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匣香(47)

作者:烈驹 阅读记录

“若他回来,麻烦你告诉他一声,鲁晓颦带着鬙殷的孩子来了。”

掌柜听到鲁晓颦的话吃了一惊,不住地瞧着鲁晓颦揽住的小男孩,眉眼之间确实像极了少东家,却也不敢自作主张,只是点头应允:“这位大姐无需多虑~齐二爷回来,我会告诉他你们来的消息。请问哪里找你们?”

“我们不是本地人……不日即将离开这里……齐二爷他……是知道我处所的……我只是想劳烦你们禀告他一声……”

“大姐,你放心吧……”

大约半个月后齐哲程从槟洲回到北京,听闻掌柜说鲁晓颦带着儿子来过,跌足道:“竟错过了……”又指着掌柜怒斥,“你怎么也不拦着……”

掌柜被齐哲程一顿怒训,脸色僵硬也不知道如何回复齐二爷,只得隐了声音,心想果真是少奶奶吗?

第27章

鲁晓颦见此处无法等到二叔公,抱起桂生又往破庙赶去,破庙里早已经没有了楚翘的身影,她往庙里寻了一圈也没有看见楚翘的身影……此后鲁晓颦一直按照织锦给的地址给对方寄钱,她也一直收到织锦的回信,上面只有几个字:“姑娘放心!”

民国二十六年,即1937年日军侵略,无锡沦陷。鲁晓颦带着桂生逃避战火,一时间与织锦失去联系。鲁晓颦心生愧疚不能自已。到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重回旧宅的鲁晓颦忽然又收到了熟悉的信件。她拆开信件,里面依然是四个字:“姑娘放心!”

鲁晓颦才知织锦一直不负所托,遵守之前的约定,那时她已无从知晓织锦以后的生活,在信中她从未吐露自己的生活状况,这和从前在鲁府时期的她截然不同……

后来在断断续续互相书信来往中,她得知消息楚翘在1963年因病去世,日军侵华期间虽然鲁晓颦避祸,东躲西藏,一直未收到织锦的信件,但对方却一直按照原地址不断投信。自1927年起织锦照顾她三十六年之久,既是坚守了鲁晓颦对她的嘱咐,也是因自己与楚翘有金兰之谊,又是从小玩到大的。而织锦自己则在1978年走完了自己坎坷的一生。

织锦有三个孩子,老大老小皆是儿子,老二是个女儿。1980年织锦的大儿子水根带着母亲的遗愿去无锡找到年近八旬的鲁晓颦,他手里捧着家乡带来的脆麻花、王府井的烤鸭一进门便亲切地喊她为“鲁妈妈”。此时的鲁晓颦牙已松动,看着儿时的食物依然高兴得很,她望着同样两鬓斑白的孩子不禁感慨颇多……仿佛回到那年冷月拂照松间的冬季……这已然是后话了……

话说民国十六年的秋天,鲁晓颦没有寻到二叔公也没有找到织锦、楚翘二人,便去了城外的白云寺,想通过僧人打探哥哥鲁少陵的下落……其实鲁晓颦头天从齐府离开,听齐家大少爷齐思元说把自己写给齐府的信件交给鲁少陵时,心里便有了新的想法:“哥哥不会到无锡寻自己去了吧?”

想归想还是抱住桂生坐了三轮车去了地处偏远的白云寺。白云寺并不大,鸦色旧砖砌成的古刹矮矮地俯卧在断开的石板上,门前仅摆了一个香客进香的香炉和功德箱,香炉中残香已断。只有一位穿着褪色僧袍的老和尚拿着长条竹帚清扫僧院,几片秋黄的梧桐树叶落到石板上,僧人低着头将落叶扫在一块,忽然抬头见一位俏丽的女施主抱着孩子站在自己的面前,老和尚举起一只手置于胸前道:“阿弥陀佛,女施主远道而来所谓何事?”

鲁晓颦见寺庙里只有一个和尚,便向他打听鲁少陵的下落。

老和尚遂将双手合十又念了句“阿弥陀佛”道:“此处没有鲁少陵,只有‘法戒’。”

鲁晓颦听老和尚回得巧妙,沉思道:“二哥果然是在这里出家。这名老和尚之乎者也,喜欢套话说,只能一一留意了他话里的意思。”

“有劳方丈能否向‘法戒’法师传达从无锡来的远客要拜见求佛?”鲁晓颦又低声讨问道。

“红尘烦恼丝皆由六根生,今世业报前世因。女施主,‘法戒’不肯放下红尘事,已于两年前离开此地。”老和尚说完,又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鲁晓颦早有了心理准备并无打击,哥哥的行踪始终是她的心病,于是进一步问道:“方丈可知他去了哪里?”

“五湖四海皆为家。”

鲁晓颦心想再问也问不出所以然,向老和尚道了声谢,离开了白云寺……

她缓步出了寺院,又朝那座黑色的古刹回头遥望了几眼,老僧已经不在门前。

鲁晓颦无奈地仰望天穹叹息:“二哥你在哪里?”这世间又留下自己和桂生了……如果二哥去了无锡……他又将在哪里落脚呢?

上一篇:我宠着你呀 下一篇:星光冕

同类小说推荐: