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490)

作者:苍穹之鱼 阅读记录

一想到李佑和孟宽都在军中,心中略有担忧。

不过,别人家的儿郎能抛头颅洒热血,自己的儿郎为何不能?

这都是命。

“休整,明日再攻!”李跃收拾心情,从江夏逆流而上,至少需要六七天的时间,还来得及。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不过樊城的坚固还是超过了想象。

朱序也是独当一面的将才。

当夜,李跃巡视诸营,为受伤将士清理伤口,包扎,安抚他们的情绪。

张蚝、刘牢之、慕容令等将一直跟在后面,但李跃没有斥责他们,“早些回去休息,朕今夜巡营。”

“陛下——”刘牢之一脸感动。

张蚝咬牙道:“明日不破樊城,末将无颜苟活人世!”

两人都伤痕累累,即便万人敌在这种血战中,也无能为力。

“哈哈,有将军此言,樊城必破!”李跃没有苛责,将士们也都尽力了。

夜幕降临,营地中鼾声四起。

李跃说到做到,带着亲卫巡营。

一夜无事,朱序吃了一次亏,不敢再来夜袭,天朦朦亮,将士们陆续清醒。

李跃端坐于辕门之下。

“陛下!”老卒们一一过来见礼。

李跃点头示意。

咚、咚、咚……

过不多时,战鼓声震碎了冬日清晨。

三通鼓毕,将士们已经集结。

张蚝、刘牢之各率两百余部众,皆身披双甲,手持骨朵、短斧等重兵,眼中带着血丝,从头到脚蒙着一层煞气。

“这才是朕的儿郎,来人,置酒!”

亲卫抬来早已备好的黍米酒,倒在地上摆好的陶碗中。

李跃双手端起一碗,一饮而下,“壮士可饮之!”

将士们上前,一人一碗,喝完之后,将陶碗轻轻放在地上,提起骨朵、短斧、盾牌,一声不吭的走向战场。

慕容令已在前阵号令弩手、霹雳车轰城。

张蚝连喝三碗,面不改色,“陛下稍待,末将这就攻破樊城!”

“善!”李跃陪着他喝了一碗。

黍米酒乃关东百姓常饮之物,物美价廉,气味香美,入喉醇柔,甚得百姓、将士喜欢。

连续猛攻了两日,樊城久不见襄阳援军,士气低落。

连砲石、弩箭都显得有气无力。

黑云军扛着长梯登城,不到片刻,张蚝一马当先,爬上城头,左手环首刀,右手短斧,大开大合,翻起阵阵血浪。

城头守军明显不如前两日。

见张蚝来的凶恶,犹如铁兽,皆不敢前。

后面刘牢之、窦封等将跟着上来,终于在城头站住脚。

更多的黑云精锐涌上城头,与晋军血战。

黑云军斗志高昂,但晋军却越打越弱,逐渐抵挡不住。

朱序、周抚率亲兵前去抵挡,各自被刘牢之、张蚝抵住。

李跃一看这架势,就知道樊城撑不住了。

为了攻破这座城,投入七八万的人力,以及大半个中原的物力,光弩箭就用了一百多万支,砲石不算,火油耗费将近四百万钱。

报废了两百二十多辆各式攻城器械,镇军和黑云军伤亡近七千。

如果其他城池也这么难打,也就不用指望天下统一了……

“破了,城破了。”亲卫们兴奋的呼喊着。

李跃放眼望去,城头上一杆“晋”字大纛已被人砍倒。

北面城门打开,慕容令直接率一队骑兵冲了进去。

不过敌军还在抵抗,一个半时辰之后方才停歇。

张蚝提着一颗人头,策马奔到李跃驾前,“末将幸不辱命,取敌将首级而归!”

边说边下马,全身鲜血顺着马鞍滴在地上。

李跃上下打量一番,外层的盔甲都被砍烂了,可见此战之激烈,不过人没伤到。

拨开人头上的乱发,一张苍老而陌生的脸,两眼圆睁,嘴角含怒。

“周抚!”

“正是此贼!”张蚝哈哈大笑。

李跃心中略有些可惜,周氏已经一只脚踩在大梁的船上,周抚死了,也不知周家会作何感想。

不过,这是周抚个人的选择,人各有志,死在战场上是将军的宿命。

周抚手上也沾了不少梁国将士的血。

第五百九十五章 龟缩

樊城虽然拿下了,但朱序带着数千精锐从南城渡江而走,顺便一把火烧了汉水上的渡船。

不过汉水不是长江,不需要多大的船,一筏可渡之。

桓温叫嚣北伐,将大部分荆襄水军调往濡须,襄阳的水寨,也被秦彪、糜进二人攻破。

也就是说,荆襄无人能阻止梁军南下。

至于渡江之物,随军的工匠、民夫,一两日就能弄出来。

“令,刘牢之率三千精锐留守樊城,其他人马跟随朕渡江!”李跃一夜未睡,精神却极度亢奋。

襄阳其实比合肥、东关、濡须更重要,拿下此地,就扼住了长江上游。

荆州各地全在打击范围之内。

“桓冲水军已至鄀城,距襄阳三百里,三日左右路程!”崔宏道。

“桓温此战,犯了三错,其一,将大部精锐调往江淮,其二,为我军疑兵之计所惑,其三,醒悟后,没有亲率主力前来支援,有此三错,襄阳必为朕所得!”李跃笑道。

桓冲虽然在江东还算有才干。

但放在梁国面前,有些不够看了,而且此行只有一万水军,根本无法解除襄阳之围。

要知道,梁军在上游,晋军在下游。

这么多年桓温能凭借荆襄压制江东,也是得了上游之利。

李跃与崔宏乘坐竹排渡江。

人多力量大,后面数万民夫在,战马、军械、粮草日夜不断的渡过汉水。

站在竹排上,望着南岸的襄阳城,汉水起起伏伏,顿时有种如梦似幻之感。

到了南岸,秦彪、糜进带着李佑、孟宽等候多时。

“末将拜见陛下。”四人单膝跪地。

李跃先扶起秦彪、糜进,再扶起孟宽,最后扶起李佑,“军中何须繁文缛节?”

一年多不见,李佑、孟宽更为壮实,脸上少了几分稚气,身上多了几分军人气质,腰杆笔挺。

自古战场最磨砺人。

李跃目光扫过,没多做停留,只是拍拍二人肩膀,“襄阳形势如何?”

“桓豁守御得法,晋军用命,末将没有强攻,只是烧了他们的水寨,陛下恕罪。”秦彪一脸的歉意。

“若非将军破了晋军水寨,朕如何能攻下樊城?有功无过。”

“多谢陛下。”

“走,与朕一起查看襄阳城防。”李跃翻身上马。

“遵命。”四人跟在身后。

襄阳是桓温老巢,也是江东西面的门户和战略支点。

陶侃据此而破杜弢、苏峻,庾翼据此而图谋北伐,桓温更是凭借此地压制江东。

晋国命脉全在荆襄。

所以对这座城极其上心,城池之高、之广远在樊城之上,四门还修建了偌大的瓮城,城墙上摆着一架架的弩机,令人望而生畏。

城墙上的守军士气尚可,没有受樊城兵败的影响。

由此也能看出桓豁有几分将才,能快速稳住局面,而没有兵败如山倒。

“此城难以强攻。”李跃叹了一声,难怪一向骁勇的秦彪、糜进会束手无策。

这种大城,没有十万以上的兵力,很难成功。

偏偏李跃此次是突袭为主,打桓温一个措手不及,所以没带太多的兵力。

“今桓冲援军将至,城中军心愈发稳固。”秦彪沉眉道。

“樊城已破,汉水上游被我军掌控,桓冲若是敢来,朕教他片帆不归!传令,多备木筏竹排、干草木柴火油!”

冬日干燥,遍地都是干柴枯草。

“陛下妙计!”糜进拱手一礼。

其他人也一脸佩服,不过这神色多多少少有些表演意味,火烧战船,原本就是寻常计策。

周瑜的火烧赤壁百年间,一直流传天下。

回到大营,李跃就等着桓冲上来送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