,他相信陆鸿这个人并不笨,在这么直白的指点之下肯定能有个明智的选择。

可是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的算盘再一次打歪了……

陆鸿见他终于把那两点理由都抛了出来,便敛去了脸上的笑意,严肃而认真地看着孔良,诚恳地说道:“孔长史,我正是站在整个安东大局的角度考虑,才选择安抚以温蒲为首的辽东系——内耗决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孔良瞪大了眼睛望着陆鸿,他为对方的天真而感到不可思议,他觉得自己刚才的一番话简直就是对牛弹琴,他甚至差一点就决定扬长而去,然后照着最坏的打算来自己单干——依靠清河崔氏的力量单干!

但是他还是强忍住了这股冲动,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再劝一次:“你错了,现在不是你要内耗,也不是我要内耗,是有的人拿整个安东都护府来跟我们耗!你这不是从大局考虑,你这是目光短浅、优柔寡断知道吗?咱们……”

“你才是大错特错!”陆鸿突然打断了他,大声而严厉地斥责起这位曾经令人敬重的高士,“我说的大局是安东,听好了,是安东,不是安东都护府衙门!是九十八万户、三百七十万口安东百姓,不是坐在归德巷对面那座大院里办公的几十个官僚!”

陆鸿说这话突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背着手在会客厅当中来来回回走了好几圈,想要将胸中窜出的腾腾火苗冷却下去。

谁知他越是来回走着,他的热血反而越滚越烫、心火越烧越旺,最后连他自己也要燃烧了起来,他站到孔良面前,手指着遥远的东方,瞪大了眼睛吼道:“你去过营州以东的地方吗?!你知道安东的百姓现在是怎样的生活吗?你知道安东是个多大的烂摊子、多腐化的无底洞吗?我问问你,如果你坐在我的位子,面对的是那样一群没吃没穿给五部傉萨当着奴隶的百姓,面对着朝廷官吏命如草芥、王书官文寸步难行的土地,你会怎么做?”

孔良睁大了眼睛,他说不出半句话来,他的心底里好像空然敲响了一鼎警钟,将他深深地震撼了……

他从来没想过,自己平常那些所谓的“为官之道”、那些他认为必不可缺的权谋心机、那些自己曾经没日没夜琢磨思索出来并且为此而感到怡然自得的经验、心得,此刻却仿佛全都不堪一击!

那个在不久前被他认为是政治白痴、官场菜鸟的陆鸿,刚刚却给他彻彻底底地上了一课!

孔良恍惚之间似乎时光倒转,想起了当时年轻的自己曾经发过的誓愿:为官一任,为公为民……

他仿佛又回到了十四年前,刚刚进士科榜上提名的时候,他的座师,当世大儒左山曾经给他写过四个字——不忘初心!

是啊……他不禁在想,自己是不是真的本末倒置了?又是甚么时候开始变成这样的自己了?

他的脑中不断地回响着“不忘初心”四个字,耳朵因此而嗡嗡地鸣响,并且让他感到口干舌燥。

过了半晌,孔良终于长长吐了一口气,刹那间好像元神归位,他艰难地伸出手来,和陆鸿一握:“照你说的做,哥哥全力支持你。”

陆鸿感动地紧握了一下,忽然说道:“功曹参军事和录事参军事的位置交给你,我需要一名精通科考和学校的儒官,还有一名资历深厚风骨正派的执事官——你抓好机会,尽快写信去神都!”

(感谢书友32673996的月票,感谢大家,有免费票的诸君拜求投票啦!)

第二百一十八章 老师的信

孔良告辞了,他在接受了一顿醍醐灌顶之后,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好处——功曹参军事和录事参军事,一个是正七品下五曹衙门主首之一,一个是正七品上大都护、副都护的全职机要秘书,都是一个掌握曹司实权,一个隐性权力极大,都是都护府要职!

临走时他没忘记把卢梁留下的信拿了出来,交给陆鸿,并且两相约定了,明天一早便在都护府衙门召集议事,虽然温蒲那边需要团结合作、不能妄动,但是那些署官曹吏们目无上官的行为必须敲打敲打!

虽说他现在总算已经和孔良达成了初步的默契——集合一切可用的力量、彻底治理安东,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要无原则、无底线地纵容这些官僚……

副都护府的会客厅里灯火通明,几只扑棱蛾子在紧糊的窗纸上无畏地噼啪碰撞着,似乎还充斥着无尽的生命力。院里的知了却有些偃旗息鼓的意味,无力的叫唤仿佛预示着渐浓秋意的来临。

平州的夏秋一直都并不算热,甚至还是个避暑的好去处——假如局势不是这样紧张的话。

陆鸿没有立即回房去,而是把老羊头儿叫了过来,吩咐把他的床铺全部搬到外院书房的隔间里,从会客厅东北角的小门直接就能进入他的书房。

既然后院去不得,他干脆也就搬到外院来住算了……

他妈的王正和小五子!

他倒不是反对这两个东西把婆娘带来,相反他十分支持这种做法——至少小五子不用像在神都那几天一样,因为想婆娘想得急切,做甚么事都毛毛躁躁的。

但是这他娘的一起赖在自己家里算是怎么一回事,这么大个平州城租两间小屋单住又能废几个钱?

亏你们还是朝廷敕授的七品军官!

陆鸿又是气闷又是无奈,想了想又有些自嘲地笑笑——还不是你自己把他们惯成这副德性的!

他踩着刚刚换上的木屐,伸了个懒腰,推开小门径直走入了自己的书房,不知是因为疲惫还是困顿,会客厅里亮堂的大蜡烛让他觉得有点儿刺眼。

书房里羊油灯柔和的光亮让他更加适应一些,不过约莫是制油的去膻没做好,不论是灯油还是燃烧出来的烟气当中都有一股挥之不去的羊膻味儿。

不过陆鸿倒并没有在意这些,他在草原上把一辈子能吃的羊肉都吃尽了,对这种气味早就不大所谓。

他浑身放松坐在自己的圈椅里,闻着新置书桌上散发出来的木料香味,混杂着淡淡羊膻的气息,心中竟然渐渐平和下来。

他对书房一直是比较讲究在意的,从平海军到神都陆府,他都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书房里,如今在平州也不例外。

他坐在椅子中,挺了挺背脊,将老师卢梁的留信恭恭敬敬地摊开在了桌面上,就着灯光仔细地读了起来。

信的内容不长,大概意思也就是三点:告诫他深思熟虑,不可意气为用,交恶同僚;拉拢仕子及地方下民,以小搏大、以众搏寡;施恩与人,善待于民,效仿薛仁贵治辽东故事……

最后一句总结:民心向背,切记切记!

陆鸿一面因为没有找到半点老师鼓励和劝勉的话而失望,一面又为自己正确的选择和做法感到庆幸!

老师让他不可意气为用、交恶同僚,显然就是说的孔良与温蒲一事,他确实没有因为一时意气而找温蒲的麻烦,同时与另一位地头蛇成凹斗也相谈甚欢,这就有些不谋而合的意味了!

信中又命他拉拢仕子及地方下民,这个“仕子”当然就是暗指辽东仕子之首的都护府司马温蒲,他今天在司马府正是恰恰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和善意,只不过他刚刚到任,暂且没来得及拉拢地方下民。

至于“以弱搏强、以众搏寡”,在他的理解上应该是说,结合大部分平民百姓的力量,打倒统治地方的傉萨豪强,这也与他的想法基本一致!

而且他比这个时代的所有人都有一个优势,他有充分的历史积累可以借鉴——比如伟人们曾经争取贫农支持的手段,土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