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历史直播,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190)

作者: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数日以来,诸生们前赴后继的奔往公孙弘的府邸,借阅或者传抄这份惊世骇俗的奏疏;乃至于群聚议论,彼此争辩问难,解读文义,大有战国时稷下学宫的遗风。东方朔甚至听闻,已经有博士辩论时称汲子而不言其姓名,俨然是贤哲的待遇了。

虽然提前数百年创造出了长安竹贵的典故,但成圣成哲的中大夫并无喜悦之色,反而冷冷望着前来通传的东方朔。当然,迁怒于使者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他思虑片刻,只能漠然开口:

“既然是陛下的圣意,老臣自然不敢稍有推却,只是有一个冒昧的陈请,想求陛下俯允。”

东方朔立刻道:“汲公请说。”

皇帝阴损归阴损,该给功臣的待遇却从不含糊。早在令东方朔上门传话之前,天子便已经给他交了底:只要中大夫愿意认下这篇文章,当这个开宗立派的圣贤,那么金玉珍玩官职俸禄,但凡国库所有,朝廷绝不吝惜;皇帝甚至已经为中大夫预备好了侯爵的封邑,不久便可颁下制。

却听汲公徐徐道:

“陛下既然要推行新学,则上行而下效,勋贵重臣们总不能置身事外。臣在家中研究这帛书,见其中‘数学’一道包罗万象,深奥莫可比拟;因此想请陛下的旨意,召集在京勋贵外戚的子弟,一齐研习这数学的道理。毕竟,这数学之道,于军国百业,实在不无裨益……”

第54章 教授

眼见东方朔告辞出门,汲黯眺望着使者远去的身影,终于徐徐叹出一口气。

只是叹气未毕,就听到身后悠悠的声音:

“你自己跳火坑也便罢了,还拉着老夫一起跳么?”

汲公回头一看,却是刘爽从屏风后转出,手中还捏着一只毛笔。

刘爽淡淡道:“有意思,我还以为拉人跳火坑是我们刘家的专长呢。想不到汲大夫也不遑多让。”

汲黯……汲黯竟无言以对。

不错,各种意义上来说,汲黯的确是卖了他这位老友。如若皇帝真采纳了教授勋贵子弟数学的建议,那么放眼长安城中,数学一枝独秀而又能镇住那些无法无天勋贵公子的师长,也唯有楚元王一人了——毕竟辈分摆在那里,连皇帝都未必好跟这位宗室中的老前辈计较。

中大夫只能又叹了一口气:“这也是为了国家的公事。陛下既而要变更旧制,勋贵们的子弟总不能自甘落后。再有,陛下锐意革新,能在百工百业上有所造诣的,必将前途无量。”

他这老友虽然才气斐然,无奈一张嘴实在太臭,横扫京城闻名上下,人人都是避之不及,因此到现在都只是闲散宗室而已。如果能靠着在数学上的造诣在皇帝面前留下姓名,也算是荫蔽子孙的好事。

刘爽微微皱眉,虽然了悟汲公的好意,却仍然不觉疑惑:

“天子已经决意改制了?”

虽然早知道他这位好族孙锐意进取,但竟然大胆到敢于改动大汉数十年来以经义策对取士的传统,还是颇为超出老前辈的预料。

中大夫稍稍颔首:“不错。陛下正有意于漠北西域,设若提拔的工匠能在征伐开拓中展示出长处,剩余的事便顺理成章了。”

皇帝到底不是听个洗脑包就盲从的诈骗受害者,即使天幕将所谓的工匠技术吹得神乎其神,他也要在实战中验证一番。当然,如若真有预料中的效用,那接下来就必将是一往无前、大刀阔斧的变革。

值此天翻地覆、乾坤鼎革之际,愈能顺应时代,便愈能乘风直上,呼云唤雨;正是刘爽等人千载难逢的良机。

刘爽感怀老友殷殷的情谊,却开口嗟叹了一声:

“虽然如此,但标新立异者不容于世,守旧者未必敢非议皇帝,但你这开宗立派的圣贤,怕是要被群起攻之了。”

汲公微微摇头,却只能笑一笑而已:

“放心,以陛下的手腕,可不是那些士人们能随意招惹的。”

·

中大夫预料得毫无差错。皇帝虽然缺德了一点,但还没屑到不管不顾,出卖臣下的地步。借公孙弘之手传播出奏疏之后,皇帝立刻召集了心腹的文士,通读了帛书后秣马厉兵,预备着替汲大夫发声著述,与朝野非议新学的士人决一死战。原因也极为现成:汲公敦厚君子,不善言辞,自然要他们这些拥趸代贤哲立言,捍卫新学的名誉。

孔子的《论语》不也是弟子们所搜集整理的么?我们这些文士收集汲公的论述,敷衍成文,正是效仿先圣的举止!

果不其然,在奏疏传颂数日之后,京城中立刻有了反对的声浪——新学提倡“日用即道”、提倡“实学”,无疑是刨了诸位皓首穷经博学大儒的老巢,自然是要拼死反击;但文士们磨刀霍霍,尚未与反对派短兵相接,长安城中的贤良文学博士大儒先就吵成了一团,除书信互喷彼此嘴炮之外,乃至于有线下对峙,靠拳头短剑物理辩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